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杂草是不是可以用来制作堆肥呢???

如题所述

是。

堆肥是多种有机物质的混合物,可以被用作肥料,尽管有机物质是任何曾经有生命的物质,但是,停车来说用来做堆肥的材料来自于菜园/花园和厨房(厨余)

堆肥的产生是由于各种成分的最终分解和腐烂。堆肥从制作到使用可花费2-18月的时间不等。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使用的方法,成分,时节,和翻动堆肥的频率。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肥堆宜大不宜小:严寒季节气候寒冷,为促进肥堆升温腐熟,冬季积肥存肥的肥堆要适当加大。一般以直径3~4米,高2米左右为佳。亦可采用高2米,宽1.50~2米,长4米的长方形肥堆。

2、如肥堆过低过窄,寒气四侵,热量散失快,肥料腐熟缓慢,质量差。另外有些农户在冬春季节将肥料运到农田小堆存放或撒在地面。这些做法对保氮十分不利。

3、冬季积肥或贮肥除宜大堆外,肥堆四周和堆顶还要采取盖土封泥的措施:即盖1层土或1层麦秸泥,可以起到寒气不能入堆,热气不能散发的作用。同时盖土封泥阻断氮气挥发损失的通道,减少氮素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堆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以下列举适合及不适合堆肥的素材:一、 适合的素材:  例如:草、树叶(如大小橄仁树、雀榕、四季桂花)、树及灌木枝、粪便、厨房残肴、热带水果果皮、普通用纸及马粪粗纸。二、 不适合的素材:  玻璃、金属、塑胶、上蜡牛奶纸盒、油渣颜料废料、瓦砾及泥灰。可堆肥素材最主要 以树叶为主,但仍要注意避免不易分解的树叶。一般以植物为堆肥材料应注意的事项如下:1. 禾本科植物及草本类:  大部分之草本类植物因叶薄、纸质,组织柔弱,腐烂时间短,均可以作为堆肥材料,如随地可见之草本类植物,如咸丰草、大风草、车前草、牛筋草等,或禾本科植物如狗尾草、竹类(绿竹、桂竹、麻竹、长枝竹之叶片》均为堆肥腐植质最佳来源。2. 落叶树种:  一般阔叶树种树叶均可作为堆肥材料,如樟树、椒树、山黄麻、马拉巴栗、枫香、凤凰木等;对於一些叶片具有乳汁、厚质的树种,如国外引进种巴西橡胶树、本省乡、土树种榕树等因叶不易腐烂分解,较不建议采用。3. 针叶树种:  大部份针叶树种叶为硬革质或含油脂及特殊精油、分解不易,不宜为堆肥材料。如黄麻椰子、蘇铁、橡树、栗树等,如因材料取得不易一定要用,添加石灰可防止堆肥酸化。添加草可调节堆肥时氮素、热能及水分之控制。树及灌木富含钾,使用前要经适当切碎及混合以利通气。小动物如家兔、鸡或猫狗粪便都可做氮素补充来源。厨房里蔬菜残屑、咖啡渣、茶渣也是适当添加物,但堆肥时要注意覆盖土以免吸引老鼠来,普通用纸要避免有颜色者,另外马粪粗纸添加物较少,於撕碎加水浸泡後可与其他材质混合使用。  制做堆肥材料越多越好,可一层层堆叠或完全混合,以利通风。但切勿将树叶或草杆,直接放置堆肥最上,以免空气无法流通。在材料种类不足情况下,可将原材料做不同粗细切碎再混合。添加物可包括催化剂如微生物菌剂、消灰石、氮素源及矿物土。亦可将粗细或软硬材质予以混和并添加已腐熟旧堆肥或花园乾土壤加速堆肥熟成。一般使用旧堆肥即可作微生物种源,不必另外再买微生物菌剂添加,但如果过几天,未观察到堆积物温度,此时可添加微生物菌剂。一般微生物在弱酸环境下,活动力好、繁殖力也强,通常不必加消灰石,添加反可能抑制微生物作用。如必要,每一百公斤堆肥材料可加一公斤。  微生物生长需吸收各种养分,如碳氮比例应为 30 : 1。草、树叶、树及灌木等生质(Biomass)材料比例太高则应补充厩肥、家粪便、骨粉几丁、质粉蟹虾壳粉等含氮有机肥以促进发酵,每 100 公斤堆肥材加 0.75 - 1 公斤。堆肥需选择通风好、排水好且有树荫适当地点,可自行设计附有盖子或塑胶布之堆肥架、堆肥槽、堆肥棚如图,或可利用家庭废弃类似外型箱型物取代。堆肥槽长宽高约 2 x 2 x 1.5 公尺,堆积方式如下:1. 底层铺如树干、树枝、花及灌木等粗质材料作底,约二十公分高,不要压紧以利排水及通气。2. 接著铺树叶、收割草类等混合均匀之材质必要时添加上述附加物,再覆上一层薄薄旧堆肥或土壤。3. 重复步骤二堆到 1.5 公尺高度。4. 表层可覆盖草、芦苇、旧纸袋、树叶。5. 保持堆肥适当湿度并适时洒水。  使用自行设计附有盖子或塑胶布之堆肥架、堆肥槽、堆肥棚,一般材质为木材、铁皮、金属丝网或混凝土所做成之圆形或方形状存储槽。其四周留有缝隙或小孔以利通风,堆肥方式如前步骤,堆肥过程中需翻堆及加水。堆肥堆积时间快则一二个月,慢则三四个月,如冬天则时间酌延长,时间过长腐质快速分解成过熟堆肥。其他堆肥方法包括利用蚯蚓分解有机物,产生蚯蚓粪便的堆肥法、粪便堆肥法、堆积堆肥法等,因其需较长空间、时间或较特殊处理技术,在此不建议一般民众尝试。堆肥对植物赖以为生及土壤生态的重要性,在此不再重述,为让植物顺利生长,土壤中应能提供均衡的营养源供其吸收利用,针对不同栽培植物合理的肥料组配仍属必要的步骤!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