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好家长和学校的关系

如题所述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在教育内容方面虽然有环环相扣的关系,但要明确的是各有侧重。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他们接受教育的顺序应该先是家庭的、再是学校的、再后是社会的,当然三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在孩子未上学前,家庭教育是相对独立的,就是说它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不甚紧密。而孩子进入学校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十分紧密起来。事实证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要做好家庭教育,就应该正确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有着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先。人们有一个共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此,要明确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所以,做好家庭教育,意味着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夯实基础。二是它的教育内容包罗万象。孩子要成才,必要的条件是应该具备积极的、向上的、坚韧的做人做事的好习惯,同时要有一种较强独立生活能力。家庭教育就是通过大量的生活实践,培养孩子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的种种好习惯。只有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才能汇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溪流,集成孩子提高生活能力的江河。三是它贯穿于人的教育的自始至终。所以我们讲的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家庭教育要处理好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是要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首先打好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是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其次要通过家庭教育把孩子学到的知识融化在实践中,把做祖国建设合格人才的愿望作为孩子人生的总目标;第三要打好家庭教育的“持久战”,改变“依赖”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被动状态。家庭教育有常计划和短安排,要结合各个家庭的实际,积极主动地、经常地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要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的问题。我们知道:家长会是学校配合家庭教育的好方法。但,当前的很多家长会不是“总结会”,就是“批评会”。而这些“总结”和“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主观看法,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与客观相脱离。还有,不能总是利用家长会请心理专家作报告。因为这类专家的报告侧重于心理学专业,对于家长来说可操作性较差。我们应该清楚:心理学毕竟是一门专业。它在庞大的家庭教育内容中只占较小的比例。二是有些课程设置与家庭教育的实际相脱离。例如,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英语。其危害是影响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孩子母语的基础训练。还有给很多家庭造成了精神负担和经济浪费,同时导致了家庭知识教育、常识教育被搁浅。三是学校有些教师的继续教育滞后于家庭教育的需要和社会教育的发展,导致很多教师不能较好地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
三、社会教育。一般说,社会教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范畴去理解,可以收它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外的教育。这个解释是从教育的环境而言的。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抛开教育内容不同,实质上是在三种不同环境中的教育。那么,社会教育如何配合家庭教育呢?当务之急是应该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家庭教育。因为在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家庭教育是“私”事,所以得出社会教育管不了“私”事的结论。我们必须清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个道理。如果说,家庭这个细胞出了问题,社会这个肌体不就是唇亡齿寒吗?二是社会教育配合家庭教育不能是盲目的。因为国家有“十一五”家庭教育规划”。在规划里面,对社会如何重视家庭教育做了明确规定。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一种责任,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保护家庭这个细胞,就等于社会在保护自己的健康肌体。
要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关系,首先要明白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然后才能结合各个家庭的实际,利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家庭教育,这也是我们讨论如何处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关系的真正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正确处理好家长和学校的关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应该学会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会沟通,学会互动,当然更多的是多理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0
你好,正确处理好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来促进学生的成绩提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