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和“五经”分别指什么? 如题._百度...

如题所述

1. 明朝后的科举考试,命题范围主要限定在四书五经之内。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五经则是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这五部经典。
2. 这些经书在中国封建社会被视为经典,但它们的定型是在南宋时期,此前有不同的版本和说法。例如,礼经在汉朝指的是《仪礼》,主要涉及士大夫阶层的礼仪。到了东汉,郑玄为三部礼书作注,合称三礼,后来成为经书的一部分。
3. 关于《春秋》,它原本是鲁国的史书。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往往是指它的注解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特别是《左传》,流传广泛,影响巨大,通常被认为是春秋的代表。
4. 四书在先秦时期并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其中,《论语》是孔子死后汇编的言行录,《孟子》记述了孟轲的政治思想,《大学》和《中庸》最初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讲述学问和修身之道。到了南宋,朱熹将它们独立出来,并与《论语》、《孟子》合编为一套教材,即“四书”,也称为四子书或“学庸论孟”。
5. 四书五经的内容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众多领域。最初的儒学课程包括诗、书、礼、乐,称为四术,相当于今天的文学、古代史、政治和音乐课程。后来增加了《易经》和《春秋》,成为“六艺”或“六经”。由于《乐经》在战争中失传,现存仅有五经。
6. 国学中的儒学十三经概念形成于唐朝科举制度之后。九经包括了分开计算的三礼和三传,再加上《孝经》、《论语》、《尔雅》,最终在宋朝时将《孟子》列入,形成十三经。这一说法在明朝正式确立。
7. 《尔雅》是汉朝人在战国时期学者积累的训诂资料基础上编定的一部古典字典,按意义分类解释,对阅读古经书很有帮助,因此也被尊为经书。
8. 古代的对子中有“三星日月光,四诗风雅颂”的说法。其中,“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雅”包括大雅和小雅,“颂”也是诗书中的一种形式。这些将在以后讨论对联的章节中进一步探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