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这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也许刘备临死前没说这话,而是某个阴谋家说的,刘备虽然没说这话,但确实没有重用赵云。刘备虽然没有重用赵云,但是这并不妨碍刘备对赵云非常信任,刘备没有重用赵云的根本原因就是:赵云为人太正直,不适合在官场混,赵云的性格就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清白,容不得有半点渣渣。


赵云从公元200年开始跟随刘备,一直到229年去世,差不多近30年,在蜀汉集团中跟随刘备的时间仅次关羽、张飞,忠诚度仅次于关羽、张飞,但是在蜀汉集团的地位却差远了。赵云在长坂之战中,为了救刘备的夫人和儿子,单人单骑向曹军的方向去寻找,结果马上有人向刘备告密说赵云投降曹军了,刘备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身边的手戟掷向告状的人,说:子龙不会弃我而去的。


果然没多久,赵云就带着刘备的夫人和儿子回来,可见刘备对赵云是相当信任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相信赵云。刘备对赵云的信任还体现在让赵云掌管自已的内事,啥是刘备的内事,就是刘备的家事,比如保护刘备的夫人与儿子,刘备在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夫人后,孙夫人带到刘备这的侍卫和官吏有不法行为,都是赵云来约束的。


刘备进入益州,又是让赵云保护自己的儿子刘禅,才最终没让孙夫人带去东吴,如果不是信任,刘备会把自已唯一的儿子交给赵云吗?赵云对刘备忠心可嘉,刘备对赵云信任有加,但是赵云也有缺点,也许不是缺点,就是为人太过正直,在政治上缺乏经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这个不可重用的意思是不让赵云领兵打仗,当然说这句话并不是刘备不信任他,恰恰是信任赵云的表现,刘备一直把赵云当做是自己的贴身侍卫,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都托付给了赵云。


赵云是除了关羽、关羽之外最早跟随刘备的人,两个人更是“一见钟情”,刘备对于赵云来说是恩人,而赵云对于刘备来说更是大恩人。赵云曾经七进七出救出刘备的儿子,浑身是胆、武功高强的赵云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但是在外人的眼中刘备对赵云似乎并不好,屡建奇功的赵云一直都没有得到刘备的赏识,但是事实真的和我们眼中的一样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刘备对赵云的好不是把军队交给他让他去带兵打仗,而是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都交给了赵云,刘备没有把赵云当做是开阔疆土的大将军而是“贴身保镖”,这看起来对赵云并不公平,但是能够受到主公如此信任的武将又有多少个呢。当初刘备把自己的亲人交付给张飞但是张飞没有看护好刘备的子侄,张飞不仅仅是丢了徐州而且还把刘备的亲人整丢了这样刘备一下子慌了。

后来看到赵云如此的忠心而且武功高强,所以就存在私心把赵云留到了自己的身边。赵云也是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刘备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也是可以全心全力为蜀国谋发展。除了刘备的私心之外赵云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性格太过于正直,这对于赵云来说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正直的性格在官场中是对不受喜爱的,所以赵云在很多时候都会让刘备头疼。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刘备之所以会这样安排,并非他不相信赵云的个人能力,也并非他担心赵云会有异心。而是因为刘备知道赵云太过注重义气,同时赵云虽然个人武艺高超,但是却从未独立领兵作战。因为这两个原因,让刘备觉得赵云不适合当将领,因此,才在临死前留下不可重用赵云的交代。

赵云跟随在刘备身边多年,主要的责任是负责刘备及刘备家人的人身安全,他的角色更像是刘备的贴身侍卫。赵云在这方面确实也做得很尽心尽力,从长坂坡不顾个人性命拼尽全力救出刘备的妻儿中,就能看到赵云对刘备的忠心而刘备也是非常信任赵云的,所以才把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都交给了赵云。刘备到哪里,赵云就跟随到哪里。

然后,正因为是这样,赵云就没有有机会参与到前线领兵作战中。虽然赵云的个人武艺在三国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作为将领来说,除了个人的武艺,更重要的是排兵布阵的能力和领兵的经验,才能更好的带领士兵打胜战。因为面对敌方,即使个人武艺再强,也不可能靠将领一个人和敌军对打。

赵云除了以上说的缺少排兵布阵的能力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太注重义气。原本重义气本是赵云身上难能可贵的优点,也正因为他重义气,才受到刘备信任。但是,对于一个将领来说,如果太过重义气,在作战的过程中,很容易义气用事,对战事就不能以很理智的心态去分析,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因小失大。有时候容易出现,因为对个人的情感,影响了整个大局,给整个战队带来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基于以上这两个原因,刘备特意交代了不可重用赵云。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历史上刘备在临死前的确说过一人不可重用,但是这个人却不是赵云,而是马谡。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刘备阵中的五虎将,但是正史中,赵云与其他四员虎将相比,级别则低的多,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分别对应的是蜀国的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而赵云只是一个杂牌将军。赵云被称为常胜将军,论勇猛程度,战绩毫不逊色其他四员虎将中的任何一位,但是为什么没有被刘备重用,是刘备不信任他,还是真的觉得赵云不堪重用?

长坂坡之战 ,刘备被曹操击溃,刘备只能率领赵云、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后来又和赵云走丢。对于赵云的走丢,有人谣言赵云是投降曹操去了,但是刘备却并未相信,还直接拿短戟打那个放谣言的人,直言“子龙不弃我走也”。赵云确实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七进七出曹营,救出了甘夫人和幼子刘婵。刘备娶了孙权之妹后,因为孙夫人放纵骄横,从东吴带来的下人多有不法行为,刘备知道后,让赵云掌管内事,约束孙夫人极其下人。刘备入蜀之后,孙权想要接孙夫人获取,孙夫人回东吴之时想趁机将刘婵也带回去,幸亏赵云及时的截住了孙夫人,刘婵才得以留下来。从长坂坡救孤,到约束孙夫人等人,刘备能够将自己的家事都交给赵云,说明了刘备对赵云的信任是毫无保留的。


对于这样一个自己无比信任的猛将,为何赵云相比于刘备的其他大将,很难得到刘备的重用呢?这必须要从赵云的性格说起。

赵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太过于耿直,这个性格特点如果是一般人倒是没什么,但是在官场上混,太过于耿直很容易得罪人。

关羽被东吴杀害之后,刘备一怒之下欲讨伐东吴,但是这个时候,赵云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给出的理由是,相对于孙权,曹操才是国贼,应该先讨伐魏国,报国家的仇,而不是攻打东吴,报兄弟的仇。

《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赵云所说的不无道理,但是在当时的情形下,结义兄弟兄弟被杀,荆州被夺,于情于理之间,刘备都不得不伐吴。因此刘备提出讨伐东吴后,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当场提出反对,却唯独赵云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也间接说明了赵云太过于耿直,不懂政治。

因此,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刘备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的说法,相反,刘备对赵云无比信任,甚至于将自己的家事都交由赵云管理,刘备之所以不委以重任于赵云,更多的是为了赵云性格的原因,赵云太过于耿直,不懂政治,无法在政治上与刘备保持一致。

第4个回答  2020-09-18

东汉三国时期的历史史书本来不多,即使是《三国演义》都没有这种说法。无论是怎么说,都没有道理说赵云重用或不重用。

所有人谈的都是《三国演义》而非“三国的历史”,咋说都行。但既然是聊自然要有个本子儿,即“白帝城托孤”内容。他主要是怕诸葛亮“篡位”。

在“第85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刘备临终前主要是防止诸葛亮日后有异心。他走三步:

第一步,名为重托,实则测试诸葛亮。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可不是傻子,一听这话,立刻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叩头流血。

第二步,打个巴掌,再给甜枣。刘备,让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跪拜孔明,让他们兄弟三人都听诸葛亮的。

第三步,对托孤大臣,特别是最重要的亲信赵云。言说“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也就是说,他把最后防止诸葛亮“篡位”“弄权”的保险上到了赵云身上。由此可见,刘备对赵云多么重视!

小说都没说过赵云不可重用,再说也就只能“文字游戏”“推理游戏”,至少想让赵云安享晚年、兄弟情义这种说法圆不了当时蜀国无人的情况!刘备作为开国之主,难道不怕自己的儿子亡国灭族吗?

虽说小说的东西,你咋说都行,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反正又不是历史。就好比聊三国、谈水浒、白眉大侠等的人,经常爱聊“武功排名”。其实,现实生活中,这种“武功排名”毫无用处。逻辑上说得通,但现实归现实。打嘴炮就能争出国际关系是非,领土归属,那就没有战争了。

例如:“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的是什么?就是“实力相差不多的人甚至比较悬殊的人”,有时候临场发挥好的话,打死(打败)比他强的人很正常。比如武功强的人昨晚房事过多、吃坏了肚子跑了一晚上厕所、刚和最亲近的人吵完架,如此等鞥不一而足。亦或者大意失荆州等等。

例如刘备为了赵云能够平安一生,但问题是,刘备临死前也不想想,此时的刘备天下情况是什么?蜀国立足尚不稳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有事儿,最重要的是,东吴曹魏联手大败刘备,刘备把半个家当、关张永将丧命。天下正需要有用之人,刘备从常人角度看,他很看重赵云,怎么有理由不重用呢?

历史与小说的赵云是不同的:对《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刘备的重用是在亲卫。赵云是被罗贯中安排为“儒将”身份的,是“忠君”的代表。关张则是“忠于情义”的代表。历史上的赵云和关、张一样都是领兵将领。

现实中老板的司机谁都不敢小看,更何况亲卫长!高力士、陈玄礼在李隆基的儿子面前在李林甫杨国忠面前,放屁都是二踢脚!

历史上的赵云,其经历和关张是差不多的,都领兵打仗、都独掌一面儿,只不过重要性不同而已。

在《三国演义》中,他就是贴身侍卫长。专门保护刘备及其家属们。但是在历史中并非如此,长坂坡之战后,赵云被刘被封为“牙门将军”,请注意,这个职位是专门为赵云设置的,蜀魏时期,魏延也得过这个职位,可见这一职位非常重要,而不是平常人所说的一般职位,一般将军。

牙门将和牙门将军是不同的!即使是牙门将,也主要是负责保卫主将的偏将、副将。因此,牙门将军并非牙门将。同时,曹丕当政时期也曾创立牙门将军。很显然,刘备在前、曹丕在后,长坂坡后的刘备,曹丕的爹曹操还没统一北方呢。曹丕还是好哥哥呢。

之后,赵云便以保护刘备为主,但也经常与敌交锋,例如与夏侯惇战於博望。刘备进入益州后,曾经留守过荆州、以偏将军领桂阳太守。掌控益州后,为留营司马主管荆州大本营。可以说,赵云基本上是主管后方。

有人会说,如果重视,为啥不让他去前线打仗呀?

这就属于只重视前方,不重视后方的老毛病、老观点。没有后方的巩固,前方打仗能安稳甚至胜利吗?主管后方军事事务可以说“独掌一面”儿,如果不被重视,那绝对不会把“老窝儿”交给那个人的。

前线有关羽、张飞就够了,为啥要派赵云前去跟他们抢功,制造矛盾呢。这既不符合各自的特长,也不符合赵云的性格,赵云的谥号就是“平顺侯”——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