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的申论与事业单位的综合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公务员笔试结束,不少考生做好两手准备,对事业单位的备考也在进行中。然而在备考事业单位的过程中,不少考生一直认为《综合应用能力》和《申论》之间并无较大不同,于是便沿用了准备《申论》的方法来准备事业单位考试。

普遍考生认为《综合应用能力》只是比《申论》多了一道“文书写作题”,即考生口中常谈到的“公文改错”,但这样对事业单位考试的认知是不正确的,将会误导考生走向一条错误的备考之路。因此,考生及时了解熟悉《综合应用能力》与《申论》之间的区别,对于短期内迅速提升考试成绩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综合应用能力》考什么?

《综合应用能力》是测查从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同样为主观性试题,但比申论考试的题型更为复杂, 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对基本公文写作知识的熟悉程度,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50分。

《综合应用能力》一门课程根据每种类别的性质不同,出题内容和考察方式差异巨大。尤其是ABC三大类别,考生往往无法把握各自的区别何在。在此,我们将全国事业单位统考中ABC三大类别《综合应用能力》的重点和差别做一区分,以此为广大考生做出参考。

(注:《综合应用能力(E 类)》是针对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医疗卫生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A类考试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A类所招录的是“综合管理岗位”人员。主要从事的是事业单位中以行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这就要求考生具备从事日常行政性工作的能力。因此,A类的考试中便会出现一些针对给定资料进行观点的归纳、资料的分类等题目。这是日常工作中处理文字材料的必备能力要求。

除此以外,还会考察到信函的拟写、通知的拟定等文字性质的题目。很明显,这是对日常办公室工作中文字处理能力的考察。

另外,还会涉及到一种会务安排以及应急处理的题型。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要求,进行一场会议的妥善安置以及对日常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这些能力都是日常行政性工作的具体体现。因此,考生要将自己置于这样一个管理者的角色位置上,全面思考进行作答。


2、在事业单位考试中,B类所招录的是“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的是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这一岗位的性质要求考生要具备社会科学领域专业研究的能力。因此,其所考察的题目也就围绕着这些能力展开。

其中包括“概念分析题”,考察考生对社会科学类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

“校阅改错题”,考察考生能否在一个文段中发现并改正的能力。

“论证评价题”重点在于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所具备的推论研究能力。

“材料分析题”则通过对一则或者多则调查研究的材料进行分析,重点考察考生对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对所获得材料的分析能力。

最后,B类的考试中,会涉及到要求考生写一篇议论文,其基本道理与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文章道理一样,但是缺乏更多的材料作为背景,需要考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进行分析论证。这其中是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考察。

3、C类考试的《综合应用能力》

C类的《综合应用能力》是针对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所考察的题型主要有“科技文献阅读题”、“论证评价题”、“科技实务题”与“材料作文题”。这些题目主要考察考生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加工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可以看到,这些能力都是考生进入到自然科学专业技术岗位上开展工作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需要考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备考。

二、《申论》考什么?

《申论》是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材料通常涉及特定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把握事实所蕴含的趋势、矛盾和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趋势或矛盾进行归纳分析,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较为全面系统的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在上课过程中,学到快速提分的方法,这会让你事半功倍!若成功考编上岸,值得庆贺!若没考过,便全退!无论如何,于考生而言都是有利的,并不吃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3
你好,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区别:
一、材料字数不同
申论写作往往会有大量的材料,考生可以从材料中提取到更多地有效信息,从而令写作更加得心应手。但事业单位考试中的综合写作的材料却相对较少,甚至完全没有材料,考生从材料中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较少。这就直接导致许多考生在事业单位考试的文章写作中感到无话可说,只能生编硬造,最终导致写出的文章语句生硬,缺乏流畅性和整体感,从而难以获得高分。
二、材料的选择不相同
申论写作中的材料往往是来自于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材料来源广泛,如政府文件、社会时评、报刊杂志等等,这些材料尽管纷繁复杂,但大多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主题,并不会特别的深奥或者晦涩。而事业单位考试中综合写作的材料设置则相对有些晦涩,许多综合写作题的材料往往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考生,让考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中心观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写作,这样一来写作的难度大为增加,如果中心提炼错误的话,还有可能导致写作的文章偏离主题甚至完全跑题。
三、话题的大小不相同
申论写作中由于材料比较多话题往往比较明确具体,相对也比较小,考生在写作时也比较容易入手,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文章写起来相对比较顺手。但事业单位考试中的综合写作由于材料较少,话题的设置就显得比较宏大,这就使得考生在写作时感到无从下手,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第2个回答  2020-05-07
综合应用能力VS申论
Q:综合应用能力与申论一样吗?

A:很多考生认为综合应用能力与申论相似,都是主观题。
综合应用能力的题型有材料作文、案例分析、公文写作以及公文改错四个常规模块。
申论是给出3-4个小题以及一个大作文,省考一般是3个小题,国考一般是4个小题。
从题型上看综合应用能力的题型更全,但是考试难度不大,会更简单,材料上基本是一篇材料对应2-4个题目。
申论一般是给出3-4篇或者5-6篇材料做对应的题目。综应的材料一般较短,给出一篇小短材料做几道题目,再给出一篇小短材料再做出几道题目,找材料的过程和题目都比较简单,所以综合来讲,综合应用能力的难度比较低。
第3个回答  2021-12-14
事业单位申论相对公务员申论考试内容要少,深度也次于公务员考试内容,具体的您可以参考一下事业单位考试用书全面了解。

定于不同

申论1: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2:试卷包括注意事项、多个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整理加工,按照作答要求进行答题。试题主要是主观性试题。

主要测查内容
1.阅读理解能力
申论1: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申论2:要求能够准确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对材料中所涉及的理论、政策、观点及事实本质等有明确的认识,并进行准确分析和解读。
2.贯彻执行能力
申论1: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申论2:要求能够站稳政治立场,准确理解上级要求和工作目标,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等,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落实措施,有效完成任务。
3.解决问题能力
申论1: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申论2:要求能够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了解群众真实诉求,以有效手段组织动员群众,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化解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
4.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1: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申论2:要求能够结合材料,根据工作任务,恰当组织语言,准确、得体、有条理地进行书面表达。
通过对比后我们可以发现,申论2其实就是专门针对乡镇级岗位所设立的,申论2的难度相对要比申论1的难度更小一些!

申论考试大纲要求(适用于乡镇级职位)
公务员申论考试,主要为了测查从事乡镇级及以上机关单位工作时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测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对材料中提及到的时政热点、原理、政策、看法、理论等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并且能够对材料进行充分的解读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论述观点。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考生站稳立场,正确理解领导要求和工作计划,根据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等,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解决措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群众工作能力:要求考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运用群众思维解决问题,帮助群众化解矛盾、解决困难。
应用写作能力: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联系实际,根据工作任务和材料反映的问题,自行拟定文章大意、组织语言,选择合适的论证观点,准确、清晰、得体地反映考生个人看法,阐述个人意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