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考试?

如题所述

1、态度上,以“平常心”对待美国黑人作家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你平常心,孩子才能平常心。其一,平时对待考试平常心,考场上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考过试的人都知道,很多题一交卷就会了;一走出考场就知道哪道题做错了。这些情况与考场上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分数无比重视,孩子不可能不重视,哪个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认同。而孩子越重视考试成绩,越影响考场上的发挥。其二,对待成绩平常心,避免因考试带来的情绪起伏,才能真正把心思用在掌握知识上。不去批判“一考定终身”,不可否认,当今社会高考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公平的一次选拔。而高考之前,我们会经历无数次考试。仅仅高三一年,隔三差五就会模拟考,而这些考试的作用是用来检验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的,不是让你去看那个“分数”的!2、轻视分数,重视试卷很多父母只是听听分数不高就“大发雷霆”,训一顿孩子之后,自己就去看手机。这样对孩子的学习一点帮助都没有,只是父母把负面情绪发泄给了孩子而已。正如上文所说,考试是用来检验学习情况的,看看孩子这段时间知识掌握的情况。作为父母,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分析试卷,看看哪些地方丢分,哪些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即便等孩子高年级之后,有些知识可能父母也不会。这时,可以听听孩子的讲解,孩子在和你讲述一遍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知识,往往还有新的心得体会。在此提醒父母:关于孩子的粗心。总听到很多父母说自己孩子都会,就是粗心。潜台词便是自己孩子很聪明,应该考更高的分数,粗心是可以原谅的。恰恰相反,且不说粗心丢分甚至比不会做还不可原谅,单就“粗心”来说,这种品质就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孩子因粗心失分,一是应该很严肃地告诉孩子粗心不是一个小问题,必须重视。并且在每一次考试中,总结孩子因粗心丢的分数,引导孩子把它变得越来越小,直至为零;二是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再次巩固。粗心也反映出孩子对相关知识,掌握得不深入不牢固。三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细心的品质,其实生活和学习是相通的。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3、把功夫放在平时学生时代我们常说,“平时如考试,考试如平”,“但行耕耘,莫问收获”。其实,对待孩子的学习,甚至是教育孩子,也应该有这样的心态。不要等到孩子考砸了的时候“大吼大叫”,而应该在孩子平时的学习中就多一份鼓励与关爱,当然不是“逼着学”。而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不看电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甚至不看手机,和孩子一同学习。就像才女武亦姝的父亲,每天四点半关掉手机,陪孩子读书。还有在孩子学习上有困难、情绪上有波动时,及时发现给予帮助。4、与孩子平等交流在圆桌派《原生家庭》这一期中武志红讲到:“想要体验做皇帝的感觉特别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了,想怎么对待都行。然后道德舆论和文化,包括父母,包括孩子都可以说这么做都是为了爱你,这不胡扯吗?很多时候父母就是在干一件错误的事情。”其实,孩子出生不久就能感受到家长的语气,当你用斥责的语气和他说话的时候,孩子就会很不安。他不仅是你的孩子,更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人,不要用父母的身份、权威去压制孩子,甚至“搞强权”。与孩子平等交流,这是对待孩子应有的态度,当然包括在孩子考砸了的时候。当你因为孩子考砸了,想斥责孩子的时候,请先冷静一下,想一想自己当年的心情。这样,你可以把“父母”当得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0
“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你平常心,孩子才能平常心。其一,平时对待考试平常心,考场上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考过试的人都知道,很多题一交卷就会了;一走出考场就知道哪道题做错了。这些情况与考场上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分数无比重视,孩子不可能不重视,哪个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认同。而孩子越重视考试成绩,越影响考场上的发挥。其二,对待成绩平常心,避免因考试带来的情绪起伏,才能真正把心思用在掌握知识上。不去批判“一考定终身”,不可否认,当今社会高考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公平的一次选拔。而高考之前,我们会经历无数次考试。仅仅高三一年,隔三差五就会模拟考,而这些考试的作用是用来检验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的,不是让你去看那个“分数”的!2、轻视分数,重视试卷很多父母只是听听分数不高就“大发雷霆”,训一顿孩子之后,自己就去看手机。这样对孩子的学习一点帮助都没有,只是父母把负面情绪发泄给了孩子而已。正如上文所说,考试是用来检验学习情况的,看看孩子这段时间知识掌握的情况。作为父母,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分析试卷,看看哪些地方丢分,哪些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即便等孩子高年级之后,有些知识可能父母也不会。这时,可以听听孩子的讲解,孩子在和你讲述一遍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知识,往往还有新的心得体会。在此提醒父母:关于孩子的粗心。总听到很多父母说自己孩子都会,就是粗心。潜台词便是自己孩子很聪明,应该考更高的分数,粗心是可以原谅的。恰恰相反,且不说粗心丢分甚至比不会做还不可原谅,单就“粗心”来说,这种品质就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孩子因粗心失分,一是应该很严肃地告诉孩子粗心不是一个小问题,必须重视。并且在每一次考试中,总结孩子因粗心丢的分数,引导孩子把它变得越来越小,直至为零;二是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再次巩固。粗心也反映出孩子对相关知识,掌握得不深入不牢固。三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细心的品质,其实生活和学习是相通的。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3、把功夫放在平时学生时代我们常说,“平时如考试,考试如平”,“但行耕耘,莫问收获”。其实,对待孩子的学习,甚至是教育孩子,也应该有这样的心态。不要等到孩子考砸了的时候“大吼大叫”,而应该在孩子平时的学习中就多一份鼓励与关爱,当然不是“逼着学”。而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不看电视,给孩子创造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