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有哪些?

如题所述

儒林外史15个人物介绍:
1、严致中:
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
2、沈琼枝:
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后来离开了家算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3、陈四老爷陈木南:
太平府人。住在南京,寓在东水关董家河房。和表弟徐九公子借银子去结交妓女,后欠了债务还不了就跑到福建去找表弟。
4、范进:
南海人,进士,官至山东学道。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5、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6、蘧公孙:
蘧公孙本名蘧来旬,字酰夫,浙江嘉兴人。因为祖父蘧祐做过南昌知府,所以被称为“蘧公孙”。小说中,他首次出场是在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蘧公孙的人物原型是吴敬梓的好友李本宣。
7、杨执中:
杨允,字执中。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从第九回在二娄公子和邹吉甫的谈话中被提起,一直到第十三回退场,在近五回的篇幅中都有杨执中的出现。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身为名士的杨执中是书中性格鲜明的一个人物,并在全书中担当了某些“极重要的讽刺主题”。
8、王冕:
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9、鲍文卿:
鲍文卿做过安庆崔按察的门人,家中几代戏行。后来自己成立了戏班子,经常在杜家兄弟家活动。
10、周进:
从这周进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
11、汤奉:
如果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其中汤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些官吏就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12、马静:
科举既然成了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当属马静了。这不仅写出了马二先生之流受害而不自觉,而且也点出了他们不自觉的原因,正在于举业是他们能做官的唯一途径,这就触及了封建社会的根本弊端:以腐朽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不合理性。
13、杜少卿:
《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杜少卿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14、王惠
南昌太守王惠,也是一个贪官的典型。在他被任命成为南昌的知府时,他不关心民生生计,不关心有什么冤情案件。而是了解这个地方有什么人情可以靠的上,本地有什么吃的玩的,有什么特产,甚至于哪些案件可以通融一下。随后他把府衙内的六房书办全都集齐了,了解府衙内所有差事能得多少的余利,最后还让大家把钱财充公。一时之间,百姓们被吓得被打的魂飞魄散,每日都战战兢兢,令人讽刺的是,在朝廷考察时,竟然被认为是第一能员。
15、鲁编修:
鲁编修是一个贫困潦倒的“穷翰林”,以能进入翰林院为荣。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所以他希望自己后继有人,但是,可惜的是他只有一个女儿,所以从小就把女儿当儿子教,希望可以寄托一点自己的希望。但是女儿家终究是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入世的,虽然鲁小姐学问了得,只可惜不是男儿身,不然“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既然女儿不能去考试,就希望能招个好女婿,替自己了了这份心愿。于是找了个所谓的“名人之后”的蘧公孙,“料想公孙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个少年进士”,没想到这蘧少爷却是个“雅人”,对于科举这等“俗事”并不为意,不仅小姐伤心,连鲁编修也深感后继无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6

1、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2、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

周进很受刺激。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本篇体现了文人相轻(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故弄玄虚的现象。

3、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4、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本篇体现了官绅张静斋夺人田地、打秋风、通过陷害别人达到自己升官目的的阴险心计。

5、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

评价

近代文学家胡适《吴敬梓评传》:该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

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

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