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会成为假药贩子的行骗对象?如何防止自家老人被骗?

央视315晚会第四枪指向直播间“苦情戏”,“儿子”们专门骗老人买神药,涉及多位网络主播。

老人成为假药贩子的行骗对象有很多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老年人健康状况比较为脆弱,对保健品和药品的需求比较高,往往容易被不良商家利用;

2.老人普遍对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体介绍不太熟悉,容易被各种“神药”、“秘方”等虚拟假宣传所迷惑;

3.老人平时心态比慈善,容易被一些假药贩子打着“救命”的旗号所骗。

防骗指南:

一、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天上不会掉馅饼”。

二、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各种新闻媒体、社区宣传,多了解官方信息与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三、远离可疑人员,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热,时刻保持警醒,不随便接陌生电话、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四、拿不定主意时,不要轻易做决定,要动钱的时候多思考、多咨询。

五、去政府和社区定点和正规的部门办事,积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软件,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短信等。

六、不熟悉网上支付平台操作的老年人,建议不要在微信、支付宝内绑定银行卡,只存少量零钱,银行卡尽量不开通网上支付业务。

七、儿女们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多陪伴、多关心。

常见的诈骗形式:

一、保健品诈骗

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养生,诈骗分子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打着“免费提供体检”“免费专家”讲解保健知识,或者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来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二、“缴纳养老金”

骗局
诈骗分子以认识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元的钱款,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让未参保人员误以为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金。

三、中奖诈骗

中奖诈骗主要通过打电话或发信息的方式称“中奖了,成为了幸运观众”或者扔撒纸质中奖彩票诱惑老年人兑奖的方式实施诈骗。一旦有人联系兑奖,诈骗分子就以“公证费”“转账手续费”“滞纳金”等各种名目要求汇钱,实施诈骗。

四、投资理财诈骗

近年来,许多骗局以高额的利润回报来诱骗老人投资,包括近年来频发的非法集资案件。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往往以投资理财、养老服务为名,编造各类投资项目,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来进行诈骗。

五、以房养老诈骗


当前,许多诈骗分子将目标瞄准老年人的房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以“房产证闲置在家也无用,每个月可以领取高额利息”等话术诱骗老人将房屋抵押,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一般前期诈骗分子会返还老人一些收益,而后即卷钱跑路。最终,老年人钱房两空,甚至负债累累。



六、“温情”骗局

老年人走入人生的暮年,开始对孤独害怕、对陪伴向往,诈骗团伙抓住老年人的心理作为获取非法利益的突破点。当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的人天天上门嘘寒问暖,“比儿女都贴心”,有的老年人便心甘情愿地购买“三无”产品。同时,空巢老人更是重点诈骗对象,诈骗团伙通过“陪伴”赢取信任,随即实施犯罪行为,更甚者打着“婚恋”的名头进行诈骗财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7

近几年,老人被骗的事情时有发生,而农村的老人被骗的情况要比城里的老人情况严重得多。在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基本上都出来打工了,村里剩下的就是些老人和小孩了。而作为老人和小孩,首先他们本身的防范能力差,思想也比较落后,特别是遇到一些能说会道,回忽悠的片子,很多老人都会中招。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骗局也出现。如电话诈骗、保健品诈骗、碰瓷等。其中,老人更是骗子行骗的重点对象。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老人为什么容易受骗?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弱势群体:
  老人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基本没有什么文化,没见过什么新鲜的事物,对于社会上即使一些常见的骗术也很难识破。他们的思想也相对比较保守,当他们收到精神攻击的时候,他们是很难识别出来的。
  2、空巢老人,空虚寂寞:
  在现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年轻人都出来打工了,村里就只剩下几乎没有什么劳动力的老人和小孩。他们平时连说个话的人都很少,甚至没有,而且也缺少子女的关爱,时间长了,难免他们的心情就会变得空虚寂寞,如果突然有一个陌生人来到他面前,跟他驱寒温暖,甚至是说几句关系的话,他们都会觉得十分的温暖,很容易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这样片子就很容易打开一个突破口,一旦这个突破口打开,老人就很容易被骗了。
 

 3、爱贪小便宜:
  爱贪小便宜,是很多人的天性,尤其是农村的一些人。他们平时的收入少,对于别人送的一些小礼物,小东西很喜欢,他们认为这东西他们是没有花钱得来的,会很开心。所以骗子就从这里入手,送一些便宜的东西给他们,然后取得这些老人的信任,这是骗子们很常见的一种方法。比如在农村地区卖保健品的人,他们就会先送一些比如鸡蛋,洗衣粉,脸盆等等一些东西,然后就大肆的吹捧他们的保健品是如何如何的好,有效果,然后这些老人就花大价钱买了,而实际这些所谓的保健品是没有任何功效的。
 

 我们知道这些原因之后,我们就要对症下药来分析,如何来避免家里的老人上当受骗呢?
  1、我们作为子女,要勤于观察老人的日常表现。如果通过观察发现家里的老人近一段时间作息时间反常,经常外出,而且不告诉你去向,就要小心了,有可能陷入别人的骗局,一定要及时沟通,不要忽视。如果老人不在身边,我们也要经常打电话联系,问问他们每天的活动情况。
  2、要留意家中是否经常出现小礼物。免费送给老年人一些小礼物是骗子惯用的骗术,先给点小甜头,以博取老年人的信任,慢慢产生好感,再进一步骗取钱财。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问清楚来源。
 

 3、要多关心家里的老人。很多时候,老年人从心里也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但是,有时是因为寂寞,缺少儿女的关爱,只能在外面寻找一些精神寄托,更有甚者,就算受骗也心甘情愿。所以,要多关心老人。
  4、老人有疾病要及时帮助就医。现在很多骗子都是用一些保健品、药品来吸引老人,虚假宣传能够包治百病,正好老人有病在身,受到疾病的困扰,就很容易上当。老人有病就及时带他们就医,通过正规医院治疗。

 5、建议老人培养一些爱好。老人如果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跳舞,下棋,钓鱼,烹饪等等,就可以转移老人的注意力,老人往往会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乐此不疲,就不会接触和轻信他人的骗局了。
  6、把钱存银行。要说服老人把大部分的钱存在银行而不是放在家里,身边只留下一些零散的钱,并且最好是由子女去帮忙存储,密码也由子女设置。假使骗子已经成功骗到了老人的信任,但是由于手头没有那么多的钱,而且也没有银行存折的密码,想要取钱必须要打电话给子女,这样子女们就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发生了什么情况,并且阻止老人落入陷阱。
  最后就是给老人找点小事做,让他/她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有被自己孩子需要的地方。虽然我们自己知道不用老人帮忙自己可以来,并且还能做的更好,但是人要有参与感,特别是老人,生怕自己碍手碍脚做砸了事,做孩子不心疼啊?

第2个回答  2023-03-17

老年人成为假药贩子的行骗对象的原因有多种。一方面,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通常比较脆弱,有基础病,需要依赖药物来维持健康,这也使得他们更容易相信假药的功效,从而成为假药贩子的目标。另一方面,老年人普遍对现代科技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容易被假药贩子的欺骗手段所蒙蔽。

以下是一些防止老人被骗的建议:

1.教老年人如何辨别真假药品。可以向老年人介绍一些常见药品的特征,如包装、颜色、标志和批号等,并提醒他们不要购买没有明确来源的药品。

2.建议老年人在购买药品时先和医生沟通咨询,医生可以提供正确的药品信息,并帮助老年人购买安全、有效的药品。

3.提醒老年人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推销。尤其是在电话或网络上,应该保持警觉,不随便泄露个人信息,也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所说的话。

4.帮助老年人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如假冒官方机构、诱骗购买高回报理财产品等,让他们能够警觉这些手段,不被骗子欺骗。

5.在老年人的手机上安装咱国家主推的反诈骗软件,以保护老人不受到诈骗的骚扰。

6.定期与老年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注意他们是否存在被骗的风险,及时提醒他们注意防范。

7.有些儿女以为只要给父母足够的钱就算孝顺了,其实老人更需要的是亲人的陪伴!当儿女经常不在身边,这时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对你嘘寒问暖,老人很容易就进骗子的圈套。所以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和陪伴,让他们不容易被孤立和影响,从而可减少他们成为骗子的目标的可能性。

第3个回答  2023-03-17

老年人成为假药贩子的行骗对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健康问题: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需要依赖药物来维持健康。因此,他们更容易相信假药贩子的宣传,购买所谓的“神药”。

2. 容易受骗:老年人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和信息素养,容易被假药贩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从而上当受骗。

3. 社交孤立:老年人往往社交圈子较小,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信息获取途径,容易被假药贩子的宣传所影响。

4. 经济条件:老年人普遍经济状况较为困难,但又需要大量的药物来维持健康,因此更容易被假药贩子的低价诱惑所吸引。

5. 对医疗体系的不信任:一些老年人对医疗体系存在不信任感,认为传统医学无法治愈他们的疾病,因此更容易相信假药贩子的宣传。

6. 缺乏科学知识:老年人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对药物的成分和作用机理不了解,容易被假药贩子的虚假宣传所迷惑。

7. 家庭照顾不周:一些老年人由于家庭照顾不周,缺乏家人的关爱和照顾,因此更容易被假药贩子的关心和照顾所吸引。

8. 心理因素:老年人普遍存在孤独、无聊、失落等心理问题,假药贩子的宣传往往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更容易上当受骗。老年人成为假药贩子的行骗对象,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避免老年人被骗,需要加强老年人的科学知识和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对医疗体系的信任度,加强家庭照顾和社会关爱,同时加强对假药贩子的打击力度。

以下是一些防止老人被骗的建议:

1. 加强老年人的科学知识和信息素养,让他们了解假药的危害和如何辨别真假药。

2. 建议老年人在购买药品时,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院,避免在街头小摊或网上购买药品。

3. 建议老年人在购买药品时,要查看药品的包装、说明书、生产日期等信息,确保药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 建议老年人在购买药品时,要注意价格是否过低或过高,过低的价格可能是假药,过高的价格可能是高价药品的假冒伪劣品。

5. 建议老年人在购买药品时,要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避免自行购买药品。

6. 建议老年人在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或上门推销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更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或签署合同。

7. 建议老年人在遇到可疑情况时,要及时向家人或警方报告,避免上当受骗。总之,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保护,避免他们被骗。

第4个回答  2023-03-17

中老年入防范意识比较淡薄,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子也没有年轻人那么灵光。因为中老年人防范意识淡薄,所以在面对销售人员的时候,不会过多揣测他们的心思,根本就不会想到他们在推销的是假药,本着年轻人赚钱不容易,能帮就帮的原则给骗子有了许多可乘之机。许多骗子也看到了中老年人慈祥的面容,更加容易推销自己的产品,中老年人便成为了骗子眼中最大的目标,这与中老年人很少上网看新闻有关。针对此类老年保健品消费陷阱的防范措施
1、理性消费
只有提高老年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水平,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上当受骗事件的发生。
(一)要正确认识保健品。老年人要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作用,注意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治疗疾病;应理性对待商家的保健品促销活动, 不要轻信商业广告夸大的宣传,对自己不了解的所谓“高科技”产品,不要道听途说、轻易购买。
(二)通过正当渠道购买。 老年人应参加老年人协会、 政府部门等组织举办的“健康讲座”,不要听取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宣讲。购买保健品时要到证照齐全有固定经营场地的正规商店购买,并注意查看该公司有无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同时应注意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
(三)受到侵害要及时举报。如果由于保健品经销商的原因而使老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要简单地自认倒霉,而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除了向商家讨回公道,还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情况,举报问题,以求解决。一旦发现有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2、加大防范宣传力度
为了让老年消费者擦亮眼睛, 防止掉入保健品消费陷阱, 应加强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宣传,普及健康和医学常识,增强其防范和辨别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