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之的意思

如题所述

古文中之的意思:到哪里去。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极少数情况也作第一人称“我(我们)”。

2、物主代词“它(它们)”。

之拼音:zhī。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相关组词:

1、之而[zhī ér]: 须毛。

2、之卦[zhī guà]:《周易》卦变之称。

3、有之[yǒu zhī]:之: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4、要之[yào zhī]: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要而言之;总之。

5、次之[cì zhī]:列或占第二位。

含“之”文言文:

1、“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3、“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4、“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5、“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之”是助词,的,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地曾参传下来的”。

6、“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8、何陋之有?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9、马之千里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1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乃设九宾礼于庭。在青,取之于蓝,从而青于蓝比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