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民歌传承与发展

如题所述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升温,陕南民歌近年来逐渐受到瞩目。2005年,首届在汉中南湖举办的陕南民歌节,汇聚了300多位民间艺人,他们以擂台赛和决赛的形式展现传统与创新的民歌,还有安康、商洛等地的优秀民歌手参与。同年,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与安康市委等部门共同举办了陕南民歌研讨会,探讨了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旨在提升“陕南民歌品牌”影响力。2006年,紫阳民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进一步推动了民歌的保护工作。


2007年的陕南民歌大赛在安康旬阳举行,吸引了来自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的100名歌手参与,形式多样,不分专业与业余,展示了丰富多样的体裁。活动后,赵季平副主席对陕南民歌的前景表达了积极态度。2008年,镇巴民歌加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保护工作持续深化。同年,中国陕南民歌保护与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论坛邀请了众多专家,共同探讨民歌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原生态保护与旅游文化产业化的关系。


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合唱团在央视青歌大赛上演唱改编的《秦巴板车号子》,首次将陕南民歌推向全国观众。同年,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以其对紫阳民歌的原生态呈现,成为展示陕南民歌文化的重要载体,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为西部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思路。


扩展资料

陕南民歌是陕西省秦岭以南的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地域上大致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以汉中民歌和安康民歌为代表。紫阳民歌(安康)与镇巴民歌(汉中)已经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