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不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的理解

班上搞最喜欢的名言演讲,想参考下大家的看法,最好能联系古今联系学生以及今后的发展<越详细越好》谢谢

这副对联告诉人们:立身行事要磊落光明,不可俯仰随俗。上联出自《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思是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上联出自《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思是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下联源自东晋经学家范宁《春秋谷梁传序》称誉《春秋》语:“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意思是说,一个字的褒扬,超过君王赠赐一件礼服。

——这是雍正曾经写的一副书法对联。对联行笔稳健流畅,结体整肃,书法遒劲,柔中有刚,有娟秀之美,无燥动之气。品读这种书法,会感受到一种酣畅,一种激情,徐疾有别的行笔,表达着他心绪的放纵;富于变化的笔画,显示着他深厚的艺术功底。这十二个字,字字发自肺腑,是一代君王人生最好的写照。

再联系到今天的生活,我们作为普普通通的学生,固然是做不到那种激荡人心的气概,况且如今的社会和生活中也仿佛与它隔得很远了.但是我们依旧要牢记其中的优秀品质,以为人正直坦荡作为人生的目标,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句前人的激励,对我们一生受用.

放眼将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无论怎样更迭,“俯仰不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的高尚气概仍然一直不灭,这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念,是中华民族的精魂所在,所以,以后的以后,它也将一直流传下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31
这副对联告诉人们:立身行事要磊落光明,不可俯仰随俗。上联出自《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思是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下联源自东晋经学家范宁《春秋谷梁传序》称誉《春秋》语:“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意思是说,一个字的褒扬,超过君王赠赐一件礼服;只言片语的贬低、批评,其受辱的程度比当众鞭挞还要厉害。春秋,这里指春秋时代鲁国的一部编年史,相传为孔子所著。《春秋》文字简短,常常寓褒贬善恶于一字一语之中,后称因文笔隐晦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下联进一步强调了一个人只要注意修身养性,行为端正,品德高洁,心地善良,则是褒是贬,历史自有公论。这种坦荡胸怀,有利于身心健康。享寿107岁的现代著名书法家孙墨佛说:“长寿秘诀,首先是要做个好人,事事无愧于心,方能心平气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