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到现在汉字的过程

甲骨文的演变过程(字)

粗分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以下详解:
甲骨文是商王朝殷墟龟甲兽骨的文字的简称。

其中金文常见于青铜器故又称钟鼎文、铭文。

(值得一提的是,夏商周春秋战国称为青铜时代,故而可以说金文与甲骨文几乎同时产生)

前秦篆书,包括小篆,其源头即是籀文。说文解字许慎说: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
接下来是石鼓文因刻在石鼓上而得名,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煊赫的篆书。现存270余字的战国秦代文物,为秦小篆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当之无愧的我国文字演变的里程碑。
诅楚文,战国后期秦国石刻文字,祈求神灵祝秦灭楚的诅咒辞(ORZ,- -,)字体与石鼓文相近,几乎是同时期作品,书法意义上更贴近小篆。
战国楚帛书,流失在国外了(- -,)战国时巫师占卜的辞文,字体呈扁方形,风格接近小篆,字体结构与大篆不尽相同。
小篆,举世闻名的秦始皇统一文字。

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
秦隶又称古隶,是隶书的初级阶段,它的出现不比小篆来得晚。简单来说就隶书就是潦草的篆文。相传隶书是程邈造,其实大家都知道,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程邈至多就是一个积极的隶书整理者、推广者罢了。对吧。
真正的隶书的汉隶,它是传统的小篆与民间俗体文字(如帛书、简文)杂交后产生的新产品。是真正意义上的方块字。从此,文字完全失去了象形意味,使汉字从象形化进入了符号化阶段。

简单说草书就是隶书写得潦草。一般分3种: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起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故又称汉草。
今草是从章草变化而来,特点是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狂草是今草的发展,盛行于唐代,字形千变万化、龙飞凤舞。

楷书始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它是在隶书和草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魏、晋以来,楷书一直占统治地位,成为正式的通用字体。

行书是楷书通行之后,魏晋时又出现的一种新字体。行书是楷书的支派,简单说,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字体。

最后来个总结: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简化。
汉字从甲骨文演变为现在的楷书,经历了3次大的改变。
1.从殷周古文(甲骨文和金文的统称)变为小篆。
2.从小篆变为隶书。
3.从隶书变为楷书。

参考资料:充满自信的原创答案o(≥ω≤)o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08-11-13
甲骨文到金文到豪文到今文
第3个回答  2008-11-10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第4个回答  2008-11-10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