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说在学校小朋友不和他玩了,我们该怎么解决

如题所述

孩子在学校被孤立,委屈哭诉。遇到这种情况,作为父母肯定心疼地要命,一部分家长紧接着便是抱怨怎么遇到这样的班级,班里的小朋友怎么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其实对于孩子初入一个新集体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过程了。

1、找原因。一年级的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在同学相处之中不会带有成人世界的人情世故,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孩子在班上一个朋友都没有,说明是孩子自身出了问题,而且不是一方面。

孩子在学校里有任何问题,家长一定要及时和老师联系咨询相关情况。学校孩子较多,有时老师可能一下也照顾或留意不到所有孩子,当我们家长及时的反馈相关的情况,老师就可以第一时间去了解相关情况,并关注事态发展。

2、分析对错。一年级的孩子,没有是非的判断能力,做事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好恶来表达。已经从上面的了解中知道了孩子行为的不当之处,但不会把对错直接强加给他,而是要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分析,将心比己的说理,让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的错误,只有做到这样,以后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3、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虽然孩子知道错了,但是很多时候是没有勇气去承认错误的,越在这种时候,家长更不能代替孩子去处理,因为以后在班级环境中生活的还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不肯去,就要这样引导孩子:

一个人犯了错怎么办?爸爸妈妈犯错了没有?爸爸妈妈没犯错误,去给你承认错误,那小朋友会原谅你吗?以后会喜欢你吗?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的引导,让孩子自己主动的站出来承担责任,主动认错。

同时,我们要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所说的话是否属实。如果确有其事,就要取得老师的帮助,请求老师给孩子5分钟时间。然后鼓励他,让他大胆的,诚恳的请求同学们的原谅。同时也请老师进行最后的总结,让孩子和同学完全冰释前嫌。

扩展资料

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1、引导孩子懂得分享

分享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会社交,与人来往的过程。一些小朋友时不时的会发现,有的人就是比较小气,他们往往会拼尽全力守护自己的东西。

但是对于别人手上的东西却丝毫不在乎,一副“小气”的模样。这样显然会引起孩子的排斥,使得不懂分享的人被孤立。

因而,家长需要在孩子的生活中做出良好的模范作用,引导孩子学会分享,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可以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帮忙,或者主动分享玩具,都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意识。

2、树立规则意识

正如刚才说道的一样,许多孩子发生矛盾时,都是因为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例如原先定好的规矩,到了孩子这儿他不遵守,想改变,这当然会引起他人的不满。

因此,孩子的规则意识加强,是促进儿童之间互相来往有信任感的重要方面。

规矩的遵守往往会带来关系的和谐相处,减少被孤立的情况。

建议家长们在家里的时候就和孩子立规矩,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思想态度,同样可以帮助孩子吸引更多的朋友。

3、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与良好的思想品德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每个人之间都有特定的磁场,这个磁场的存在总是会让我们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而形成自己的朋友圈

在社交能力提高的问题上,家长既需要关注外在的因素,比如小孩子之间的误会、吵闹、争论,同时也需要看到孩子内在的品质。

如果孩子成绩优异,待人温和,性格谦逊,为人礼貌,那么自然而然会有相同素养的孩子愿意与之交朋友,所以社交能力的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与良好的思想品德很关键。

当孩子被孤立,聪明的家长做了这些,问题便很容易解决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4
小孩儿说在学校小朋友不和她玩,你要和她讲道理,问问他为什么小朋友不和她玩儿,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错,要教育他如何改造并和小朋友友好的在一起。小朋友之间要有友谊。要鼓励孩子多和小朋友在一起和小朋友沟通。
第2个回答  2019-12-25
要静下心来认真听孩子说说小朋友不和他玩的原因,然后帮他分析问题所在,耐心跟他讲讲怎么和小朋友相处,怎么结交好朋友等。
第3个回答  2019-12-25
小朋友之间的这种友情因为世俗的原因,失去的时候,孩子会开始怀疑自己是自己不够好,或者是自己太优秀了,所以失去那小伙伴,这对孩子来说确实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接纳孩子非常需要好朋友的内在需求。

然后再和孩子去探讨,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个小伙伴不和她玩了,这样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孩子她的想法。如果她的想法是不合理的,那么慢慢就要给他做引导。
第4个回答  2019-10-18
小孩子纯粹而激烈,一片混沌却黑白分明。如果只是个别小朋友的一时意气不用太在意,他们自己会调整的。如果是所有人都排斥你的孩子,那就要在他身上找原因了,直接找老师询问近况,找到根本上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