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公共场所该怎么消毒?

如题所述

公共场所人流量大,是传染病毒和交叉感染的高危场所,因此在疫情防护期间,更应该做好公共场所的防疫消毒工作。公共场所如何科学消毒,有哪些注意事项,我们来看一下。

公共场所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其次,各类公共场所要强化空气和室内公共设施的预防性消毒。

一、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增加消毒频次。

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常备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公共用品用具每天至少在营业前消毒1次,可根据客流量增加情况适当调增消毒次数。场所内常见公共设施(如电梯间、手扶电梯、公共桌椅座椅、公共门窗把手、公共卫生间、公共活动区域、公共垃圾桶等)物体表面可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擦拭,保持30分钟,每天至少1次;地面、墙面可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喷洒,保持30分钟,每天至少1次。

候车(机)室,包括火车站候车室、民用机场航站楼等:对乘客经常触摸的部位(如闸机、售票窗口、自助购取票机、自动贩卖机、洗手池水龙头、公共饮水机、公共充电站等)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每天至少1次。

二、公共场所中,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品需加强清洁消毒。

三、学校消毒建议加强教室、食堂、宿舍、洗手间等场所的环境卫生,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比如对课桌表面一定要进行定期擦拭,现阶段建议大家在平日一次整体消毒的基础上,再增加频次,可以在一个大课堂结束之后,或者一个上午使用结束之后,对它进行一次物体表面全面的擦拭消毒。在进行校园消毒时注意不要随意提高消毒浓度,不要随意提高消毒的频次,也不要随意扩大消毒的范围。在进行环境消毒时,一定要保证同时开窗通风,并且远离火源、电源、避免引发火情。

四、室内环境用化学消毒剂来进行空气消毒时,一定要在无人的时候进行;

五、垃圾、粪便和污水进行收集和无公害化处理。

六、宾馆、旅店、招待所

需对床单、被罩、浴巾、毛巾、马桶、浴缸等设施进行预防性消毒。床上卧具和毛巾可开水浸泡30分钟,或用有效氯浓度250mg/L消毒液,浸泡物品30分钟。洗脸池、浴缸、坐垫可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擦拭,保持30分钟。每天至少1次。

七、饭馆、酒店

需对厨房餐厅的餐饮具、厨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餐饮具消毒: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或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使用远红外线消毒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分钟,消毒后温度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清水冲洗、控干保存备用。

八、商场(店),包括大型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等

对普通人员经常触摸的部位(如购物篮、购物车、临时物品存储柜等)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每天至少1次。

九、垃圾桶消毒

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量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

公共场所消毒还需注意哪些事项?

1.从事消毒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2.各类公共场所应避免组织不必要的室内群体聚集性活动,公共场所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关停一切经营活动,并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

3.消毒液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可能造成呼吸道和皮肤损伤。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口鼻,最好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防止液体飞溅。

4.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强,对人体也有刺激。使用消毒剂半小时后,应使用清水进行环境物表的擦拭。

5.室内使用酒精时,要避免采用喷洒式消毒方式。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否则可能引起爆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3

公共场所是细菌病毒的聚集地,也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场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必须要把环境的消毒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来切断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为什么区域环境内的消毒杀菌工作是重中之重?

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环境传播,人与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物品与人的接触,这些方式都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环境的消杀工作和口罩的作用是一样的,是从根源上有效控制病毒传播,通过灭杀环境中的细菌病毒,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达到疫情防控的目的。

对于风险地区的的环境消杀工作,都会采用酒精喷洒,达到消毒灭菌的效果,但对环境进行酒精喷洒的方式达到消毒的效果,这个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酒精喷洒并不能实现彻底的消毒灭菌;其次大量酒精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影响周围人群的健康;最后,酒精喷洒后需要一定的静置时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公共场所疫情防控要求
疫情防控下,各场所的消杀要求

1. 公共场所:垃圾桶、垃圾站、公厕等公共设施每日进行不少于2次的消杀。

2. 办公场所:电梯、楼道、食堂、卫生间、垃圾收集点等每天不少于3次的酒精消毒,对于个人办公物品如:鼠标键盘等也要每天进行消毒。

3. 酒店:所有的酒店包括隔离酒店、民宿、公寓、宾馆等居住场所,除了要执行办公场所的消杀要求,对客房内的公共物品,必须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的防疫要求标准。

4. 商场超市: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内,卫生间、楼道电梯、垃圾箱等地方都要加强消杀力度和频率,每天不少于4次。

5. 机场客运站:机场、客运站等交通场所内,需要在出车前和收车后对车厢进行清洁和消毒。


防疫常态化
公共场所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在防疫常态化的形势下,更是要绷紧提升公共场所的防疫能力这根弦。谛业科技的增强氧化消杀系列产品,是目前提升疫情防控能力的重要设备。增强氧化消杀系列产品包防疫废弃物增强氧化消杀通、防疫废弃物增强氧化消杀柜等用于公共场所垃圾收集、储存和消杀,以及用于家庭智能增强氧化消杀通,用于家庭内垃圾废弃物的消杀。

公共场所内要重视废弃物的处置问题,此前曾有多起病例是由废弃物传播感染而导致疫情传播,因此,使用增强氧化消杀系列产品,高效切断废弃物的传播途径,保障公共场所内环境卫生安全。


防疫废弃物增强氧化消杀通
增强氧化消杀系列产品采用的是增强氧化消杀技术,该技术是疫情期间首推应用于医疗废弃物消杀处理的重点技术,可以高效灭杀废弃物中的细菌病毒,防止病毒的二次传播,从第三方的检测报告中显示,该技术设备对细菌病毒的灭活率可达99.99%,并且可以大批量、大规模式地处理废弃物,有效缓解医院内废弃物的处置压力。

目前机场、医院、隔离酒店已开始投入使用,在疫情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中,不断升级公共场所内的疫情防控能力,才能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提高生活的便捷度,提高生活水平。

第2个回答  2022-04-13
为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公共场所日常消毒应做到以下几点:
1、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对地面、侧壁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窗、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电梯等部位,用有效氯(溴)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溴)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每天至少一次。消毒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依次进行喷洒或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2、空气消毒:卧室、办公室、客房、教室等场所空气消毒,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空调系统应保证供风安全,排风应直接排到室外,不必到处都使用化学消毒剂处理。在关闭门窗、无人、密闭条件下,也可用有效氯(溴)含量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溴)消毒剂溶液,按10mL/m3用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密闭作用60分钟后开窗通风。
3、手消毒: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洗手。
4、垃圾桶消毒: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
5、餐饮具消毒: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或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使用远红外线消毒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分钟,消毒后温度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清水冲洗、控干保存备用。
6、卫生间、厨房和居住房间的消毒:要经常打扫,最好采取湿式打扫,宾馆、旅店客房卧具应用加热80℃以上的水清洗处理并勤洗勤换,卫生洁具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7、办公设备的消毒: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定期用75%的乙醇清洁消毒,电脑其它部件表面先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的湿抹布去除残留的消毒剂。其他办公设施例如传真机和打印机的清洁和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第3个回答  2022-04-13
建议公共场所应每日做好预防性消毒,消毒剂的配置方式、应用范围、作用时间需严格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不要将多种消毒剂混用;

高频次使用部位应重点消毒,酌情增加消毒频次;

集中空调应保证供风安全,定期对通风系统各部位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公共场所洗手间洗手设施需保障运作正常,建议配备速干手消毒剂,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省疾控专家建议,

公共设施表面和公共区域,推荐使用有效氯含量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在营业前进行预消毒一次,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洗去除残留;

公共场所的餐饮工具,通常采用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或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使用远红外消毒柜125℃消毒15分钟,当无热力消毒条件时,可采用有效氯含量500mg/L的含氯消毒剂等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控干后使用;

公共场所卫生洁具、外穿工作服等,使用完华后需进行消毒,建议使用有效氯含量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洗干净,工作服也可采用流通蒸汽或煮沸30分钟消毒;

公用电子服务设施,应保证断电并完全冷却后再进行消毒,小物件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外壳机体等可使用有效氯含量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湿布去除残留消毒剂。

专家提醒,

如在公共场所内

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

应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

开展终未消毒。
第4个回答  2022-04-13
公共场所人流量大,是传染病毒和交叉感染的高危场所,因此在疫情防护期间,更应该做好公共场所的防疫消毒工作。公共场所如何科学消毒,有哪些注意事项,我们来看一下。

公共场所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其次,各类公共场所要强化空气和室内公共设施的预防性消毒。

一、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增加消毒频次。

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应常备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公共用品用具每天至少在营业前消毒1次,可根据客流量增加情况适当调增消毒次数。场所内常见公共设施(如电梯间、手扶电梯、公共桌椅座椅、公共门窗把手、公共卫生间、公共活动区域、公共垃圾桶等)物体表面可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擦拭,保持30分钟,每天至少1次;地面、墙面可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喷洒,保持30分钟,每天至少1次。

候车(机)室,包括火车站候车室、民用机场航站楼等:对乘客经常触摸的部位(如闸机、售票窗口、自助购取票机、自动贩卖机、洗手池水龙头、公共饮水机、公共充电站等)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每天至少1次。

二、公共场所中,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品需加强清洁消毒。

三、学校消毒建议加强教室、食堂、宿舍、洗手间等场所的环境卫生,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比如对课桌表面一定要进行定期擦拭,现阶段建议大家在平日一次整体消毒的基础上,再增加频次,可以在一个大课堂结束之后,或者一个上午使用结束之后,对它进行一次物体表面全面的擦拭消毒。在进行校园消毒时注意不要随意提高消毒浓度,不要随意提高消毒的频次,也不要随意扩大消毒的范围。在进行环境消毒时,一定要保证同时开窗通风,并且远离火源、电源、避免引发火情。

四、室内环境用化学消毒剂来进行空气消毒时,一定要在无人的时候进行;

五、垃圾、粪便和污水进行收集和无公害化处理。

六、宾馆、旅店、招待所

需对床单、被罩、浴巾、毛巾、马桶、浴缸等设施进行预防性消毒。床上卧具和毛巾可开水浸泡30分钟,或用有效氯浓度250mg/L消毒液,浸泡物品30分钟。洗脸池、浴缸、坐垫可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擦拭,保持30分钟。每天至少1次。

七、饭馆、酒店

需对厨房餐厅的餐饮具、厨具等进行预防性消毒。餐饮具消毒: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或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使用远红外线消毒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分钟,消毒后温度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清水冲洗、控干保存备用。

八、商场(店),包括大型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等

对普通人员经常触摸的部位(如购物篮、购物车、临时物品存储柜等)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每天至少1次。

九、垃圾桶消毒

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量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

公共场所消毒还需注意哪些事项?

1.从事消毒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2.各类公共场所应避免组织不必要的室内群体聚集性活动,公共场所一旦发现病例,应立即关停一切经营活动,并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

3.消毒液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可能造成呼吸道和皮肤损伤。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口鼻,最好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防止液体飞溅。

4.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强,对人体也有刺激。使用消毒剂半小时后,应使用清水进行环境物表的擦拭。

5.室内使用酒精时,要避免采用喷洒式消毒方式。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否则可能引起爆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