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结构体系是什么

如题所述

教材的结构体系
(一)编写思路

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线索整合课程内容是教材编写的普适性方法。《政治生活》正是据此编写的,其编写的基本思路如下。

1.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我国公民政治生活内容组织教材内容

(1)“三贴近”的原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是课改倡导的重要理念。

(2)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有其科学依据。

○ 人与世界的关系最基本的是生活关系。

○ 生活内容蕴涵着丰富的价值。

○ 生活内容是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

○ 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背景。

(3)《政治生活》依据“德育贴近生活”的理念,以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为基础来组织教材内容。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它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共同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内容。政治生活的内容往往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例如,政府权力行使是否规范,社会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民权益保障制度是否健全等。

2.根据公民政治生活内容,提炼具有整合意义的若干主题,分单元进行编写

(1)教材内容是对现实政治生活内容的归纳和提炼。

以现实政治生活为基础安排教材内容,并不是在教材中简单、随意地列举学生的政治生活现象,而是要求对现实的政治生活内容作归纳和提炼,使之升华为具有一定意义的生活主题。

(2)提炼的生活主题必须具有整合意义,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且能够体现课程性质的要求。

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其中主要是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国家利益;等等。由此,教材把它整合为四个生活主题,即: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国际社会,并据此分为四个单元进行编写。

提炼的生活主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整合意义,并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以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例,这个单元阐述的是公民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涉及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公民享受政府的服务、接受政府的管理、参与政府的决策、认识政府的性质、理解政府的职责、支持政府的工作、监督政府的行为、寻求政府的帮助等。本来,把它提炼为“公民与政府”也未尝不可,但从政治教育的角度,把它确定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则更具鲜明的政治教育性。因而,也更能体现课程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要求。由此可见提炼生活主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它是整合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

3.以政治学科知识为背景回答政治生活主题的有关问题,渗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教育

政治性是本模块教学内容的显著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据中国的国情,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必然要进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主权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教育。《政治生活》恰是讲述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我国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等内容,这些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培养其政治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深刻理解政治生活主题的相关问题;也只有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8

教材的结构体系如下:

(一)编写思路

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线索整合课程内容是教材编写的普适性方法。《政治生活》正是据此编写的,其编写的基本思路如下。

1.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1)“三贴近”的原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是课改倡导的重要理念。

(2)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有其科学依据。

①人与世界的关系最基本的是生活关系。

②生活内容蕴涵着丰富的价值。

③生活内容是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

④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背景。

(3)《政治生活》依据“德育贴近生活”的理念,以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为基础来组织教材内容。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它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共同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内容。政治生活的内容往往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例如,政府权力行使是否规范,社会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民权益保障制度是否健全等。

2.根据公民政治生活内容,提炼具有整合意义的若干主题,分单元进行编写。

(1)教材内容是对现实政治生活内容的归纳和提炼。

以现实政治生活为基础安排教材内容,并不是在教材中简单、随意地列举学生的政治生活现象,而是要求对现实的政治生活内容作归纳和提炼,使之升华为具有一定意义的生活主题。

(2)提炼的生活主题必须具有整合意义,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且能够体现课程性质的要求。

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其中主要是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国家利益;等等。由此,教材把它整合为四个生活主题,即: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国际社会,并据此分为四个单元进行编写。

提炼的生活主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整合意义,并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以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例,这个单元阐述的是公民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涉及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公民享受政府的服务、接受政府的管理、参与政府的决策、认识政府的性质、理解政府的职责、支持政府的工作、监督政府的行为、寻求政府的帮助等。本来,把它提炼为“公民与政府”也未尝不可,但从政治教育的角度,把它确定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则更具鲜明的政治教育性。因而,也更能体现课程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要求。由此可见提炼生活主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它是整合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

3.以政治学科知识为背景回答政治生活主题的有关问题,渗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教育。

政治性是本模块教学内容的显著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据中国的国情,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必然要进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主权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教育。《政治生活》恰是讲述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我国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等内容,这些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培养其政治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深刻理解政治生活主题的相关问题;也只有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2个回答  2021-12-10
一本教材,如果说选文是见功夫的话,那么编写教材的结构体系是更见真功夫的。选文的话,如果我有一个广泛的阅读面,我能找到一大摞的好文章,关键是这些文章如何捏放。最优秀的文章放在一起,并不一定就是一本好的教材。这里面还涉及到了课程的目标、年段的目标、单元的目标和单篇课文导学系统的构建的话题。小学语文的知识和技能本来就是缺乏序列,看不出系统的。作为一线教师,我想谈谈对教材体系、结构的一些想法。
先说教材编排体系。我记得自己小时候读书时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每个单元都是按照读写训练的知识点编排的,比如“一要真实,二要具体”、“分清联想和想象”等等。一组教材就是按着这个读写训练的项目编排的。目前人教版教材还是沿用根据读写训练项目编排教材的方式。这个意图会在每一组课文前的导读里作一个简短的说明。苏教版或者北师大版的教材,基本上运用的是与内容相关的主题单元,北师大版更明显些。
再说每篇课文的导读系统。人教版教材是先呈现阅读提示,然后是课文,再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苏教版教材中写字、朗读是课后雷打不动的训练项目,教材很重视朗读、写字这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接下来有一些练习题,总体倾向于字词句段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北师大版的导读系统构建也多为提一些阅读理解上的问题。
横向比较这几套教材,都存在教学内容不确定的弊端。也就是说,教师拿到这些教材,不知道要教什么。在读写训练中,就教材这个例子,它的侧重点在哪里?教师不知道,教参也不告诉你。我们办公室的张老师评价教参曾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知道的,教参上都有;我不知道的,教参上都没有。也有专家提出,教师的劳动本身具有创造性。教材这样的设计,给了教师很大的创造空间,可以创生多姿多彩的课堂。但我想教材有一个好的导读系统的话,并非是为了让教师偷懒,抹杀教师的创造性,而是教师可以知道自己用力的方向。我希望能有一套语文教材,语文老师拿到以后,即便专业素养一般的教师,也能基本把握重点训练项目,落实有效的语文训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