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漂移是怎么进行的?

如题所述

大陆漂移学说最初由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后来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阐述,中文中“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假说”均指同一概念。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0

大陆漂移的设想早在19世纪初就出现了,最初的提出是为了解释大西洋两岸明显的对应性。直到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的《大陆与海洋的形成》问世,才引起地质界的震动。在这本不朽的著作中,魏格纳根据拟合大陆的外形、古气候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古地极迁移等大量证据,提出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一个泛大陆(Pangea),这个超极大陆后来分裂,经过二亿多年的漂移形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由于当时受对地球内部构造和动力学的知识局限,大陆漂移和动力学机制得不到物理学上的支持。魏格纳学说的不幸遭遇在于他倡导大陆漂移的同时却认为大洋底的稳定。直到他去世的20年后,抛弃洋底稳定不动的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人们对大陆漂移的兴趣又复萌了。

早期的世界地图已清楚地表明非洲和南美洲相对海岸线的“锯齿状拟合”。远在1801年,洪堡(A.Humboldt)及其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们已经提出,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和岩石都很相似。魏格纳首先提出,应该用深海中的大陆坡边缘进行大陆拟合。凯里(S.W.Carey )证明,两个大陆的外形在海面以下2000米等深线几乎完全可以拟合。布拉德(E.Bullard)等人借助计算机计算,发现无论用1000米或2000 米等深线拟合的结果差别不大。复原拟合工作证明,各大陆可以通过复原形成一个超级大陆,即魏格纳所命名的“泛大陆”。泛大陆是由冈瓦纳大陆(南方各大陆加上印度)和劳亚大陆(北美和欧亚)组成的复合古大陆。

如果你注意一下世界地图,就会发现南美洲的东海岸与非洲的西海岸是彼此吻合的,好象是一块大陆分裂后、南美洲漂出去后形成的。1620年,著名的法兰西斯、培根就指出过这个事实。以后,法国的普拉赛、德国的洪堡都认为诺亚洪水时两大陆分离,原先的大西洋只是一条大河,诺亚方舟就在这河里行驶。

第2个回答  2018-01-10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请注意看看世界地图,你会发现,南非西海岸的凹凸情况和南美东海岸的凸凹情况多么吻合,就像一块大饼被掰开似的。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是一门学问,叫“大陆飘移”假说。这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创建的。他是根据大陆轮廓、地层、古生物等资料提出的。这一学说认为,从石炭纪末期至三叠纪中期(距今2亿8千万年至2亿多年前),至少南方几个大陆,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大陆和印度大陆曾经是一个整体,称冈瓦纳大陆,自侏罗纪(1亿5千万年前)开始解体,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