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成是什么职业

如题所述


杨玉成
杨玉成(博特乐图),蒙古族,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民族音乐传承驿站负责人,音乐学院副院长。
中文名:杨玉成(博特乐图)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哲里木盟库伦旗
出生日期:1973年
职业: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系
主要成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
代表作品:《田野的回声——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级民族音乐学班田野调查报告汇编》
个人简介
1973年8月生于哲里木盟库伦旗,曾就读于道老都小学、库伦旗实验小学、为人库伦旗第一中学。1991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系,1995年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1998年考入该校研究生,师从松波尔教授,2001年以《胡仁·乌力格尔音乐概论》(13万字)获硕士学位。2002年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著名民族音乐学家乔建中、乌兰杰、萧梅,研究方向是中国传统音乐。2005年以《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36万字)获博士学位。2007~200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萧梅教授。
2010年至今就职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出版专著《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蒙古族经典民歌鉴赏》(主编,蒙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安代词曲集成》(主编,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在《民族艺术》、《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内蒙古社会科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沈阳音乐学院学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用蒙汉两种文字发表《蒙古族宴礼与宴歌演唱习俗》、《胡尔奇口头演述中的唱腔与伴奏》、《民俗音乐的三层构成》、《史诗与历史的交融——永儒布音乐作品中的传统精神与风格底蕴》、《胡仁·乌力格尔风格流派述略》、《18世纪蒙古族音乐巨匠梅日更葛根》、《“胡尔奇”释辨》、《乌拉特人的民歌分类观及其文化阐释》等30余篇论文;主编教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蒙文)。现主持国家艺术学科年度课题“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的抢救、保护与理论研究”,主持上海市教委研究项目“变迁与重建——社会转型与蒙古族传统音乐资源”,主持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文化部重点课题、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国家财政部经费资助项目《中国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现状调查》子课题《内蒙蒙古族锡林郭勒长调现状调查》,主持“教育部蒙文版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蒙古族民歌”,参与“蒙古族百科全书·艺术卷”、“蒙古族近现代音乐史”、“内蒙古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传统音乐比较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等多项国家研究课题,主持“蒙古族民俗音乐的研究”,参与“胡仁·乌力格尔音乐研究”等多项校厅级科研项目。曾用蒙汉语讲授“民族民间音乐欣赏”、“内蒙古当代音乐”、“即兴伴奏”、“视唱练耳”等课程。现讲授本科“蒙古族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和研究生“民族音乐学”等课程。曾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组专家、评委(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组专家、评委(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组专家、评委(2007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国际论坛优秀论文评审专家、评委,应邀参加中国“蒙古族呼麦艺术国际研讨会”(2008年)、蒙古国乌兰巴托“呼麦艺术国际研讨会”(2009年)、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年会(2008年)、全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及音乐教育研讨会(2008年)等国际和国内会议上进行主题发言。曾为20余盘演唱专辑300余首歌曲,编配、制作音乐伴奏,多次参加自治区各种晚会的音乐制作工作。在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组织举办蒙古族音乐音乐会和研讨会。
课题项目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与蒙古音乐生活的变迁”(11CD099),主持人,2011~2013年。经费:12万。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的抢救、保护及研究”(05BD029),主持人,2005.9~2008.12。经费:6万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项目“变迁与重建——社会转型与蒙古族传统音乐资源”(07ZS111),2006.12~2009.12,经费:5万元内蒙古大学文科创新团队项目“蒙古族传统音乐基础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第二层次),2010~2014年,经费:30万元。内蒙古大学高层人才引进项目“蒙古族传统音乐基础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2010~2014年,经费:30万。内蒙古党委宣传部草原文化长廊建设工程项目“内蒙古民族音乐声像资源库”建设,2011~2013,经费:240万元。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文化部重点课题、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国家财政部经费资助项目“中国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现状调查”(06EA01)子课题“内蒙蒙古族锡林郭勒长调现状调查”(编号010),经费:8千元,主持人,2007.06~2007.1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06jzd0030)子课题“蒙古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主持人。教育部蒙文版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蒙古族民歌”主持人,经费:12万,2007.06~2008.12。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6JJD760005)子课题“蒙古族长调民歌现状调查”。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课题“蒙古族‘乃日’仪式及其音乐模式”,主持人,经费:0.8万元,2008.3~2009.3。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课题“蒙古族科尔沁萨满仪式音声的考察与研究”,主持人,经费:1.5万元,2008.3~2010.3。国家重点项目:蒙古族百科全书·艺术卷,编委。文化部西部开发重点课题“蒙古族艺术的历史沿革”,参与人。主持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内蒙古传统音乐声像资源库”(5万元)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则2001年度课题:蒙古族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参与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则2001年度课题:内蒙古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传统音乐比较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完成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特色领域项目:胡仁·乌力格尔音乐研究,完成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特色领域项目:蒙古族民俗音乐的调查与研究,主持人。
学术荣誉
“蒙古族萨满歌舞与民间歌舞”,获内蒙古社会科学院1999年论文评选一等奖。
“重技轻艺教学观及其对我区高校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2000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歌曲《我的爷爷》,1997年获内蒙古成立50周年征歌比赛优秀歌曲奖。
博士论文《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被评为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论文,并获“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庄汉生奖学金”。
主编教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获200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五届优秀蒙文教材评奖二等奖。(2007年)
“蒙古族口传音乐研究”系列论文,于2007年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八届科研成果评奖二等奖。
主编教材《蒙古族经典民歌鉴赏》,于2008年获全区第四届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2008年)
《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于2008年11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
《草原音乐文化的多元结构及其当代处境》,荣获“2009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草原音乐舞蹈文化研究专题论坛》优秀奖。
《表演、文本、语境、传承——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银奖。2014年1月。
发表论文
发行光盘
《远去的绝唱——穆·布仁初古拉科尔沁潮尔史诗、叙事民歌演唱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08年。策划、文案(2.5万字)
《中国原生态民歌演唱家系列之三·蒙古族长调歌王——扎格达苏荣》,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2008年。文案(2万字)
担任“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系列”光盘总主编,现已出版的“典藏系列”光盘有:
1、《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蒙古族长调大师巴德玛演唱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年。2、《清凉的杭盖——蒙古族长调大师莫德格演唱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年。
3、《莫德莱玛——科尔沁四胡名家伊丹扎布演奏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年。
4、《草原骑兵——蒙古族四胡大师吴云龙演奏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1年。
5、《神奇的黑鬃马——蒙古族潮尔马头琴大师布林演奏专辑》,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1年。
6、《大师系列·铁_牛——蒙古族民族曲艺艺术大师毛依罕专辑》,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3年
7、《演奏家系列·怀念——蒙古族三弦艺术家那达密德演奏专辑》,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2013年
教研成果
主编《田野的回声——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级民族音乐学班田野调查报告汇编》,2008年。
学术活动
2005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乌力格尔艺术节暨第五届全国乌力格尔好来宝大赛上以《现代社会文化转型中的胡尔奇及其音乐》为题作学术讲座。
2007年4月,担任“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组专家、评委。
2007年6月,在“蒙古三弦国际研讨会”上,宣读论文《蒙古三弦与民间合奏》。
2007年9月,在“色拉西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分“形”归“类”,保护民族器乐遗产》。2007年12月,先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及蒙古族长调民歌国际论坛优秀论文评审组专家、评委。
2008年8月,在“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上,做《社会变迁与蒙古族长调的保护》的主题发言。2008年11月,在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主办的”阴山音乐文化及内蒙古乡土音乐教育学术研究会“上,宣读论文《关于阴山音乐文化的范围及研究范畴的若干思考》。
2008年12月,在“首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主题发言论文《民族音乐教育与少数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利用》。
2008年12月,在“呼麦及蒙古族和声艺术国际研讨会”上,宣读主题发言论文《辨析名实,保护民族音乐遗产——从”潮尔——呼麦“的多声机理及其表现形式看民族音乐遗产的保护》。
2008年12月,担任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评委。
2009年8月,在中国安代艺术首届研究会上,做《迈向21世纪的安代艺术》的主题发言。
2009年9月,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推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
2009年10月,在由北京市教委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音乐学院承办的“2009中国·北京传统音乐节”高层论坛上,作《经验与启示——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经验两例》学术报告。
2009年,在蒙古国举行的“国际呼麦艺术大会”上,作“潮尔——呼麦”的多声机理及其表现种类的学术报告。2010年4月,在“中蒙两国长调联合保护学术研讨会”上,做《乌珠穆沁模式的经验与启示》的主题发言。2010年10月20~25日,在南京举办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上,做《蒙古族音乐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的发言,并主持三场分组发言,被选为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
2010年11月9~13日,在苏州举办的“‘流’与‘变’:全球视野下本土音乐资源之诠释——两岸三地民族音乐学论坛”上,做《乌珠穆沁乃日仪式及其音乐模式》的主题发言,并主持一场分组会议。
2010年11月24~26日,在徐州举办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2010年徐州论坛”上,做《社会变迁与蒙古族长调的保护》的主题发言。
2010年12月3~8日,在南宁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二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研讨会”上,做《社会变迁与传承模式——当代语境中的长调、马头琴、呼麦的传承状况之比较》的主题发言,并评议一场分组发言,被选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常务理事。
2011年7月,组织举办“中国·蒙古族民歌艺术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内蒙古民族音乐声像资源库建设框图”。
2012年7月,参加在西安音乐学院举办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七届年会,并宣读论文“城市化与蒙古族音乐生活的变迁”
2012年8月,组织策划首届长调艺术节暨第四届“宝音德力格尔杯”长调大赛。
其他
为20余盘演唱专辑300余首歌曲作品编配、制作音乐伴奏,多次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种晚会的音乐制作工作。在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组织举办蒙古族音乐的音乐会和研讨会。用蒙、汉两种语言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蒙古族传统音乐概论”、“民族音乐学”、“音乐科研与论文写作”等课程,所主持“蒙古族传统音乐概论”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