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为什么可以判死刑?

如题所述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为何不适用死刑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法律、社会、心理和等多方面的复杂议题。以下是对此问题的专业分析:

一、法律角度

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中,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是基于对未成年益的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法律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时通常会采取更为宽容和人性化的态度。此外,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也明确规定,对未满18岁的人所犯罪行,不得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二、社会和心理角度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死刑,不仅不利于他们的改过自新和重新融入社会,还可能引发社会的不满和抵触情绪。此外,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死刑可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甚至导致他们产生自杀等极端行为。

三、角度

生命权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之一,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死刑无疑是对他们生命权的剥夺。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尊重和保护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也是对保护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对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和权衡。这既体现了对未成年益的保护和尊重,也体现了对社会稳定和保护的关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犯罪可以放任不管,而是需要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法律和教育手段来引导他们走向正途,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更加宽容、人性化的态度,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防止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歧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法律解读,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机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成长环境,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3-20

消失的夫妻笔录细节:王某等4个青年为实施盗窃,溜进本地某村一对新婚夫妇家中实施抢劫,在盗窃过程中发现女主人年轻漂亮,于是临时决定在受害人家里等候夫妻两的归来。在受害人夫妻进门后,四名被告率先控制好男主人,将其五花大绑,然后四人当着丈夫面进行八个小时的轮奸,女主人被折磨的不成人形。

凶手前科和判决付刚之前有过1次入狱经历。张学军曾因为抢劫罪被判了8年,2011年刚刚提前假释出狱。张学军是这伙人的老大,出谋划策的都是他。王吉营22岁,也曾因抢劫罪被判刑3年,缓刑3年。至于赵峰是未成年人17岁,也进过看守所的。最终,2016年6月22日,张学军、王吉营、付刚3人被依法执行死刑。只不过赵某因为是未成年被判无期徒刑。

2013年5月15日这天上午,原本与刘大娘约好回家吃早饭的儿子,儿媳妇迟迟没有回来,两人电话也联系不上,在家等到10点多钟的刘大娘,一直觉得不放心,便赶到了儿子的住处。原本以为只是小两口吵架,在闹脾气,可等到了新房后,刘大娘才感觉到不对劲,她在进院子的时候,发现院外的大门虚掩着,进户的大门也没有反锁,而家里却没有人,就在刘大娘觉得纳闷的时候,她突然发现了院子里,已经被石头砸死的小狗,刘大娘一下子瘫倒在地,赶忙报了警。

后续报道:三人执行死刑,一人因为未成年,基于人道,是我国刑法中的理论上的死刑不适用者,再加上其主动供述了具体的作案经过,承认了相关恶行,被判无期徒刑。为被害者憋屈难受,但又无可奈何。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的处理应该结合当今未成年人作案频发且案件性质愈发恶劣这一客观现实进行相应的修改。一定不能让这成为未成年人肆无忌惮地违法犯罪并逃脱应负责任的挡箭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