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画像中,为什么大多数穿着红色衣服而不是黄色?

如题所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龙袍就应该是黄色的,黄色也是皇权的象征,除了皇帝,其他任何人都是不能穿的。但事实上,这种印象主要来源于电视剧,很多电视剧中的皇帝龙袍都是黄色,从而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然而,当我们观察宋朝皇帝的画像时,我们会发现,他们大多数穿的是红色的袍服,这让人感到有些困惑,为什么宋朝皇帝不穿黄色的龙袍呢?
在古代,九五之尊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着臣民的生死。皇帝在古代中国被视为上天派来统治人间的领袖,是真正的龙天子,被尊为神。因此,皇帝穿的是龙袍,后世人们留下的画像中都是身着绣着九条进龙、皇帝专用的蟠龙朝服,以彰显帝王的威仪。而皇帝在穿着用度上也是本着独一无二的原则,以显示唯我独尊的威严形象。自然也就与其他诸侯、大夫不一样。
然而,并不是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是穿着龙袍的。例如,宋朝皇帝的画像并不是龙袍加身,而是穿着类似于宋朝官员所穿的红色官服画像,衣冠不仅没有绣龙形图案,而且给人一种就是普通官员的感觉,毫无皇帝九五至尊的大气。
那么,为什么古代皇帝画像应当是非常正式的行为,像明清两代皇帝都是一身龙袍着身,以彰显自己的威仪与华贵。而宋朝皇帝却是身着官服画像呢?难道是因为宋朝的官服与龙袍相像?
原来,龙袍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但当时并不叫龙袍。《周礼》记载:帝王的冕服已经绘绣龙形图案,称作龙衮。因此,龙袍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从周至明,皇帝的正式着装都是黑色的冕服,尽管秦至西汉早期的冕服全黑无纹章,后来的朝代又喜欢把十二纹章的排列方式改来改去以显示自己比前朝更尊重周礼,但大体是不变的,遵循周礼的总路线也是不变的。
秦朝是水德,汉朝是火德,唐朝是土德,宋朝是火德。水德尚黑,火德尚赤,土德尚黄,但火德的赤并非现在流行的中国红,而是发黑的暗红,土德的黄也不是明黄,而是带点红又有点发暗的朱黄。唐代的皇帝,依旧是以黑底十二纹章的冕服为上朝和祭祀的正式服装,但平时也穿朱黄色的常服。初唐时,普通臣民还可以穿戴明黄色衣服,只是不能穿朱黄色,但后来,由于明黄和朱黄太容易混淆,所以凡是黄色系的衣服都被禁止了。明音与冥通,明黄色的衣冠通常是作为明器(冥器),也就是皇帝的寿衣。
宋朝和明朝都是火德,尤其明朝皇帝姓朱,都以红色为贵,皇帝的常服也多为红色,日常也有黄色,但不是那种会发亮的明黄。现存的明代皇帝画像中的明黄色常服,是因为那些画像多是死后遗像。而那种圆顶纯金打造的黄冠,更是只有在皇帝的墓穴里才能找到的陪葬用品。
宋代服饰总体来说可分为官服与民服两大类。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朝服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合,皆朱衣朱裳,佩带和衬以不同颜色和质地的衣饰,还有相应的冠冕。公服是官员的常服,自位极人臣的宰执到一命之士通用,但各级服色有显著差异:三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朱色,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宋史·舆服志四》)。公服的式样是圆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上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依照规定,凡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高级官员,都必须佩带用金、银装饰为鱼形的鱼袋。
通天冠是宋朝皇帝服饰之一,有裘冕、衮冕、通天冠服、履袍、衫袍及御阅服等。北宋皇帝画像穿戴并非官服,而是履袍,是宋代帝王祭祀时用的黑革履和绛罗袍作礼服。宋代皇帝朝服——为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穿戴展示图及通天冠、黑舄图。这种服装仅次于冕服,是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相当于群臣百官的朝服。
华夏之制,冠服都依周制,宋朝也一样。宋史·舆服记载:天子之服,一曰大裘冕,二曰衮冕,三曰通天冠,绛纱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会、亲耕及亲事、燕居之服也,七曰御阅服,天子之戎服也。中兴之后则有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