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赚15万听中介讲述炒房者赚钱的故事

如题所述

王家兴是我的好朋友,他是沪上一家知名中介公司某门店的店长。每次和他打电话,他都信心十足对我说:“如果你想炒房就找我,我保你赚。”确实,身在中介公司的他,帮别人炒楼就是他的职业。

2003年,第一次帮别人炒房

家兴是于2003年入行的。那时的上海楼市已经起飞。对于自己做的第一个案子,每一个细节,家兴都记得很清楚。那时在2003年的3月份,交易楼盘位于昭化路,定西路;是一个仅有40平方米的小户型。房子较新,是一套于96年左右交房的7层新公房,带电梯,目标房源位于6楼。该小户型当时的均价就已经超过7500元/平方米了,在那个时候,这个单价已经算是高的了。买家首付了十万,向银行贷款20万,期限十五年,月供1300元左右。

紧接着,买家又掏出1.5万元对房子进行了全新的装修,之后以2400元/月的价格将房子出租给了一个老外。当时这一笔交易令家闪有些心动,投入11.5万,以租养房,每月仍然能有一千多元的收益。

前一段时间,他得知,这位业主已经将这套房子转手,转手价格56万。粗算一笔,减掉所有的支出,净赚26万,平均每年的收益在13万。

这个案例给家兴带来的是兴奋,有一种“出师了”的喜悦。那时,家兴只想着能够在业务上不断的突破,让更多的房源经过他的手找到买主,积累更多的经验。

最得意的经历——两个月赚15万

在家兴的履历中,这样的案子比比皆是。在如今这个楼市疯狂的年代,年收益10万以上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那,这两年来,你觉得最成功的一个案例是什么呢?”我问道。家兴整理了一下思绪,“我所操作过的最成功的案子是帮助别人两个月赚了15万!”

2004年的11月,一位客户找到了家兴,希望在徐家汇附近觅得一套小房型进行投资。家兴在选房时有他的原则:首先,房子最好位于交易活跃的地方。掌握这一点对于一个中介人员是十分轻松的,长期的工作使家兴对于周边一带的二手房情况了如指掌。其次,周边的公建配套也是十分重要的,再者,产品的性能自然也在考虑之内,这其中包括房龄(对于贷款影响较大),以及小区的档次。

经过多次的比较,买家看中了位于中山南二路和天钥桥路一套高层住宅。该案建筑面积仅有36平方米,况且还是高层,使用面积其实很小。最后的成交价格是35万元。这个买家比较经济,房子到手后他仅拿出6000元进行了简单的装修。买家的意图很直接,他想做短期投机生意。于是,还在办理产权交接的时候,他便将房子又委托给了家兴。

时间跨入到2005年。由于市场上的预期是春节后将有较大的涨幅,因此众多投资者在这个时候欲大量的买进二手房,需求量激增。家兴觉得此时是出手的最好时机。另外,我们不要忘了,在二手房交易中,除了真正的市场因素,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中介引导的人为因素也占有相当浓的成分。为了成交,他们会利用各种手段造成一房难求的假象。比如说当着下家的面,让同事冒充买房者打电话进来;用语言刺激下家,让他觉得如果不提早下决定房子就被卖掉了。这样的事情对于家兴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一对来自法院的夫妇终于没有扛住来自中介的各方面攻势,决心接受家兴为他推荐的这套房子,以50万元的价格成交!他们也是用来做投资的,首付15万,贷款七成,月供2000元,出租后的租金收入为1800元/月。

再次谈起这笔交易,家兴仍然是十分得意的。但得意之余,家兴也有些许的遗憾。这种成功的案例越多,留给家兴的遗憾也就越多。家兴的这双手炒热了一套又一套的房子,把钱大把大把的装入别人的口袋里,却没有成就自己。

天上掉馅饼,他看见了,却捡不起

这其中,最大的遗憾发生在2004年的9月。一天,家兴接待了一位普陀区的客户。这位女士在金沙江路和大渡河路附近有一处物业。她显得很急,谈到她的房子就有些烦。令家兴觉得有些不对劲的是,她要把自己那160平方米的房子以单价5500元的价格出售。虽然她的房子是朝北的,但当时朝北的房子市场价格也要7500元/平方米。谁会以低于市场价近2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出手呢?难道这个人头脑有问题?或者这套房子的工程有什么问题?抑或没有产权证,或者里面曾经死过人?一时间,家兴觉得这个案例比较棘手。

这位女士似乎非常急于出手。他对家兴说“我只要到手90万就行了,这房子越快卖掉越好。如果你们能以更高的价格成交,差价可以给你们。”家兴从来不相信天上能掉下馅饼,这套房子后面究竟藏着多少的秘密?本着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家兴决定把事情搞清楚。

带着种种的疑问,家兴拨通了这位女士的电话。令他意外的是,一听是中介的人,电话那头便开始滔滔不绝的谈了起来。原来,这套房子给这位女士带来了太多的难过的经厉。在最开始的时候,开发商背着业主将项目抵压了出去。因此,这里的业主都是没有产权证的。但这位女士的人际关系比较广,在电视台里有朋友。在朋友的帮助下,这件事情很快便被曝光了出去,得到了社会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迫于多方面的压力,开发商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为这位女士办理了产权证。

但是事情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她与开发商也就在此时结下了梁子。小区的物业公司是由开发商的亲戚开的,开发商利用物业公司不时的与这位女士做对。在物业管理费,维修基金等各方面都与她过不去……

在家兴看来,这位女士已被折腾得神经有些错乱了。一个小时多,家兴几乎没有说一句话,没有提问,任凭她喋喋不休。又经过了几次的实地考察,家兴证实了她的说法,并且这位女士也不缺钱花。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帮她找下家了。

如此诱惑的一块蛋糕,一旦上市将会瞬间被抢走。近水楼台先得月,家兴想自己吃下。眼下的问题是他没有那么多的钱。尽管单价较低,但90万元对于家兴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家兴当时的积蓄还不够付30%的首付。于是他找到了一位家里较有钱的同事,希望和他合作,一起来运作这套房子。但是,对方在经过细细考虑后决定放弃,他觉得房子太大不易出手。

由于房子主人急于出手,他不得不继续为她找下家。在家兴的朋友当中,有三个人对这个房子十分感兴趣:一个台湾商人,一个温州投资客,一个东北女人。他们三个人决定合伙买这个房子。

他们很快便与卖家签了合同。他们并没有选择一次性付清的方式,仍有一部分的款项是需要向银行贷款的。台湾人觉得自己去贷款公正费用过高;温州人说自己手中房产太多,已经有较多的贷款;因此,最后他们决定以东北女人的名义去贷。但那个东北女人并没有工作,他们在古北找了一家公司为她开出一份假的收入证明。

但戏剧性的一幕又发生了,银行在决定放贷前打电话到东北女人的“公司”去确认,但得到的答复竟然是查无此人。结果,贷款没有办下来。

后来,他们三人又找到其它的亲戚来帮忙。但银行都以年龄太少,学历太低,信誉不够为由拒绝放贷。时间一拖再拖,他们没有在合同规定时间里付清全款。上家本来精神就有点问题,于是书面通知下家违约,要求要么付清余款,要么赔偿房价10%的违约金。

下家自然不愿意付违约金,但又拿不出全款。于是,两边僵持住了。家兴在中间不断的调解,为他们谋划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下家终于找到能够办下贷款的朋友。双方又重新坐到了一起。可上家又反悔了,以两次签定合同的人不同为由拒卖了。但这倒嘴的肥肉怎么让它溜走,那个台湾人火了:“你今天如果不把这个房子卖给我,你老公和孩子的性命可要小心点!”

中介店里,两方闹得不可开交。但最终,还是在家兴的劝解下签了合同。这件事历时近两个月,家兴被折腾的身心俱疲。成交时,房子的市价已涨到了8500元/平方米。

2005年1月份,家兴将这套房子再次转手,成交价11000元/平方米,4个月,净赚80万左右。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家兴的身上。只不过,他仅仅是一个操盘手。每当提起这事,家兴都大呼“亏”啊。做为中介的他,比一般投资者有着更多的机会遇到类似的“异常”卖家。市场上总有那么需要急需用钱的人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抛出房子,求助于中介公司是这些人最常见的作法。一般来说,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不是业务员自己融资吃进,就是被中介公司自己买进,然后再转手赚取差价。家兴只可惜自己当初拿不出足够的资金。

一次一次,房子经过家兴的手不停的升值;他和炒房人一起尝过楼市的酸甜苦辣;他是楼市英雄产生的见证者;他是涉入楼市这潭水最深的人之一,但他却又从未真正沾湿过衣襟。

家兴出手了,楼市疲软了

终于,在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兴终于自己出手了。今年1月份,他看中了一套漕溪三村的房子,以40.5万的价格吃进,另又掏出了一万元进行装修。产权证的过户一般要两个月左右,当家兴一拿到产权证便挂牌出售。买家很快便找到了,他们最后以48万元的价格成交。虽然,这比起他的纪录来说不算什么,但毕竟这是他的第一笔投资,炒楼的钱用得都自己的。家兴这时也将工作辞掉了,他想要自己开个房产中介店。一方面,不再为别人打工,另一方面方便自己继续进行房产投资。

天有不测风云,政府在这个时候推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楼市的调控政策。下家在交易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违约,扔下了5000元的违约金跑了。上海楼市因为政策的影响急转直下,家兴开公司的念头也暂时搁浅了。家兴现在有些无奈,市场最好的时候他在帮别人炒楼;当他入市了,楼市却遇到了波折。他现在只期盼着上海楼市能够早日的回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