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头上的戒疤代表啥

如题所述

虽然我们平时没有见过真正的和尚,但是在电视剧中却见的不少了,和尚一般头顶都会有几个圆点,大家不禁好奇,和尚头顶的圆点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且有的和尚圆点多,有的和尚圆点比较少。

一:和尚头顶的圆点代表他们至高无上的信仰。

大家都知道,作一个和尚,肯定是非常苦的,而且需要做到清心寡欲,无欲无求的,还有很多的清规戒律,这都是非常考验自己的意志力的。头上的圆点也表示和尚的决心,和心中断绝七情六欲的信仰。

二、;为了消除内心的业障。

先来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的一些小常识。和尚头上的圆点称戒疤,又可以称为香疤。因为和尚本身就是为了斩断七情六欲,追寻佛门清净,他们信奉佛祖会保佑自己,就每天以香火供奉。戒疤就相当于是一种断除执念的象征,在受戒时燃疤又称为“燃香疤”。

三:戒疤的数目和燃疤的位置是不确定的。

通常,刚剃度出家的小和尚在经过寺里几个月的训练之后,如果检测合格,庙里的年长的和尚,像住持之类的就会用线香为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也称“清心”,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如果表现良好,才有资格得到第二颗戒疤。戒疤的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数目越多,等级越高。一般的和尚都能有五六个戒疤,而住持可能就有八九个,十个的比较少见,也不是一般和尚能够拥有的。而燃疤的位置也是不同的,我们通常见的都是在头顶,其实在手臂等地也是可以的。

还有一个大家普遍存在的误区就是说,认为只要是和尚,就一定得烧戒疤。其实世界各地和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尚是完全看不到戒疤的。而烧戒疤这种传统也只有在宋朝之后才有,宋朝之前的和尚头上同样不存在戒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佛门中 9 代表真义 九九归一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慧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

  另说
  和尚的光头上,用香火烧灼出几个疤痕,这叫烧戒。凡愿遁入空门者,剃度之后,便是烧戒,烧戒结束,即为正式的佛门弟子。奇怪的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和尚从不烧戒,他们进佛门时免受这皮肉之苦。
  原来,中国和尚烧戒始于南朝梁代的梁武帝,梁武帝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庙赎回。当时,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当和尚。但又怕他们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为范本,在头上烧上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此即中国佛教徒烧戒的开始。后来,烧戒被认为是入佛门苦修的开始,逐渐适用于所有的和尚,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但是,我们决不可认为各国的佛教徒都如此,同是信佛,有些东西差别甚大。如日本和尚可娶妻生子;中国和尚多看几眼女香客,也被认为是犯戒条,甚至于逐出山门,不入轮回。

  是受戒的时候师父给点的
  和尚的戒疤就好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就是等级的表示。刚剃渡的小和
  尚在经过几个月的新生训练后,会参加一个简单的小测验,测验及格
  后,庙里的老和尚会用线香帮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
  "清心"。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例如看锁码频
  道不再流口水或是默写金刚经时不再要左顾右盼,则有资格得到第二
  个戒疤:"乐福"。
  一般而言,如果顺利的话,庙里一些年长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拥有五、六
  个疤;而像少林寺、清真观或龙发堂等重要寺庙的住持,则可能是有八
  或九个戒疤的[高级和尚]或是[特级和尚]。然而这第十个疤却不是
  一般和尚所能拥有的,除了达摩祖师、六祖禅师以外,十个疤的[上帝
  级和尚]不超过五个。不光是头上有,身有也可以有,比如说:手臂。
  补充: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矩。这可能与《梵网经
  菩萨戒本》燃身供养之说有关。唐朝已有炼顶以艾燃顶的习俗,这个习俗形
  成普遍的制度,据说是在元代。当时异族统治者想借以识别真假,防止抗拒
  法令的人民逃到僧众里面去。
  和尚头上的点叫戒疤,九个点的一般都是"老大"级别的和尚.
  佛门中 9 代表真义 九九归一3

参考资料: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7050502668.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烧戒疤是一种陋习,不代表什么。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
  1983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该决议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
  民间的误解:
有的和尚头顶上有一些经香火烧灼而留下的疤痕,这是汉地佛教出家人的一种明显的外在标志,于是很多人都误认为凡和尚都要烧戒疤的。在一些扮演唐宋时代故事的电影或电视片里,出现在银幕或屏幕上的和尚们都煞有介事地“烧”上了戒疤,凡是稍有佛教历史知识的人看了,都会感到十分可笑。
其实,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并没有在受教人头顶上烧戒疤的规定。因此,除了汉地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国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国汉族出家人,凡是在宋朝以前受戒的,头顶上也不会出现戒疤。
第3个回答  2008-10-29
佛门中 9 代表真义 九九归一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慧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

另说
和尚的光头上,用香火烧灼出几个疤痕,这叫烧戒。凡愿遁入空门者,剃度之后,便是烧戒,烧戒结束,即为正式的佛门弟子。奇怪的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和尚从不烧戒,他们进佛门时免受这皮肉之苦。
原来,中国和尚烧戒始于南朝梁代的梁武帝,梁武帝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庙赎回。当时,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当和尚。但又怕他们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为范本,在头上烧上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此即中国佛教徒烧戒的开始。后来,烧戒被认为是入佛门苦修的开始,逐渐适用于所有的和尚,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但是,我们决不可认为各国的佛教徒都如此,同是信佛,有些东西差别甚大。如日本和尚可娶妻生子;中国和尚多看几眼女香客,也被认为是犯戒条,甚至于逐出山门,不入轮回。

是受戒的时候师父给点的
和尚的戒疤就好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就是等级的表示。刚剃渡的小和
尚在经过几个月的新生训练后,会参加一个简单的小测验,测验及格
后,庙里的老和尚会用线香帮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
"清心"。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例如看锁码频
道不再流口水或是默写金刚经时不再要左顾右盼,则有资格得到第二
个戒疤:"乐福"。 佛门中 9 代表真义 九九归一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慧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

另说
和尚的光头上,用香火烧灼出几个疤痕,这叫烧戒。凡愿遁入空门者,剃度之后,便是烧戒,烧戒结束,即为正式的佛门弟子。奇怪的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和尚从不烧戒,他们进佛门时免受这皮肉之苦。
原来,中国和尚烧戒始于南朝梁代的梁武帝,梁武帝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庙赎回。当时,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当和尚。但又怕他们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为范本,在头上烧上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此即中国佛教徒烧戒的开始。后来,烧戒被认为是入佛门苦修的开始,逐渐适用于所有的和尚,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但是,我们决不可认为各国的佛教徒都如此,同是信佛,有些东西差别甚大。如日本和尚可娶妻生子;中国和尚多看几眼女香客,也被认为是犯戒条,甚至于逐出山门,不入轮回。

是受戒的时候师父给点的
和尚的戒疤就好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就是等级的表示。刚剃渡的小和
尚在经过几个月的新生训练后,会参加一个简单的小测验,测验及格
后,庙里的老和尚会用线香帮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
"清心"。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例如看锁码频
道不再流口水或是默写金刚经时不再要左顾右盼,则有资格得到第二
个戒疤:"乐福"。
第4个回答  2008-10-29
和尚头上的是戒疤

是和尚受戒时用艾火烧上去的,戒疤越多,受的戒越多,相对而言资格也比较深。戒疤最少1个,最多9个。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慧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

另说
和尚的光头上,用香火烧灼出几个疤痕,这叫烧戒。凡愿遁入空门者,剃度之后,便是烧戒,烧戒结束,即为正式的佛门弟子。奇怪的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和尚从不烧戒,他们进佛门时免受这皮肉之苦。
原来,中国和尚烧戒始于南朝梁代的梁武帝,梁武帝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庙赎回。当时,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当和尚。但又怕他们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为范本,在头上烧上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此即中国佛教徒烧戒的开始。后来,烧戒被认为是入佛门苦修的开始,逐渐适用于所有的和尚,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但是,我们决不可认为各国的佛教徒都如此,同是信佛,有些东西差别甚大。如日本和尚可娶妻生子;中国和尚多看几眼女香客,也被认为是犯戒条,甚至于逐出山门,不入轮回。

古代戒疤也是区分是不是真正的和尚的标志,只剃个光头冒充和尚一看头上没有戒疤就会露馅了。

解放后这项习俗被政府废止了,不过中国还是有某些寺庙遵守这项仪规,为新来的比丘受戒时为他们烧戒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