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坚持的三原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6-23
坚持三个原则(上)

引言

与人沟通一定要注意坚持以下三个原则:即自信尊人、实事求是和反自我利益。

自信

自信未必成功,但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自信肯定失败。在求职面试时,如果表现得犹犹豫豫,不果断,没底气,不断强调自己没有做过,尽量努力去做,那么老板就会放心不下。如果表现得态度诚恳,语气坚定,强调自己喜欢这个工作,一定会做得非常好,那么就会获得老板的信任。中国文化强调谦虚,从小培养孩子要谦虚谨慎,所以说话办事尽量留有余地,有所保留。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但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要做到该谦虚的时候谦虚,不该谦虚的时候就不能谦虚。人要学会宣传自己,推销自己,如果自己都说自己不行,别人就更认为你不行了。西方人把自信看作人格的核心,一个人能不能经受打击、讽刺、挖苦、嫉妒,和自信心密切相关。

  【案例】
  便饭
  刚刚改革开放时,中国人宴请外宾往往会客气地说:"今天吃顿便饭啊,随便吃一点。"结果外宾非常好奇,就私下问:"为什么不把最好的东西给我吃呢?是不是用它来招待更重要的客人,我还不配享受呢?"其实,我们可以坦诚地告诉外宾:"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这就是最好的东西。"这样外宾反而会认为自己被尊重,所以没有必要总是过分谦虚。
  点评:这是中国人的习惯,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而在外国人眼中这往往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尊重

一个人要有自信,但不能趾高气扬,飞扬跋扈,要相信他人,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体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在商务谈判或朋友约会中守时,在交谈中耐心地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国外有以下几种  人际交往的法则:
  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
  人际交往的反黄金法则: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应如何对待我。
  人际交往的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你就怎样对待他。

  【案例1】
  记着员工名字的老板
  有一个老板每次到办公室或车间视察之前,都让秘书为他准备一下有关员工的资料。在视察时,老板能准确地叫出每个人的名字,甚至还问:"王师傅,听说你小孩子快考大学了,怎么样?"或者"听说你小孩子考上大学了,恭喜你啊!"这样,员工会觉得老板对自己很熟悉,很尊重自己,感觉非常好。
  点评:尊重表现在很多细节上,记住别人的名字是很重要的,必要时要下点功夫认真准备。

  【案例2】
  善于助人的售票员
  在公共汽车上,有一位妇女抱着小孩晃晃悠悠站不稳。售票员一看没有空座位,那位妇女旁边坐着一个小伙子,就走了过去。售票员一边拉着小孩的手,一边轻轻拍小伙子肩膀,然后对小孩说:"小朋友,快谢谢叔叔,叔叔给你让座。"结果那小伙子立刻站了起来,连忙说:"快坐吧!快坐吧!"
  点评: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尊重本身就能够说服别人。如果这个售票员直接对小伙子说:"起来,起来,给人让个座,没看见抱小孩的吗?"小伙子可能不会理睬,甚至会发生口角。

  【案例3】
  吃瓜子的小伙子
  有一个小伙子很缺乏社会公德,在公共汽车上嗑瓜子,并随地乱吐瓜子皮。售票员很有礼貌地说:"先生,请不要嗑瓜子,车上不能吐瓜子皮。"结果小伙子不但没有停止,还朝售票员脸上吐。售票员找出一张报纸,双手拿着给小伙子接瓜子皮,全车人都怒目而视。最后,小伙子自己脸红了,不好意思了,没到站就灰溜溜地下车了。
  点评:售票员没有跟小伙子吵架,而是选择了尊重的方法,事实证明尊重的力量是很大的。

  【案例4】
  偷衣服的顾客
  在美国一个超市,有一位妇女买衣服,买了一件后还想再要一件,可是又舍不得花钱,结果把一件藏到衣服里。超市工作人员通过监视镜头发现了。当她交完款准备带两件衣服离开时,超市经理拦住她说:"请留步,请你来一下。"就把她带到一间办公室,然后把监控器打开了,监控器开始播放她偷衣服的镜头。超市经理说:"您是我的顾客,是我的上帝,您刚才疏忽了。您买两件衣服,一件忘了付款,您把钱交一下就可以了。而且您买两件,这一件打点折少收几块。"然后高高兴兴地把她放走了。超市员工很不服气,认为经理不应该把小偷放走,应该扭送警察局。经理说:"抓贼不是我的任务,她是我的上帝,我得罪不起,我相信她以后还会光顾我的商店,而且再也不会一时疏忽,忘记付款了。"
  点评: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人都应该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自己遇到的事,而不要讽刺、挖苦。

第二章有限资源 无限发挥

坚持三个原则(下)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话实说,最重要的是真诚。所谓真诚就是思想、情感、行为一致,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就是不真诚。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有一种辩证的态度,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有时候也可以适当说一些善意的假话,因为真诚是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的。例如,我们不能直接告诉一个癌症患者:"哎哟,你还有三个月了,你这是癌啊,不治之症啊,大家都瞒着你呢。"而要鼓励他:"没问题,你要有信心,身体还是能够恢复的。"这样,他就会慢慢乐观起来。

  【案例】
  场场爆满的杂技演出
  中国北京杂技团访美演出时有一场失误了,自行车摔得稀里哗啦。团长想后面几场大概不会有人看了,因为水平不高,演砸了。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演出场场爆满,观众更多了。因为观众认为中国北京杂技团的表演是真功夫,弄不好就掉了,还摔碎了,真功夫好看。
  点评:暴露一个小小的缺点,能增加事情的可信性和真实感。

反自我利益

什么叫反自我利益?就是用于宣传或说服他人的观点和内容,与自身利益相悖。这种反自我利益的观点最容易被人接受。

  【案例1】
  学生代表
  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的毕业分配由一个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里要有一个学生代表。在推荐学生代表的民意调查中,一个班的大部分同学都推荐了同一个人。同学们认为如果有一个边疆的名额,他肯定是自己报名,不会动员别人。因为这个人平时不怕吃亏,肯吃亏,所以威信很高,大家才拥护他。
  点评: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经常是反自我利益的,那么他说服别人才能有效果。

  【案例2】
  与众不同的茶摊
  在张家界有一个茶摊,旁边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人生维艰苦难多,处处上当受骗。请君提起勇气,掏一块钱,喝一杯茶,再上一当!游人一看这个牌子就觉得好笑,一块钱喝一碗茶实在是太贵,但是人家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就是上当,大家就高高兴兴地掏一块钱来上一当。
  点评:虽然摊主不懂心理学,但是他不自觉地运用了反自我利益原则,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案例3】
  信仰危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所谓信仰危机,很多年轻人缺乏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都过时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十几个党代表,全国只有50多个党员,但最后却取得了革命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扎根串联、访贫问苦、街头集会、撒传单、贴标语来发动群众,而发动群众就是靠思想政治工作。那么为什么会在掌握政权几十年后出现信仰危机呢?解放前,共产党员宣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是反自我利益的,带不来任何好处,反而面临着坐牢、杀头、流血、牺牲。老百姓看到共产党员流血牺牲就是为了消灭剥削和压迫,当然会跟党走,所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是非常有威信的,能够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而现在一少部分党员当了官就搞腐败,根本不相信共产主义,却要求别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一部分群众看到这些就会对党产生怀疑,信仰也就随之发生动摇,从而产生信仰危机。
  点评:要克服信仰危机,还是要从反腐败做起。如果共产党能像过去那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信仰就不会出现危机,老百姓一定会坚定地跟着党走。这是反自我利益原则的体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