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市阳高县也有白登山,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山不是很高,但被洪水冲刷的深沟大壑却纵横交错。这些沟壑,有的植被很好,高乔低灌茂密郁葱,千徊百转曲径通幽;有的却毫无植被可言,壁立的黄土崖头或刀劈似的齐整,或摇摇欲坠,显现着艰深、冷峻与凶险;沟壑里耸立着土柱、土台以及像人、像兽的天然“土塑”,散发着诡异、奇异和虚幻。如果在这样的沟壑里,突然杀出两队人马,相互厮杀刀光剑影,那情景肯定是令人胆颤心悸的。
一切都似乎与史籍上记载的白登山十分相像。阳高县白登村民,历来都有习武之传统,这就是古代边关将士之遗风。阳高县白登山上,还出土过匈奴的陶制盛水器、炊具,这不就是古代战场之遗留?阳高县的白登山南,有古城镇。而在古城镇周围方圆几十里的地面上,就散布着难以计数的汉墓。一堆堆像小山一样的封土,乡亲们就说这是在“白登之围”中,汉军为迷惑匈奴而堆起的“谎粮堆”。离古城镇不远,还有着两个古堡,一个叫“昝娘城”,一个叫“靳娘城”。这两个古堡,则有与“白登之围”更为动人,更为美丽的传说。
传说是这样的:当刘邦被围白登山之后,就在白登山下有一家姓昝的猎户,昝老爹和女儿昝娘、养女靳娘。他们原本也是中原人,因避楚汉战乱居朔野白登山区。老百姓,虽历来都被统治者视为草芥,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他们来说,则始终是“融化在血液中”的训誓。
刘邦被围,昝家父女恐使刚刚统一的中原,再度陷入战乱。凭借着他们对白登山区的熟悉,攀悬崖过绝壁,通过一条无人知晓的小路,躲过匈奴的兵马,上了白登山…汉军被匈奴围困,几次突围都难以奏效。陈平便首先命令兵士在汉中堆起一个个犹如小山般的土丘,以谎骗匈奴,张扬汉军虽被围困,但粮草充足,完全可以与匈奴对峙—这就是现今阳高古城一带的汉墓群。
然后根据当时形势,便向刘邦提出了“和亲”之策。要刘邦把长公主嫁给匈奴单于。陈平献长公主“和亲”计,刘邦根本不想采纳。前来“救驾勤王”的昝家父女,为刘邦获得了一根救命稻草。刘邦撇开了陈平计,命昝老爹带人深夜出围,去联络后续兵马。昝老爹慷慨前往,但当他再次通过来时绝壁,却被有所戒备的匈奴兵马发现,厮杀之中,昝老爹不幸坠崖而死。昝老爹之死,刘邦企图强行突围的一线希望破灭了。然而当陈平再次献上要长公主“和亲”之策时,刘邦却灵机一动,一个极其恶劣的谋划产生了。
传说中的昝娘、靳娘是一文一武。昝娘聪慧美丽,能歌善舞;靳娘刚烈强健,武艺超群。老爹坠崖而死,使她们悲痛欲绝。而正当她们在汉军的营帐外,对着满是寒星的夜空,拈草为香哭祭老爹时,刘邦和一群文臣武将在她们的身边出现了。当然,少不了“深切的安慰”,少不了“热切的褒奖”,紧接着刘邦突然宣布:收昝娘、靳娘为义女,封昝娘、靳娘为大汉公主,“和亲”匈奴,下嫁单于!
似乎是谁都始料不及,刘邦的谋划不但使昝娘、靳娘如五雷轰顶,而且连陈平等文武官员都大吃一惊。刚烈的靳娘在惊愕之后跃起夺过守营将领的兵刃战马,直奔白登山下。她要用一腔女儿的热血,显示她不屈不挠,不可任人宰割的品性。
白登山下,匈奴营垒,立刻卷起了一场惨淡夜空、惊落星汉的恶战。刘邦怕失去了代长公主“和亲”的替身。他命令汉军不惜代价将靳娘抢回。但为时已晚,靳娘已经是身中箭矢无法挽救,一腔女儿血从此洒白登。
一夜之间连丧亲人的昝娘,哭无泪,诉无声。她用颤抖的双手,为妹妹拔掉了身上的箭矢,为妹妹擦去了脸上的血迹。而后表示,她随爹爹上山前,就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如果自己嫁匈奴单于,能使这满山的汉军脱出围困,能使天下老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她愿意前去“和亲”。
一位弱女子就这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娥眉一颦千钧诺,顿使须眉皆失色。昝娘的话,使陈平等当时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他们当下就以晋见公主的大礼,叩拜了昝娘。闻声而来的刘邦,也激动万分,他马上命人绘下昝娘的画像,由陈平前去匈奴大营,与单于议定“和亲”。
匈奴单于见昝娘画像又惊又喜,惊的是汉家公主竟如此美貌,喜的是从此就和大汉皇帝成为翁婿。“和亲”当即议定,包围撤离,血战得以平息。汉军以热烈而宏大的场面为“大汉公主”昝娘举行了送亲仪式。
并且,为了感念昝娘、靳娘所作出的牺牲,还在白登山下筑起了两座城堡,一座命名为“昝娘城”,一座命名为“靳娘城”。其后在这里戌边屯耕的汉军,有人便随地姓昝、姓靳。直到今天,阳高县白登山下古城镇附近的昝娘城、靳娘城,仍居住着昝、靳两姓。
故事讲述人:陈克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