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区的变化特征和原因

如题所述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为丰富和水土资源配置最好的地区之一。该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适于多种作物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业。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东北水稻种植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东北区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辽河中下游平原、吉林省的东部山间盆地、黑龙江省牡丹江半山区谷地平原及三江平原等地。

辽宁省共分辽河平原、东南沿海、辽东冷谅山区和辽西低山丘陵4个稻区,其中辽河平原稻区水稻面积最大,约700.1万亩,单产水平也较高,在500kg/亩以上。东南沿海稻区、辽东山区冷凉稻区和辽西低山丘陵稻区等三个稻区面积约200.0万亩,由于受生产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制约,水稻单产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辽河平原稻区,包括沈阳、鞍山、营口、辽阳、盘锦市及铁岭、昌图、开原等县(市)。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位于辽河、浑河、太子河和大凌河流域的中、下游,有七座大型水库,常年蓄水量20亿~30亿m3,并有机电井2万多眼,系全省稳产高产稻区。年平均气温6.7~11.5℃,≥10℃积温为3000~3500℃,年日照时数在2360~2700h之间,年降雨量500~600mm,无霜期145~210d。1994年该地区共有水田542.9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73.4%,水稻总产295.3万t,占全省水稻总产的77.2%,单产为544.0kg/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90kg。

二是东南部沿海稻区,包括大连市的庄河县、普兰店和丹东市郊、东港市等县(市、区)。地处鸭绿江、大洋河和碧流河流域,水源充足,属中产稻区。年平均气温6.8℃~10.5℃,无霜期180d,≥10℃积温为3290~3500℃,年降水量在550~900mm,年日照时数在2500~2800h之间。1994年该地区共有水田103.5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13.9%,水稻总产44.8万t,占全省水稻总产的11.7%,平均单产为430.7kg/亩,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90kg。

三是辽东山地冷凉稻区,包括抚顺、本溪市及西丰县,地处浑河、清河、柴河、太子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土壤偏酸,冷浸田面积大。年平均气温6.6℃~8.5℃,无霜期145d左右,年降水量在750~800mm,年日照时数在2500h左右。1994年该地区共有水田92.7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12.5%,水稻总产40.5万t,占全省水稻总产的10.6%,平均单产为430.0kg/亩,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30kg。四是辽西低山丘陵稻区,包括锦州、阜新、葫芦岛及沈阳市康平、法库县。该区处于内蒙古科尔沁沙漠南缘,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积温较高。全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500~3000h,年平均气温在7~10℃,≥10℃积温达到3532℃,平均无霜期140~200d,年降雨量一般在400~600mm之间。1994年该地区共有水田46.7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6.3%,水稻总产23.3万t,占全省水稻总产的6%,平均单产为498.0kg/亩,比全省平均低300kg。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0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为丰富和水土资源配置最好的地区之一。该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适于多种作物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业。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东北水稻种植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东北区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辽河中下游平原、吉林省的东部山间盆地、黑龙江省牡丹江半山区谷地平原及三江平原等地。

辽宁省共分辽河平原、东南沿海、辽东冷谅山区和辽西低山丘陵4个稻区,其中辽河平原稻区水稻面积最大,约700.1万亩,单产水平也较高,在500kg/亩以上。东南沿海稻区、辽东山区冷凉稻区和辽西低山丘陵稻区等三个稻区面积约200.0万亩,由于受生产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制约,水稻单产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辽河平原稻区,包括沈阳、鞍山、营口、辽阳、盘锦市及铁岭、昌图、开原等县(市)。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位于辽河、浑河、太子河和大凌河流域的中、下游,有七座大型水库,常年蓄水量20亿~30亿m3,并有机电井2万多眼,系全省稳产高产稻区。年平均气温6.7~11.5℃,≥10℃积温为3000~3500℃,年日照时数在2360~2700h之间,年降雨量500~600mm,无霜期145~210d。1994年该地区共有水田542.9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73.4%,水稻总产295.3万t,占全省水稻总产的77.2%,单产为544.0kg/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90kg。
第2个回答  2021-03-20
优化土壤理化性质,选择更适宜的优质品种

当前,农业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由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水稻两良培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更多的优质品种被研发和选育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实现了质的飞跃。东北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优化,潜在养分得以释放,使低产田变成中、高产田,产量成倍增长,效益显著提高。同时,东北地区在水稻品种的选择方面,一直有着特别严格的标准,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推出品质更为优良、与当地更相适应的一系列相关品种,例如,“松梗”系列品种等,也有盐粳68、盐丰47.辽盐2号等盐字系列的水稻品种,一系列优质的产量和质量,以及抗病虫害能力卓越的品种进一步应用,由此使得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得到全面的保障,而且通过大面积的种植实验,也充分的体现出该类品种的应用优势。例如,熟期或是抵抗能力等相关方面都符合相对应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呈现出特别明显的应用优势。需要指出的是,在一系列相关品种中,能够把所有的优势基于一身的品种还是特别少见的。

经过相对应的研发和不断的试验论证,有效研发出各项性能和生长性状都比较优良的品种,这是至关重要而且必要的,而东北地区的水稻品种在这一方面有着明显的领先优势,就是研发出更为优质的早熟品种。该品种在实际的生长期间所呈现出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于光温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在具体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期的天数会由于光温的变化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提前,而这样的情况也在更大程度上节省培育成本,使水稻的产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越是早熟品种所呈现出的优势越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东北东北水稻种植过程中,要选择出有更大优势的早熟品种。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24
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种植范围扩大;北部界限向北移动。
原因:我国农业专家培育出来水稻耐寒品种;气候变暖导致我国东北地区气候温暖一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