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间的叫法

如题所述

古代时间的叫法:

1、子时:也被称作夜半,指的是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也被称作鸡鸣,指的是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也被称作平旦,指的是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也被称作日出,指的是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也被称作食时,指的是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也被称作隅中,指的是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7、午时:也被称作日中,指的是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也被称作日昳,指的是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也被称作哺时,指的是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10、酉时:也被称作日入,指的是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11、戌时:也被称作黄昏,指的是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也被称作人定,指的是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来源

十二时辰来源已久,西周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在《周礼·春官·冯相氏》中记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古代人民将一个昼夜划分成的十二个时段,用来记录时间,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就是24小时。这种计时方法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