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泄露天机的人有袁天罡、刘伯温,他们的结局如何?

如题所述

袁天罡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算命先生,没有之一。找他算命的,非富即贵,据说他能根据风声风向算命,而且精准度惊人,所以前来找他算命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就找他算过命。袁天罡先给武元爽、武元庆算了一挂,说是能当上三品大官;又给武则天的姐姐武顺算了一挂,说是大富大贵,但命中克夫;后来保姆抱来了两岁左右的武则天,谎称是男孩,袁天罡看了后,大为惊讶,说这个小孩有天子之相,但男孩只会早夭,女孩方能做天子。

房玄龄跟李审素也来找袁天罡算命,先给李审肃算了一挂,说他以后只能做五品官。后再给房玄龄算命,说他可官至宰相,李审素若想升官,还需指望房玄龄提携。李审肃不以为然,当时他和房玄龄混的都不咋地。

十年后,房玄龄果然当上了宰相,李审肃还是原地踏步。后来,唐高宗听说了此事,决定给袁天罡个面子,追赠李审肃为五品谏议大夫。

袁天罡预感到,自己的预言已经影响政治了,长此以往,自己必将卷入政治漩涡中不能自拔。于是决定告老还乡了,不久就死在火井县令的任期上。

袁天罡最为著名的,还是其与李淳风合作的《推背图》,据说此图不仅预测了后代诸多历史大事件,如安史之乱、靖康之耻、鸦片战争,还预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走向富强。

再说刘伯温。

刘伯温其实是个谋臣,以谋略见长,并不会算命,但民间传说却把他塑造成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大预言家。

刘伯温最为著名的便是《烧饼歌》,与《推背图》齐名。传说朱元璋正在皇宫里吃烧饼,刚刚咬了一口,太监上报刘伯温觐见,朱元璋想测试一下刘伯温预测能力,于是用碗将烧饼盖住,然后让刘伯温上殿。

朱元璋问刘伯温,碗中何物,刘伯温掐指一算,算出来是咬了一口的烧饼。然后朱元璋又问大明王朝基业如何?刘伯温说,泄露天机,要遭天谴,恳请陛下免死。朱元璋赐了他免死金牌,刘伯温这才放心,于是做了三首预言诗歌。

此三首预言,不仅预言了靖难之役、土木之变、李自成起兵,甚至连清朝入关也一并预测出来。其实说到底,不论是《推背图》还是《烧饼歌》,都是后世别有用心的人杜撰的,刘伯温和袁天罡只不过冠个名而已,哪有什么预言家!

刘伯温的结局令人感叹。刘伯温得了一场大病,朱元璋为表示慰问,派胡惟庸带着太医给他看病,刘伯温吃了太医亲手熬制的药后,不仅没有好,而且加重了。刘伯温知道朱元璋已经心生猜忌,之所以让胡惟庸来探望,无非是来看看自己什么时候死。

于是,刘伯温拒绝治疗,不久病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9

袁天罡和刘伯温都是泄露天机的人,但是他们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多么的差劲,反而他们真正的成为了幸福的人

在相传之中,袁天罡特别擅长风鉴,即他能够通过风来掌握一切,以及他能够通过耳边的风声判断风向,而且再通过风向紧接着判断凶吉,每次都是成功的,不会有失败,所以他在隋唐时期是特别受欢迎的,当时的皇帝也特别重用他。到了后来的确是因为种种原因,再加上他也很清楚自己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到后来他主动申请回自己的老家,当一个不知名的小县令,后来也就安乐至死。能够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安然逝去,我认为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归宿了,因为在古时候有很多人因为说错一句话或者是没有说到别人心里想的地方,紧接着可能就人头落地,能够安然逝去就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刘伯温的最后也是相当不错的,但是相比于袁天罡他的结局可能没多么好,因为他在后来遭到了算计,他被投了毒药之后不幸身亡的,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在各个方面都不差劲,他在那个时候可以算得上是诸葛亮的分身,而且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他也有参与,并且付出了很大的功劳。只不过后来因为他说的话没有让朱元璋很开心,他就因此丢掉了性命,也可能是因为知道的太多,所以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


总的来说这两个人的结局还不算太差,因为他们能够说出人们所不知道的事情,他们也不害怕遭到天谴,因为天机不可泄露这句话吓到了很多人,也让很多人闭口不谈他们勇敢的说出事实,他们勇敢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助推一把,他们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第2个回答  2020-09-17

袁天罡活到了80多岁,刘伯温60多岁后退隐,到最终患病离世,这两位的结局都能说得上是善终,并且没有天谴之说,但是毕竟是跟帝王混饭吃的,到最后被猜忌在所难免。

首先说说袁天罡,袁天罡初唐的时候就已经六十多了,能提前跟李世民认识并受到认可,抛开是不是知道天机不说,至少他的眼光是不错的,而后面的推背图之类的,李淳风也有部分功劳,而那个时候的最大“预言”,就是“帝传三世,武代李兴”,但是他活着的时候,江山还依然在李姓手中,所以他并没有受到影响。

再说刘伯温,刘伯温所扮演的角色跟袁天罡是不一样的, 袁天罡用今天的话说,可以算一个纯神棍,但刘伯温却是军师与卜卦相结合的,他在朱元璋的帝位上面,扮演的不仅仅是知天命的天师的角色,而是这份江山,他也是有参与进去的,在朱元璋像其他帝王一样,借故卸功臣的时候,他选择了退隐。

但是帝王心思比天机还难测,有时候并不是退出就有后路。刘伯温就算聪明,可以提前预知一下自己的结局,但是天威难测,那么讲究的一个老头,到最后六十多就患病身亡,说是没有猫腻,很多人都是不信的,所以他虽然在晚年没有大起大落,后人也没有受到限制,但是他的死在坊间却多了诸多传闻。

有时候,泄露天机并不会受到天谴,因为就算知道了,也没法改变天下的命运,但是用天机来助人打天下,到后面的结局都不会太好。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天机不可泄露”是江湖郎中的一句口头禅,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当下,这帮人都打着算命、看相的旗号处处故弄玄虚、招摇撞骗。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普及,江湖郎中逐渐失去存在的土壤,类似场景只能在电视上看到。

所谓天机,是大自然的规律以及社会运行趋势,有识之士可以利用独到的眼光洞悉。历史上,不乏眼光超前之人,比如刘伯温和袁天罡,他们因生前多次精准的预测(在古代叫泄露天机)而被后世推崇。


1、明王朝的功勋——刘伯温

在民间,刘伯温俨然已经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的说法。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神预测《烧饼歌》,所言句句应验。

刘伯温一生足智多谋,思维缜密,对形势判断准确,能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他是朱元璋的高级顾问,核心能力是谋局、布局、做局、破局、控局,帮助明军先后灭掉陈友谅、张士诚,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


明朝建立后,刘伯温出任御史中丞,背后站着一群浙东籍大臣,形成大明开国初年的浙东集团。与之对应的是李善长,他是淮西籍,位居丞相,背后是一群淮西的大臣,彼此利益相连,形成淮西集团。

朱元璋就在两大山头之间游走,构成一个权力的三角结构。三者之间有时斗得不可开交,有时关系缓和。面对朱元璋即将到来的“大扫除”,刘伯温提前辞官归隐

1375年,刘伯温病重,朱元璋让胡惟庸带着御医去看望。此时的胡惟庸已经是淮西集团的首领,刘伯温心里清楚,朱元璋派他来自然没安好心。反正自己病入膏肓,倒不如送朱元璋一个顺水人情。

御医开完药,刘伯温服用后更加不舒服。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跟他说服药后的情形。其实是想让朱元璋安心,自己真的时日不多,同时间接地给胡惟庸按上一个“谋害朝廷命官”的罪名。

几个月后,刘伯温交代完后事就卒于故里。到了明朝中期,刘伯温被朝廷追封为太师,配享太庙。

2、隋唐第一预言家——袁天罡

在古代能人异士中,袁天罡是被“神话”得最厉害的一个。例如传说中袁天罡的《推背图》能预测“清军入关”、“辛酉政变”、“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八国联军”等事情,就有明显被“神话”的特点,肯定是不真实的。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神话他,说明他有被神话的价值和基础,这也从侧面说明袁天罡的过人之处。

袁天罡是气象学家、相士、道士、风水大师、预言家,精通阴阳五行,凭风声风向,就能推测福祸,生前的许多预言后来都得到证实。

武士彟抱着幼小的武则天让袁天罡看相,故意说怀里抱着的是男婴。袁天罡看了一眼婴儿的相貌,惊叹地说“如果是女孩子,以后可以当皇帝。”

李世民当秦王的时候,让袁天罡预测自己能否当太子。袁天罡只说:“成吉不死,汝无机路”。李世民立刻反应过来,在玄武门扳倒李建成与李元吉,自己成了太子。

公元635年,李世民任命袁天罡为火井县县令,而袁天罡却请求辞官并对李世民说:“到了今年夏四月,我就要寿终正寝。”李世明同意他的请求。到了四月,袁天罡果然如期去世。


烂泥是扶不上墙的,盖起高楼大厦的都是钢筋混凝土。才气纵横的人不需要神话,因为刘伯温与袁天罡本身就是神话。

第4个回答  2020-09-17

泄露天机指的是精通相术,而袁天罡和刘伯温这两位历史上十分有名的相术大师最终都是以善终结束。大约是因为他们这一生都做了很多好事,所以没有因为泄露天机而受到天神的惩罚。

袁天罡生在隋末唐初,小时候很贫苦,但他喜欢读书,特别是相术之类的书,他能做到倒背如流。长大了,他能凭借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而判断出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在地方比较出名。后来因为机缘在洛阳做了个小官。

因为相术较为出名,所以很多落魄的官员都来找他算上一卦。袁天罡也因为找他算卦的官员发达之后也走上了政途,去了太子府任职。后来被李世民看重,成为朝中权贵。后来袁天罡算出自己没剩下多少年就请求辞官修养,李世民也准许了,于是袁天罡安享晚年寿寝正终了。

刘伯温是朱元璋的谋士,一生都在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可以说朱元璋离不开他。刘伯温对朱元璋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颇有当年诸葛亮的风范。众所周知,胡惟庸的势力很大,朱元璋很是忌讳,当时刘伯温已经快要死了,刘伯温就设计将了胡惟庸一军,为朱元璋除了心头大患。胡惟庸给重病不愈的刘伯温送药,刘伯温吃完这药就死了,于是朱元璋就给胡惟庸定下了害死刘伯温的罪名,这一点成为扳倒胡惟庸最有力的证据。可以说刘伯温为朝廷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