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课程的网络化、开放化,优质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化已经成为当今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打破了教学资源的内部围城和区域边界,这给我们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带来重要启示及极大的借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的显现出它的很多弊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改革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的发展规律

(1)起步阶段

起步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用来帮助课堂教学,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如word、ppt演示文稿、音频、视频软件等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它们在很多情况下代替了传统的、单一的板书教学,使教学形式更加的丰富多样起来。

这一阶段被认为是最为基本的阶段,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均已度过了这个阶段,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学校都度过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对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是越来越大,这一点已经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

(2)应用阶段

应用阶段不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的日常管理上也开始普遍的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教师也开始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逐渐的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工作中带来的诸多优势与便利。

但这一阶段,基础信息设施和优质的教学资源面临着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的问题,使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不是那么的灵活自然,仍面临不少尴尬的境况。

(3)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有了新的较大幅度的提升,此阶段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发展得到促进,使得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创新。在此阶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得到充分整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得以真正展开,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习更富有成效;

同时,信息化教学及管理平台得以广泛运用,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化空间开展教学与学习活动,充分提升使用信息技术来学习的能力。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将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

(4)创新阶段

创新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全面融合,并对教学模式的改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学机构的设置、运作流程也因此需要重构,这是信息化教学的高级阶段,只有少数教育信息化水平领先的国家进入到这一创新的阶段。

2010年美国教育界提出要变革教育模式――用技术帮促学习,强调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来进行教学领域重大的结构性调整”。我国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方面已经得到很大的进展,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距离这一创新阶段还有较大的差距,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者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