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香港8.4分的高分神作《神探》,为什么说不看三遍根本理不清最后几分钟剧情?

如题所述

《神探》豆瓣评分8.4,三星以下打分人数不足2%。这样的成绩,堪称优秀。而它的优秀,我们需要从三个角度,抽丝剥茧,细细道来。

编剧之神韦家辉的得意之作

《神探》的“神”可做两种解读,而且性质完全相左。电影的剧情参照这两种解读,又可以做两种完全不同的脉络走向。而最终的结局“换枪”,每一次的更换,都给安志杰饰演的警察何家安带来不同的结局和处境。

种种这些扑所迷离的谜团,玄之又玄的设定,在剧情线上给了《神探》极大的看点。

除了玄之又玄的剧情以外,电影还有一个较为有意思的设定,那就是刘青云饰演的陈家彬所看到的一切,究竟是他推理以后得出了结果,然后在目标身上,自己做的一种形态映射。还是他真的可以看到人内心的鬼,继而根据不同的鬼,去推断真相和结论。

站在科学和无神论的角度,当然更倾向于前者,然而韦家辉用过于逼真的设定,以及某些诡异却又无法解释的逻辑漏洞,来混淆和迷惑了我们,让我们又慢慢的倾向于后者。

枪火之神杜琪峰的又一佳作

杜琪峰善于拍犯罪题材电影,从《枪火》到《暗战》,杜琪峰设定的犯罪世界,既有动作场面的张力十足,又有设计精巧的剧情脉络。而在《神探》中,剧情线上有韦家辉亲自操刀,场面和整体把控上,杜琪峰则亲自上阵。

但《神探》又与杜琪峰过往的其他电影不同,它并无太多暴力的枪战场景,因为电影中大多的枪声都来的极其诡异,于无声处突然一枪,死的玄妙,来的惊奇。

这样的场景设计,在韦家辉原本就神神叨叨的剧本映衬下,更加凸显了“神”的韵味。

退休神探陈佳彬,有人认为他是精神分裂妄想症,但也有人说他破案犀利,可以看到凡人看不见之事。

而在这部电影里,有哪些是我们看不到的?

“谁开的枪?”、“为何开枪?”、“开枪以后发生了什么?”

而这些,却又恰恰是陈家彬可以看见的。

所以杜琪峰隐去了这些,借由陈家彬之口,将一切真相还原。原本简单的真相,经过如此设定,瞬间变得更具看点。

刘青云的演技一人扛起一部戏

刘青云的优秀无需多说,在《神探》中他再次惊艳了我们,甚至让我们有了一丝淡淡的汗毛耸立。

陈家彬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

    如果我们将他的眼睛定义为:神,他可以看见人的内心之鬼。

那他经历了长期的压力和刺激之下,他一定会变得神神叨叨。这样的感觉陈家彬身上很浓,同事与领导的不待见,妻子的不理解,以致陈家彬自己营造的一个心中的妻子,并刻意选择性的遗忘真实世界里的妻子。

    如果陈家彬的眼睛并不神,一切都是陈家彬用惊人的洞察力和推理得出的结论。

那他刻意营造的世人对他的看法,则必定有着某些特殊的原因,这在电影中有一定的伏笔。

有些人他的人生字典里,乐趣大于一切,而对于陈家彬来说,破案就是他最大的乐趣。

但下属的精明能干,终究会让某些人不开心,丈夫的长期不归家,也早晚会让家庭生出不和谐。但案子还需要破,乐趣不能丢,于是陈家彬刻意营造自己的“神”迹,让自己可以变得了无牵挂,一人独处。

两种不同的真相,在同一部电影里,刘青云都演绎的十分到位,以至于让我们无法分辨真假。

所以编剧+导演+演员,处处妙至巅峰,如此电影,又岂能不收获好评,拿下高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7

由杜琪峰/韦家辉执导,刘青云、安志杰主演的犯罪、惊悚题材电影《神探》,豆瓣评分8.4分。这部影片曾在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荣获八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

这究竟是一部多好看的电影,似乎很难用简单的形容词去评价,它的构思之精妙、剧情之烧脑、剖析人性之深刻足以让人惊叹。《神探》,神探,真正探的却不是案件,而是人心。或者说,是人心中的鬼。拥有超能力的神探陈桂彬(刘青云饰)与常人不同,他可以看到每个人心中的鬼(人的多重人格,有善良、胆小、阴险等),这种超能力让他成为了一个破案天才,可是天才与疯子之间往往只有一线的距离。

    很多人觉得陈桂彬是疯子,是神经病。

他曾经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送给他退役的上司做为礼物,只因为他看不到上司心中的鬼。这种疯狂的举动将陈桂彬与疯子紧密相连,却没人能读懂他心中的孤独。因为窥见了人性太多的阴暗面,陈桂彬犹如漆黑深渊的内心对于退役上司那样难能可贵的纯粹人格是一种几乎疯狂的渴求,于是他学“梵高割耳”那样将耳朵献给了自己敬仰的人 。而当遇到前来寻求帮助的何家安(安志杰饰)时,因为没有看到对方心中的鬼,所以他选择了出手相助,协助破解一起“警员失踪案。

    可这世上有多少人的心里没有鬼?

(图中为神探眼中的嫌犯高志伟的七种人格)

陈桂彬的前妻张美华拥有自私无情的人格,离婚后她还在不断地从前夫身上压榨他的剩余价值。警员失踪案的嫌犯高志伟更恐怖,他同时拥有七种人格,有狡诈、阴险、胆小、暴力等。何家安没有吗?曾经我们以为是的。又或许,神探其实早就发现了他身上代表着阴暗面的人格。在树林里,何问陈,“你为什么要送给你的上司一只耳朵?”陈答道:“因为我在他身上没有看见鬼。”何问:“那我呢?”陈笑笑没说话。

    我们心中的鬼,其实一直都在。

影片中,一直代表着正义和勇敢的何家安因为配枪被陈桂彬拿走而险些遭到歹徒的枪杀,在接近死亡那一刻,他身上的胆小人格迸裂而出。陈桂彬开车看着向自己迎面走来的小男孩(何家安的胆小人格),他面如死灰。陈明白,一旦人格生成就再也回不到过去。正如在树林里苦苦寻找的高志伟的本体,已经永远的迷失在了那里。何家安胆小的人格产生后,自私狡诈的人格也随之而来。影片中,看似只有陈桂彬一个“疯子”,可悲的是,他身边的那些“正常人”才是真正的疯子。

    人性究竟是什么?本恶?

(图中小男孩为何家安的胆小人格)

影片最后,何家安相信了高志伟的话,他们一同驱车前往抓捕罪犯。车里,胆小人格的何家安坐在副驾驶,而高志伟的七种人格在身后死死地盯着他,此刻的何家安已经再没了退路。在仓库里,他向曾经的老师陈桂彬连开数枪,最后在高志伟向他开枪时却又被垂死的陈所救。看着陈桂彬满身鲜血的向自己走来,何家安自私狡诈的人格再次出现,并告诉自己:“破案了,想想怎么编个故事回警局交差。”陈桂彬看着眼前彻底堕落的何家安,睁着双眼绝望的死去。

    如果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鬼,但你没有,那就是你的问题。

陈桂彬最后朝高志伟举枪时,曾自言自语:“你开枪就跟其他人没分别。”“我也是人,为什么要有分别。”最后,他扣下了扳机。那一刻,我深深的同情着这个男人,这个被世人认为是疯子的男人,被前妻嘲笑脑子有问题的男人,其实内心一直努力的想要成为一个正常人。同样在那片树林里,他对何家安说:“你不是我,那样太辛苦了。陈桂彬其实看得比谁都通透,他的前妻曾嘲讽他:如果这世上每个人都有鬼,但你没有。那就是你问题。很难判定前妻的话就是错的,她所代表着的正是世俗,在世俗的观念里反其道而行就是离经叛道,就是有问题。我们时常分辨不清世俗的对与错,就像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潜藏着鬼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最后的换枪情节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它是杜琪峰导演的神来之笔,它又将人性所无法想象的阴暗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很难想象曾经那个一身正气的警察何家安会淡然地站在一堆尸体中间去换下他们手中的枪。这个世上再没有人能知道真相,也不再有神探可以窥探人心,这世上又少了一个纯粹的好人。何家安之后还会是一个好警察吗?人性中善与恶的较量究竟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这恰恰就是影片给予观众最深层的思考。

如果说电影的内容是魂,那么导演深刻的镜头语言就是骨,而演员的细腻演技则是影片的血和肉,这其中缺一不可,这些优秀元素的集合也注定了《神探》会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第2个回答  2019-10-07

世人常说,天才与疯子就是一线之间的悬念。有人如梵高式毁灭,而有人则如救赎般永生。2007年充满悬疑惊悚的电影《神探》不仅荣获多项大奖,甚至还被誉为中式版本的“盗梦空间”。

    这部电影的深度可以说是十分的深邃的,它更像是一部人格与人格之间的较量。

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多面的人格故事。电影《神探》讲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的警察卷入失枪案的故事,刘青云所饰演的退休警察陈桂彬,他亦正亦邪的演技,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精彩。

    从剧情上看,这部电影确实做到了极致的烧脑

尤其是当男主角割下耳朵当做礼物的那一刻,整部电影就充满了佛洛依德式黑暗诡异的韵味。故事的引子十分的简单,就是寻找丢失的枪支,然而整个案子背后所牵连的则是人性无法直视的内心。这部电影极具魔幻色彩的剧情设计,将俗套的警匪系列拍出了艺术片的观感。

    回顾整部电影,里面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是疯子。

它之所以获得8.4分的豆瓣高分,最大的原因就是其逼格和意义,富有哲学式的思维。电影《神探》所呈现的故事,有着港式悬疑和美式夸张双元素风格,当中人物表现充满了张力,这一点和传统的港式电影相比,算是一大创新。

    电影《神探》所体现的寓意,在于挖掘人们内心的心魔。

它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不为人知的秘密。其中很多桥段都需要反复的咀嚼推敲才明白其中的寓意。这部电影站在商业片的角度,它并不适合大众的审美取向。然而站在冷门佳片的角度,它反而迎合了高端观众的人群市场。影片将人的信仰拟人化,有人在信仰中疯癫,而有人则在自己的信仰中迷失。

    作为刘青云主演的电影,他对于角色的塑造十分的精准。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扮演人格分裂的角色了,在电影《暴风语》中,他的精湛演技也一度被观众称之为影帝。刘青云塑造的角色,将痴狂还有疯癫演绎的淋漓尽致。他在现实与虚幻世界的博弈,成功的表现出一个天才内心的孤独。其梵高式的割耳,侧面预示着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

    而整部电影,其剧情故事的逻辑性还是很强的。

但是它夸张的故事渲染对于初次看这部电影的人来说,很容易一头雾水。导演将电影赋予了高深的艺术性还有哲学性,那么真的想明白电影的真相,就需要深度的去理解当中的每一个角色。

    电影《神探》哥特般的画面,充满神秘感。

其演绎出的人性背后的“真假”则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若于深渊中通透的看明白世间的一切事物,那么必然也会得到过于聪明的反噬。或许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悬疑破案的故事,它更像是成人的黑色幽默,充满讽刺的韵味。

第3个回答  2019-10-07

首先,作为一部悬疑犯罪片,《神探》的剧本是无可挑剔的,显然导演杜琪峰在剧本的打磨上花了很大的功夫。

电影既保留了故事的完整性,没什么比较大的矛盾,情节和冲突设计得很合理,又能在保持完整度的同时,极大地增加电影的故事性和悬疑性——这一点是很难得的,既要兼顾悬疑片的本质,又要尽可能地减少剧情bug,很多悬疑犯罪片都是因为没能做到这两点而无人问津。

甚至在保持了这两种特性的同时,电影的结局也是意外地引人深思和烧脑,最后那段“换枪”的情节与电影的故事本体高度契合——这也是很难得的,比如这两年《唐人街探案》和《看不见的客人》都是因为结局发人深省而频频收获好评。虽然《神探》的结局没有出人意料的反转,但是这种以上帝视角展现,让观众去揣摩剧中角色情感和逻辑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做法。

其次,电影的设定也很有趣:刘青云扮演的主角陈桂彬作为神探,是通过模拟犯罪分子的犯罪过程才能屡屡破案。更有趣的是,陈桂彬能看见其他人内心深处的各种人格,并具象化展示出来。这在一般的犯罪悬疑片里是很少见的。这样的设定使电影的趣味性极大地增加,也引发了观众对这一设定的思考和讨论。

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个有趣的人物设定,使得电影的破案过程变得儿戏起来。主角能凭借模拟犯罪过程这一行为破案,虽然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侧写”。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相较于其他犯罪片有条不紊的破案过程,《神探》这种弱化破案乐趣的叙事手法,实在是拉远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