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中形容一个人反复无常的句子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古代文言文中形容一个人反复无常的句子有“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一)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这也是出尔反尔这一成语的出处。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现人多用出尔反尔来形容一个人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
(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出自唐代杜甫的古诗《贫交行》。诗曰:”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该诗是一首抨击黑暗的诗,其主要目的,还在于鞭挞现实:古人以友情为重,重于磐石,相形之下,“今人”的“轻薄”越发显得突出。诗开篇“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主要是描述的是一些势力小人,反复无常,变化翻脸就像翻翻手掌那样随意,这样纷纷杂杂的事和人,是如此之多,何必去计较数落呢?”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是说像鲍叔牙对待管仲的这种贫富不移的交道,今人已经视如粪土。古人以友情为重,重于磐石,而相形之下,“今人”的“轻薄”越发显得突出。
(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论语·述而》中记述有孔子的一句话,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今意为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也就是说,坦荡之人不为事扰,面无惧色依度而行;戚戚之人则反复无常,踱于事,瞻于事,形容枯槁于事,变坏于事。无独有偶,在《论语集注》记载有程子的一句话,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也是说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心无常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2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emmmm好像是讲男子抛弃女子的。
第2个回答  2017-08-29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
第3个回答  2015-08-28
狡诈多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第4个回答  2017-08-15

    南北朝·费昶《行路难》:“当年翻覆无常定。”

    宋·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天命难知,人道易守。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冯衍传》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谷风》

    人无常识,百事难成。 无英国政治家 哈利法克斯

    人情旦暮有翻复,平地倏忽成山溪。刘基 《梁甫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