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如题所述

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的修改润色版本: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 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 能力目标
- 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 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 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
- 教学难点
- 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
- 序言
- 多媒体展示“山水风景如画”和“水分缺乏的非洲大陆”的比较,显示出水对生命非常重要,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水的良性循环。
- 在水的循环中,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引入第 1 节)
- 情景导入
- 请大家看一组漫画(多媒体展示),学生就此图开展短暂讨论: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 讨论后请学生尝试回答此问题。
- 实验探究及分析
- 请部分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有学生准备实验过程的录象)。
- 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总结分析。
- 提出问题: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 实验: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
- 结论:水以气体形式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这就是蒸腾作用。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 提出问题: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 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
- 总结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评价,对一些学生的实验失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叶表皮、气孔的结构。
- 讲解气孔的结构。
-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并用一个FLASH动画演示。
- 蒸腾作用的意义
- 让学生现场体会一:给每位学生分发酒精棉球,在手上涂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
- 意义1、蒸腾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受高温的伤害。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一部分热量的缘故。
- 让学生现场体会二:(分发给每位学生半杯橙汁和吸管)我们用塑料管喝饮料时,如果嘴不用力吸,饮料能进入到口中吗?为什么?
-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
- 意义2、蒸腾作用同样可以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里,这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了水分。
- 感受:我们喝饮料时,吸入的不仅是水,还有溶入其中的无机盐、糖分等。
- 意义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这是因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收。导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种无机盐,所以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无机盐也随着上升,并且最终进入到叶片。
-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FLASH动画)
- 总结: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蒸汽的形式送入大气,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流如海洋湖泊,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作用再返回大气。
- 爱护植被 绿化家园
- 请同学上台扮演主持人,播报昨日“新闻”。
- 保护自然遗产。
- 通过以上的活动,来增强同学们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七.教学反思
- 课后学生反应,整个上课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而是同学们在“做”,不会开小差,思想很集中,上课的积极性很高,一改以往的“被动听课”为“积极主动的过程参与”,亲身经历的事情很难忘,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也就掌握得很牢。
- 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思维。
- 师生间的学习是相互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