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大跌44.8%,猪肉价格反而“跌不动”,背后猫腻你不懂?

如题所述

【条目1】12月22日,正值冬至节气,国内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外三元生猪价格已至15.63元/公斤,较前一日下跌0.51元/公斤,较月初高点下跌7.38元/公斤,跌幅达32.07%。本月猪价呈现急剧下跌,从“11元时代”迅速跌入“7元时代”,东北部分地区猪价更跌至“6字头”。与10月下旬相比,年内猪价高点时的累计跌幅已达12.71元/公斤,跌幅高达44.8%。
【条目2】国内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超出了市场预期。通常在四季度后期,猪肉消费进入旺季,市场普遍预期价格上涨,然而猪价却意外地持续下跌。这可能是因为“金九银十”期间生猪价格过度上涨,导致猪肉价格早早确立高价地位。受长时间口罩问题影响,居民购买力下降,市场需求缺乏支撑。官方调控措施影响下,猪价震荡下跌,尽管11月底至12月初猪价出现超跌反弹,但缺乏有效支撑。
【条目3】猪肉价格回落幅度受限,南北肉价维持在较高水平。受“新十条”政策影响,居民出行谨慎,外出就餐意愿下降,消费难以提振,餐饮行业持续冷淡。尽管南方腌腊需求短期提振,但随着西南、华中及华东等地猪价上涨后,因居民消费不跟进,部分低价猪源调入增多,屠企尝试性压价,猪价再次下跌。同时,规模猪企出栏计划增多,散户及二次育肥跟风出栏,导致生猪供给大幅宽松,压价支撑增强,生猪价格大幅下跌。
【条目4】尽管生猪价格累计下跌近44.8%,但市场猪肉价格却“跌不动”。以鲁西南地区为例,农村集市普通猪肉价格仍维持在15元/斤左右,而标猪出栏报价已跌至7.6~7.8元/斤。理论上猪肉价格应回落至12元/斤,但实际上跌幅明显偏小。这背后的原因何在?
【条目5】一方面,国内终端消费疲弱,猪肉走货不畅,商贩“减量保价”操作多,销量减少,为保证利润,商贩挺价情绪高,限制了猪肉价格的回落幅度。另一方面,元旦、春节等消费旺季将至,中间贸易商及零售商贩挺价积极性提高,也限制了肉价的合理回落。此外,屠企白条猪成本不断累加,加剧了肉价难以回落压力。
【条目6】尽管生猪价格明显下跌,养殖户亏损压力增加,但对于猪肉贸易商来说,拿货价格回落而卖价相对坚挺,中间贸易商盈利水平较高。屠宰行业虽盈利空间缩小,但屠企有其他利润来源,如冻品猪肉和猪杂碎等,整体而言仍属“稳赚不赔”。因此,猪肉价格“跌不动”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多环节的成本和利润考量。
【条目7】对于猪价大跌而猪肉价格“跌不动”的现象,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