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究竟有没有确切的原意?

如题所述

部分同意上面那位的意思。文学文本确实是有愿意的。
一个作者创作一个作品出来,不是因为无聊,也不是随便就能成章,首先是这个作者有想写的欲望(这个欲望,是表示他想通过创作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也许只是看到一件不满的事,然后通过文字来表达他的讽刺、愤懑,比如很多反映现实的小说,如《儒林外史》;也许是作者看到了一件好事,想让别人都效仿,所以他通过文字传播,让大家都能看到,受到影响等,如《雷锋》),然后有写的灵感,然后去构思,等天时地利人和都齐全了,那么就是创作的开始了。
但,虽然说是有确切的愿意,但在成文时,未必是作者的全部的愿意,也许只是一部分,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因里面剧情的发展而慢慢偏离作者的愿意,像《红楼梦》。
至于后人赋予文本的意思,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只要你能自圆其说,能有例子支撑你的言论。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6
当然有,最确切的原意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众多的解读只会越来越接近愿意,却永远也达不到作者真正的原意。因为文学文本就是最主观的东西。高明的作者是不会告诉读者关于作品的真正原意的。这才是文学文本的魅力所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