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城濮之战》中的节选译文,要详细的。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楚大夫)去谷(齐地),使子玉去宋,曰:“无从(进逼)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音特,播弄是非的人)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广是楚国部队的名称,西广犹言右军)、东宫(太子宫的卫队)与若敖(楚先祖之名,此指楚国的特种部队)之六卒(一百名士兵曰卒)实从之。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离间)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士气衰落不振为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正义所在为直)为壮,曲(理亏为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三十里为一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同“抗”)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宋国派门尹般到晋军中报告情况非常危急。晋文公说:“宋国来报告危急情况,不去救他便断绝了交往,请楚国解围,他们又不答应。我们想作战,齐国和秦国又不同意。怎么办?”先轸说:“让宋国丢开我国而去给齐国、秦国赠送财礼,假借他们两国去请求楚国。我们逮住曹国国君,把曾国、卫国的田地分给宋国。楚国喜欢曹国、卫国,必定不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齐国和秦国喜欢宋国财礼而对楚国固执生气,能不打仗吗?”晋文公很高兴,拘捕了曹共公,把曹国和卫国的田地分给了宋国人。

楚成王进入申城并住下来,让申叔离开谷地,让子玉离开宋国,说:“不要去追逐晋国军队!晋文公在外边,十九年了,而结果得到了晋国。险阻艰难,都尝过了;民情真假,都了解了。上天给与他年寿,同时除去了他的祸害,上天所设置的,难道能废除吗?《军志》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有德的人不能阻挡’。三条记载,适用于晋国。”字玉派遣伯棼向成王请战,说:“不能说一定有功劳,愿意以此塞住奸邪小人的嘴巴。”楚成王发怒,少给他军队,只有西广、东宫和若敖的一百八十辆战车跟去。

子玉派宛春到晋军中报告说:“请恢复卫侯的君位,同时把土地交还曹国,我也取消对宋国的包围。”子犯说:“子玉无理啊!给君王的,只是解除对宋国的包围一项,而要求君王给出的,却是复卫封曾两项。这次打仗的机会不可失掉了。”先轸说:“君王答应他,使别人安定叫做礼,楚国一句话而安定三国,我们一句话而使他们灭亡,我们就无礼,拿什么来作战呢?不答应楚国的请求,这是抛弃宋国;救援了又抛弃他,将对诸侯说什么?楚国有三项恩惠,我们有三项仇怨。怨仇已经多了,准备拿什么作战?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来离间他们,逮了宛春来激怒楚国,等打起仗再说。”晋文公很高兴。于是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同时私下里允诺恢复曹、卫。曹、卫就与楚国断交。子玉发怒,追击晋军。晋军撤退。军吏说:“以国君而躲避臣下,这是耻辱;而且楚军已经衰疲,为什么退走?”子犯说:“出兵作战,有理就气壮,无理就气衰,哪里在于在外边时间的长短呢?如果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到不了这里。退避三舍,就是作为报答。背弃恩惠而说话不算数,要用这个来庇护他们的敌人,我们理曲而楚国理直,加上他们的士气一向饱满,不能认为是衰疲。我们退走而楚军回去,我们还要求什么?若他们不回去,国君退走,而臣下进犯,他们就缺理了。”进军退走三舍。楚国骑士要停下来,子玉不同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1
楚成王进入申城并住下来,让申叔离开谷地,让子玉离开宋国,说:“不要去追逐晋国军队!晋文公在外边,十九年了,而结果得到了晋国。险阻艰难,都尝过了;民情真假,都了解了。上天给与他年寿,同时除去了他的祸害,上天所设置的,难道能废除吗?《军志》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有德的人不能阻挡’。三条记载,适用于晋国。”字玉派遣伯棼向成王请战,说:“不能说一定有功劳,愿意以此塞住奸邪小人的嘴巴。”楚成王发怒,少给他军队,只有西广、东宫和若敖的一百八十辆战车跟去。

子玉派宛春到晋军中报告说:“请恢复卫侯的君位,同时把土地交还曹国,我也取消对宋国的包围。”子犯说:“子玉无理啊!给君王的,只是解除对宋国的包围一项,而要求君王给出的,却是复卫封曾两项。这次打仗的机会不可失掉了。”先轸说:“君王答应他,使别人安定叫做礼,楚国一句话而安定三国,我们一句话而使他们灭亡,我们就无礼,拿什么来作战呢?不答应楚国的请求,这是抛弃宋国;救援了又抛弃他,将对诸侯说什么?楚国有三项恩惠,我们有三项仇怨。怨仇已经多了,准备拿什么作战?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来离间他们,逮了宛春来激怒楚国,等打起仗再说。”晋文公很高兴。于是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同时私下里允诺恢复曹、卫。曹、卫就与楚国断交。子玉发怒,追击晋军。晋军撤退。军吏说:“以国君而躲避臣下,这是耻辱;而且楚军已经衰疲,为什么退走?”子犯说:“出兵作战,有理就气壮,无理就气衰,哪里在于在外边时间的长短呢?如果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到不了这里。退避三舍,就是作为报答。背弃恩惠而说话不算数,要用这个来庇护他们的敌人,我们理曲而楚国理直,加上他们的士气一向饱满,不能认为是衰疲。我们退走而楚军回去,我们还要求什么?若他们不回去,国君退走,而臣下进犯,他们就缺理了。”进军退走三舍。楚国骑士要停下来,子玉不同意。
第2个回答  2008-11-12
(楚国侵略宋国)。宋国外交部长般(如应理解为到的意思,参见:如厕一词)受命去晋国求援,重耳担心齐秦两国对这件事有意见,而官员先轸提出一个计策,争取到了齐秦两国的支持。打消了重耳的顾虑。
楚王在申地视察调研战局,让几位将军各自退兵,打算结束战争。鹰派将领子玉表示不愿意撤兵,要求再打一仗。军部最后在楚王的干涉下只派出由西军区,太子保镖团,若敖特种部队等单位的部分兵力归子玉指挥。
接下来子玉派人去晋军交涉,要求释放先前被俘虏的楚国盟友,卫国和曹国的君主,而作为条件,楚军则放弃对宋的包围。晋国军事会议后决定释放两国国君,条件是做晋国的盟友,放弃和楚国的盟友关系,而两国国君也都答应了。子玉知道后很生气,觉得被出卖了,就攻击晋军,晋军却主动撤退躲避。许多军官都不服气,认为没有国家元首躲避一个将军的道理。总政委长子犯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说是只是为了报当年的恩德,毕竟以前也吃过人家几天白饭,就当还个人情给人家。楚军举得把人家元首也赶跑了,觉得够本了,就要求撤军,但子玉还是不肯撤。(大概宋国也产石油吧~)

后来这点军队被晋军全灭,楚国的称霸之路也就暂时受挫,而晋国通过这一战向中原各国宣告了一个强国的诞生。春秋五霸之晋文公。
另,由于重耳流亡19年之久,但任然有众多大臣跟随,现在事成时候论功行赏,发放股东红利,基本上每人都得到一块大大的土地作为分公司运行。后来的赵,韩,魏几个战国国家的祖先,就是靠这次分红起的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