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新生儿吃饱了

如题所述

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可以参考以下四点:

1、有满足感

当宝宝吃饱时,他会自行停止进食。如果妈妈的乳房还有奶但是宝宝已经不吸了,这意味着宝宝已经吃饱喝足了。或者看看吃完后宝宝的状态。例如,如果宝宝吃完奶不哭了,对妈妈微笑,或者立即入睡,这意味着宝宝已经吃饱了。

2、较快进入睡眠

一般来说,当宝宝即将吃饱时,他会变得昏昏欲睡 当父母看到宝宝吃了一段时间睡觉一段时间后,我们必须找出机会慢慢拉出乳头或者奶嘴,然后将宝宝放在床上睡觉。

3、有拒绝乳头或奶嘴的行为

如果宝宝没有吃饱的话会只顾着喝奶,对身边的事物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如果宝宝吃饱了,他会对身边事物非常感兴趣,关注点也不只是放在吃奶这件事上。宝宝吃饱后会慢慢不再衔乳,紧接着便会闭着嘴抵触乳头或奶嘴。

4、宝宝体重正常增加

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体重是否按照正常规律增长,来判断宝宝有没有吃饱。一般,0~3个月的宝宝每周体重增加量应该在150克以上;3~6个月的宝宝,平均每周增加105克。

扩展资料

一、母乳喂养正确方法

1、孕前积极进行乳房保养

从怀孕第5个月开始,经常用香皂和清水擦洗乳头、乳晕,并在清洗后的乳头及乳晕上涂一层油脂,以使乳房皮肤逐渐坚韧;

用热毛巾敷盖乳房并轻轻按住,用指腹在乳房周围以画圈方式进行按摩;

戴宽松的胸罩,防止过紧使乳腺发育不良及胸罩上的纤毛阻塞乳腺管;

每次洗澡后在乳头上涂上油脂,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抚摩乳头,及早向医生请教矫正内陷或扁平乳头的有效方法。

2、分娩后尽早给宝宝开奶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新规定,产后30分钟尽可能给宝宝开奶,新生儿与妈咪同室同床,以便以不定时、不定量的哺乳原则按需喂养,使宝宝得到最珍贵的初乳。虽然妈咪可能是身心疲惫,乳房也不感到胀,但一定要及早让宝宝吸吮乳房,以免失去最佳时机。

3、随时给宝宝喂母乳

一开始不必硬性规定喂母乳的次数、间隔和喂奶量,应该是每当宝宝啼哭或觉得该喂了就抱起喂母乳,宝宝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这样可使妈咪体内的催乳素的分泌增多,从而使泌乳量增加,并且还可预防妈咪发生乳腺炎,避免影响宝宝吃母乳。

如果妈咪身体虚弱或伤口疼痛,可以采用侧卧位喂奶,但日后不宜经常躺着给宝宝喂奶,否则会影响宝宝下颌发育,日后引起畸形。

4、掌握正确的喂奶技巧

在喂奶的过程中,妈咪要放松、舒适,宝宝要安静。妈咪坐在低凳上或床边上,如果位置较高可把一只脚放在一个脚踏上,或身体靠在椅子上,膝上放一个枕头抬高宝宝;

把宝宝放在腿上,头枕着妈咪的胳膊,妈咪用手臂托着他的后背和小屁股,使小脸和小胸脯靠近妈咪,下颌紧贴着乳房;

妈咪用手掌托起乳房,先用乳头刺激宝宝口周皮肤,待宝宝一张嘴,趁势把乳头和乳晕一起送入宝宝的嘴里;

让宝宝充分含住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这一点非常关键,否则光靠叼住奶头吸吮是不可能得到乳汁的,而且宝宝为得到乳汁会拼命去吸吮乳头,妈咪会感到阵阵钻心的疼痛,乳头也容易被宝宝吮破,如果引起乳腺炎就会使母乳喂养难以顺利进行下去;

妈咪一边喂一边用手指按压乳房,以便于宝宝吸吮,又不会使他的小鼻子被堵住。

5、科学合理摄取丰富的营养

要想乳汁分泌旺盛并营养成分优良,妈咪的热能及营养素的需要也相对增加,所以每日应多吃几餐,以4~5餐较为适合;要特别注意多喝一些能催乳的汤类,如炖排骨汤、炖鸡汤、炖猪蹄、豆腐汤、青菜汤等;在两餐之间最好饮水或其他饮料。

如果少奶或无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妨请医生推荐一些催乳特餐或药膳。但并非进食得越多就越好,因为在坐月子时卧床时间多而活动减少,而摄入的却主要是高热量或肥甘的食物。如果摄入太多,不仅不能增加泌乳量,反而因造成胃肠不适而使乳汁减少。

二、新生儿6种异常不用慌

1、体重下降

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体重减轻,是因为宝宝在妈妈体内一直泡在羊水里(100%湿度),再加上宝宝进食还没上轨道,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肤排出肉眼看不见的水分等,使体内水分丢失,造成体重在出生一周内减轻。

减轻的重量最多可达到出生时体重的10%。随着宝宝渐渐适应,到了第10天,体重就会增加。若在10天后出现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则可能是喂养不当或受疾病影响。

2、吐奶

未到3个月的宝宝,贲门肌肉尚未发育健全,且新生儿胃容量较小,所以,大部分宝宝都会在喂奶后、哭闹多动或轻拍背部时,从嘴角慢慢溢出或多或少的白色奶汁。因此,喂完奶后,家人可用手轻拍宝宝背部几分钟,避免宝宝过度哭闹。

随着月龄的增长,吐奶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奶水若是喷射出来的、吐出量很多,或是吐出带有黄绿色的物质,就需进一步检查。

3、头顶肿起

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头部一般呈椭圆形,像肿起一个包。这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头在产道内受压引起的。有的婴儿出生后头部出现柔软的肿块,这是分娩时受压而引起的头皮水肿或血肿,一般在出生后 6~10 周可消失。但是如果肿块进行性增大或在 10周后仍未消失,要及时就医。

4、长马牙

新生儿的齿龈边缘或上颚中线附近,常会长些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数量从1到数十颗不等。这些颗粒在临床称上皮珠,俗称马牙,是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胚胎发育6周时,由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质变厚形成。

一般2周左右就可自行吸收,不能用针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

5、尿色发红

新生儿在最初几天尿色发深,稍有混浊,有时尿布上可看见淡淡的红色,属正常现象,一般5~6 天后会消失,但如果10天后仍有此情况,则为异常,要及时就医。

6、斗鸡

一般而言,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来有点斗鸡眼,且眼部肌肉调节不良,常有短暂性斜视,属正常生理现象,尤其好发于脸型宽阔、鼻梁扁平的宝宝。

父母应常抱宝宝看室内或外面各个地方,促进宝宝的眼珠不断转动,防止斗鸡眼。但是如果宝宝 1 岁以上仍存在斗鸡眼,需要到医院眼科检查。

参考资料:人民网-宝宝吃饱了有这四个信号 千万别再过度喂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5
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可以根据:1.看宝宝的满足感,宝宝一般吃饱了会自行停止,如果宝宝乳房还有奶而宝宝停止了吃奶,表示他已经吃饱了。或者看宝宝吃完奶后的状态,比如,宝宝吃完奶后不哭、对着妈妈微笑或者马上入眠,则说明宝宝吃饱了。2.看吃奶时间,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宝宝一般就吃饱了。3.看吃奶次数,新生宝宝吃奶的次数应很频密,通常1.5-3个小时一次,平均每天应吃奶8-12次。4.看大小便,宝宝出生后头两天可能只尿湿1-2片尿布,大约从第三、四天开始,他每天最少应有6-8片湿透的布尿布(或5-6片纸尿裤)。喂母乳的宝宝每天大便4-5次,一般呈金黄色稠便。

婴儿辅食添加原则
1、从少量到多量:以添加鸡蛋黄为例,开始添加的时候应从1/5或1/4加起,历经1—2周可加至一个以让孩子的胃肠道功能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2、由一种到多种:在1—2天之内给婴儿所加食物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以上,使孩子对不同种类、不同味道的食物有一个逐渐、循序渐进的接受过程。
3、由稀到稠:以添加谷类的大米为例,应从米汤加起→米粉→烂米粥→米粥→软饭→成人吃的米饭。
4、由细到粗:以蔬菜为例,应从添加菜汁开始→菜泥→碎菜→短纤维的青菜→可供成人吃的青菜。
5、少盐不甜忌油腻:有的家长常常会依自己的口味来喂养孩子,自己的口重在给孩子制作饮食的时候也会按照自己的习惯给婴儿的饭菜中加同样量的盐,这样做是十分不对的。另外,过多甜食的摄入会因增加孩子胃肠道的饱胀感而降低食欲,而且过多糖的摄入可变为脂肪被储存在体内,久而久之可导致孩子出现儿童期的肥胖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18
1.听新生儿吃奶时下咽的声音新生儿平均每吸吮2~3次就可以听到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大约15分钟就可以说是他们吃饱了。如果光吸不咽或咽得少,说明母亲奶量不足。   

2.观察新生儿吃奶后是否有满足感如果新生儿吃饱了,他们会对你笑,或者不哭了,或马上安静入睡。但是如果吃奶后还哭,或者咬着奶头不放,或者睡不到两小时就醒,都说明他们没有吃饱。   

3.注意大小便的次数正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尿8~9次,大便4~5次,呈金黄色稠便;喂牛奶的新生儿其大便是淡黄色稠便,干燥,3~4次。这些都可以说明他们平时吃的很饱。如果吃不饱的时候,尿量不多,大便少,呈绿稀便。   

4.看体重的增减足月新生儿在第1个月时体重大约每天增长25克,即第1个月体重增加720~750克,第2个月大约增加600克。如果新生儿的体重增加正常,则说明他们喂养得当。如果体重增加不明显甚至减轻了,那就要找原因了,要么喂养不当,要么有病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5

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判断:

1、吞咽声

听下咽声音,平均吸吮2-3次可以下咽一大口,15分钟左右就能吃饱、宝宝一般吸个两三次奶后,就会咽一次奶,可以听到宝宝清楚的吞咽声, 有时甚至宝宝吸一次就咽一次,这时候宝宝的吸吮慢而有力,奶水甚至还会从宝宝的口角溢出来,这就证明妈妈的奶水充足。四五分钟后,宝宝已经吃得大半饱了 ,他吸奶的力量就会慢慢变小,再过上五六分钟,宝宝就会停下来,有时还会含着乳头入睡,这就说明宝宝已经吃饱了 。

2、满足感

观察吃完后的状态,神情满足、不哭、马上入眠、宝宝吃饱后会有一种满足感,一般能够安静地入睡2~4个小时, 如果醒了,他还能玩一小会儿。如果宝宝哭闹不安,或没睡到1~2 个小时就醒来,表示他没吃饱。或者喂完宝宝后,他的小嘴还在不停到处寻找奶头,把手放到他的嘴边,他有很明显的觅食动作,都表二宝宝没有吃泡。如果喂奶后他不哭不闹,还对着你笑,或睡着了,就说明他吃饱了。

3、排便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金黄色,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呈淡黄色,比较干燥。通常宝宝的大便每天2 - 4次,小便8-9次,就说明他吃饱了。如果宝宝的大便呈绿色,粪渣少,并含有大量黏液,说明宝宝没有吃饱。

4、体重增长

体重是衡量宝宝是否吃饱最有效的指标。新生宝宝的体重在出生一周左右减少5%~9%是正常的。但如果没有吃够奶,宝宝的体重在出生后的5天里会减少10%或更多。从第5天开始,宝宝的体重至少应该每天增长约28克。也可以在喂奶前后给宝宝各称一次体重,差额就是每次的喂奶量。

任何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所有留言我都会逐一回复

第4个回答  2016-11-09
这个是我在童成上看到的,抄了一部分,你看下~
宝宝吃饱了的4个信号
1、每天要吃8~12次母乳,每次吃完母乳后,妈妈至少有一侧乳房已排空。
2、在吃母乳时,宝宝会发出有节律的吸吮声,并伴有听得见的吞咽声音。
3、在宝宝出生后的头两天,至少排尿1~2次。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达到6~8次。
宝宝没吃饱的9个信号
1、出生3天后,每24小时排尿少于6次。
2、出生3天后,仍然排黑色、绿色或棕色大便。
3、出生后4天~4周,每天排便次数少于3~4次。
4、母乳喂养次数在24小时内少于8次。或者虽然喂养次数不少,但宝宝总是哭闹和不安。
5、宝宝表现得异常"乖",极少哭闹,连续睡眠超过4~6小时。
6、虽然妈妈的乳房能分泌母乳,但宝宝在吸吮时听不到吞咽的声音。
7、宝宝出生5天后,乳房仍不能很轻松地挤出乳汁。
8、大多数时候,宝宝在吃奶时,妈妈都会感觉到乳头疼痛,而且乳头充血明显(喂养前乳头较硬,喂养后也不变软)。
9、出生5天后,宝宝每天体重增长少于15~30克,生后10天,宝宝的体重还不能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宝宝吃太饱的4个表现
如果是宝宝吃太饱了的话,也会表现出来:
1、打嗝、呼吸困难
宝宝吃饱了的话,胃部会对隔膜造成挤压影响肺部的正常扩张,使宝宝表现出打嗝、喘不上气等等。
2、呕吐
宝宝吃太饱了或者是吃得太快的话,就会出现胃胀呕吐的情况。宝宝可能表现为吐奶、哭闹等。
3、胀气
宝宝吃太饱了的话,如果是来不及消化或者是消化不良就会出现肚子胀气的情况。而且时间一长还容易导致宝宝挑食、厌食的问题。
4、长胖
宝宝经常吃太饱吃太多的话,身体会有过多的脂肪囤积形成肥胖。如果是发现宝宝的体重快速增长的话就要控制宝宝的饮食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