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如题所述

1.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一个节日。过年的习俗很多,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要贴春联、吃团年饭、祭祀和守岁。当新年到来之际,要燃放烟花爆竹“接年”,年初一要吃汤圆和年糕,象征团团圆圆、生活步步高。长辈还要给晚辈发“利市”(红包),图个顺顺利利之意。春节的庆祝活动很多,拜年、舞狮、耍龙、举办文艺演出等等,庆祝活动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2.元霄节。正月十五是元霄,又叫灯节,是春节庆祝活动的一个延续。元霄之夜挂彩灯、放烟花、猜灯迷、吃元霄是我们家乡世代相传的习俗。

3.龙头节。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龙头节这天,很多百姓都有赶庙会的习惯,烧柱高香,祈求一年风调雨顺。

4.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据传这一天是歌仙刘三姐“成仙”之日,这一天广西壮族地区都会举办隆重的欢庆活动。唱山歌、跳竹杆舞、吃五色糯米饭是广西人三月三最吸引人的地方。

5.清明节。既是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恰逢阳春三月,民间有踏青郊游、祭祖扫墓的习惯。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有的地方又叫端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杀鸭搞祭祀和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南方很多地方还有划龙舟,举行龙舟比赛的习俗。

7.七夕节。这是中国的情人节。据传每年七月初七,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个美好的传说经过几千年代代相传,已径深入人心。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会选择这一天向心上人送花、表白,和心上人欢度浪漫时刻。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之夜,民间有赏月、祭月、吃月饼、放孔明灯的习惯。此夜,人们仰望如盘圆月,自然会期盼合家团圆。尤其是远在他乡的游子,更会加倍思念故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民间有登高、赏花、喝重阳酒的习俗。这一天老人或登高锻炼,或赏花陶冶情操,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10.冬至。又称冬节,是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南方就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这一天南方人有包粽子、椿糍粑、吃汤圆的传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8
1 除夕
别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
节日时间: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通常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
节日假期:1天
节日活动: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燃爆竹、守岁、挂灯笼、贴门神、压岁钱、祭祖。
节日饮食:年夜饭、饺子、年糕。
节日起源:先秦时期。
节日意义: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节日由来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2 春节
别称:年节、新年、大年、新岁、度岁、庆新岁、过年。
节日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节日假期:3天
节日活动: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燃爆竹、办年货、发红包等。
节日饮食: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元宵(汤圆)
节日起源:虞舜时期
节日意义: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节日由来
关于春节的说法有几种,例如:春节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据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3 元宵节
别称:上元节、上元佳节、春灯节、灯节、小正月、元夕。
节日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节日假期:无
节日活动: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节日饮食:元宵、汤圆。
节日起源:原始崇拜、信仰,祭祀活动。
节日意义: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节日由来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4 清明节
别称:踏青节、寒食节、扫墓节等
节日时间:冬至后的第108天,通常在公历4月4或5或6日。
节日假期:1天
节日活动: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
节日饮食:吃鸡蛋、吃冷食、吃青团等
节日起源:祭祀
节日意义: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
节日由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5 端午节
别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端五节、地蜡节、重五节、中天节、解棕节等。
节日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节日假期:1天
节日活动:赛龙舟、避五毒、挂艾草菖蒲、沐兰汤、放风筝、画额、戴香包、采药、跳钟馗等。
节日饮食:粽子、咸鸭蛋、雄黄酒、五黄等。
节日起源: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与信仰。
节日意义: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节日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最为流传的说法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6 七夕节
别称: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穿针节、女儿节、双七节、兰夜节。
节日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节日活动:穿针乞巧、种生求子、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
节日饮食:巧果
节日起源:始于中国汉朝。
节日意义:中国的情人节
节日由来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7 中元节
别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时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节日假期:无
节日活动: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节日饮食:无
节日起源:土地祭祖。
节日意义:为亡魂赦罪、为无主孤魂做“普渡”。
节日由来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8 中秋节
别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节日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节日假期:1天
节日活动:赏月、祭月、拜月、赏桂花、燃灯、猜谜、烧塔等
节日饮食:吃月饼、饮桂花酒。
节日起源: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农业秋收。
节日意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节日由来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后被赋予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
。9 重阳节
别称:登高节、晒秋节、重九节、九九重阳等。
节日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
节日假期:无
节日活动: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等。
节日饮食:重阳糕、菊花酒
节日起源:祭祀、自然崇拜
节日意义:敬祖、敬老、感恩
节日由来
重阳节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10 冬至
别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
节日时间:太阳到达黄经270°,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或22或23日。
节日假期:无
节日活动:祭祀
节日饮食:吃水饺、吃汤圆、喝羊肉汤。
节日起源:春秋时代
节日意义: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从今天起开始“进九”。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节日由来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由来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11 腊八节
别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佛教称为法宝节。
节日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
节日假期:无
节日活动: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杀年猪、打豆腐、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等。
节日饮食: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
节日起源:宗教祭祀。
节日意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
节日由来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第2个回答  2020-09-28
01
春节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节日习俗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02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节日习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 舞龙、 舞狮、 跑旱船、 踩高跷、 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03
上巳节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节日习俗
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其中包括采用当时最好的沐浴方式——兰汤沐浴,这在楚辞中有生动的描写。祭神必斋戒,斋戒必沐浴,沐浴用兰汤,区别仅在于兰汤沐浴是个人行为,多在室内,并可随时实施,祓禊则是集体活动,必在河滨,并须定时举行。

04
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
第3个回答  2021-04-16
正月十五是元霄,又叫灯节,是春节庆祝活动的一个延续。元霄之夜挂彩灯、放烟花、猜灯迷、吃元霄是我们家乡世代相传的习俗。
龙头节。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会逐渐增多。龙头节这天,很多百姓都有赶庙会的习惯,烧柱高香,祈求一年风调雨顺。
第4个回答  2020-09-28
中秋节……吃月饼,喝美酒。
重阳节……登高,喝美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