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大夫与丞相有何区别?

请网友指数?

丞相级别相当于上卿,高于大夫。
在先秦诸侯国中,大夫在卿之下。战国时,官爵分为卿和大夫两级,在卿中有上卿、亚卿之分。在大夫之中,有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
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周礼》的六卿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大夫,有上、中、下之别。大夫在卿之下。然《周礼》卿之下,依次为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而无上大夫。是卿即上大夫。《左传·桓公三年》则谓侯国有上卿、下卿、上大夫,与此有异北周依《周礼》设六官(天、地、春、夏、秋、冬),卿之下有上、中、下大夫等,大冢宰下为小祖宰上大夫,下司徒下为小司徒上大夫,大宗伯卿下为小宗伯上大夫,大司马卿下为小司马上大夫,大司寇卿下为小司寇上大夫,大司空卿下为小司空上大夫。
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丞相是相邦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时,秦朝才又增加设置了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丞相、右丞相、中丞相同时存在。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西汉也设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三国和晋南北朝370年间,除蜀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八年(1172)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
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4
战国时的大夫就是诸侯的家臣。那是好像没有丞相这个官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15
战国时大夫是家臣,丞相是一国之相,相当现在总理级的职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