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仇怨”逼出杀人案 冲动的心理能量有多大?

如题所述

有段时间没看央视的《心理访谈》节目了。前些天,在网上看《心理访谈》节目视频,有一期节目是《高墙内的心灵救赎·致命的婆媳仇怨》,让人十分震撼。

大致情况是:郭杰(化名)被判死缓,可是她的丈夫却要求立即执行,因为郭杰把自己的婆婆给捂死了。郭杰声称那时丈夫的不理解是导致她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缺少沟通,婆媳关系也逐渐恶化,夫妻关系逐渐冷淡。郭杰觉得一切都是婆婆从中作梗,矛盾越来越多,在一次争执中郭杰像一头出笼的野兽,多年的怨恨一下暴发,她竟然把婆婆给捂死了。

此案最难以让人理解的是,婆媳之间的仇恨究竟要恶化到什么程度,竟能让媳妇一怒之下捂死婆婆?节目中交代,命案的导火线是,有一天媳妇买了一条棉裤送给婆婆,本想缓和下两人关系,但却遭到婆婆的冷言冷语拒绝“你何必做这些呢?假惺惺的”,言语的刺激让媳妇一下失去了理智,往日压抑的不满占据了她的头脑,互不相让的婆媳俩扭打在一起,极度愤怒的媳妇用抱枕捂住了婆婆,等到没声音了才意识到事情不好。

吉林省女子监狱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主任苑志敏分析,郭杰的行为是一种激情下的犯罪(Crime of passion)。在西方犯罪学中被认为是一种“挫折攻击型”犯罪,而在中国,激情犯罪的概念更加宽泛,一般被认为是当事人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产生的犯罪行为。(据百度百科,激情犯罪词条)

从犯罪的心理动机上来看,郭杰不是一个轻易能向别人倾诉的人,她性格封闭性很强,长期以来自己的情感压抑和压制程度,造成她很冷静的外表下是一颗很复杂的内心,在她周围很少有一个可以吐露心事的人。心理学家杨凤池分析,郭杰的犯罪行为出来之前,是自己备受创伤和反复压抑怒火的过程。而且,在咨询中苑志敏还发现她始终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认知存在偏差,没有换位思考。

类似的案例可以让人联想到2004年轰动全国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据心理学家朱建军教授分析,马加爵案也说明了“人的心理能量和物理能量一样,只能被压抑或转移,不能被消灭。”内向敏感的性格导致了情感的自我压抑,长期被压抑的愤怒就像被大坝(即“理智”)拦住的洪水,水位有个逐渐抬高的过程,一旦超过了坝顶,就会一泻千里,变成滔天洪水无法阻拦。这也说明了很多人平时看起来内向少言,十分沉默冷静,但突然有一天她/他会像狮子一样的暴怒,甚至于在盛怒之下做出极端的失去理智的行为。类似的案例还可以举出一些,比如2013年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被害案,嫌疑人林森浩是因生活琐事与室友黄洋发生矛盾,心存不满,从而生出投毒害人的荒诞行为。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国内的教育体系在情绪管理方面依然基本上是个空白,包括研究生这样的高学历人士,有的依然严重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情绪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能量,需要有合理的释放和宣泄渠道;处理不好,这种能量就会被压抑下来,久而久之积少成多,有朝一日就变成决堤的洪水。此外,人们的认知调整能力也急需提高。智商高不等于情商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过于重视强化智力培养的偏颇之处应该得到纠正;音乐、体育、美术这些所谓的“副科”,绝不是可有可无,对培养完整人格来说,作用不可抹煞。清华大学第一任体育系主任马约翰教授【也是上大校长“三钱”之一钱伟长的老师】有句名言——“体育是培养优秀公民最有趣、最有效和最适当的方法。”可谓一语中的。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释放自己的消极情绪?

首先,可以借助合理的表达。把自己的愤怒、不满、失望、忿恨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是比较理智的一种释放。

其次,可以以私人日记的方式把自己的恶劣情绪在纸上详细写下来,然后锁进保险柜里,等事情过后再处理。

再者,不定期地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宣泄情绪,调整自己的认知。

还有,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在激烈的比赛和汗水的挥洒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此外,还可以在周末和亲朋好友一起走进大自然,走到郊外,在天然氧吧中吸收大量的负氧离子,宣泄情绪释放压力。

最后,提点个人看法,“激情犯罪”(Crime of passion)一词源自于西方,在翻译中似有偏颇,因为中文“激情”多为褒义,而“激情犯罪”主要表达的是贬义,不太合适。个人以为,(Crime of passion)一词被译为“冲动犯罪”似乎更为妥当。

附录

《心理访谈》20151113高墙内的心灵救赎·致命的婆媳仇怨__央视网(cctv.com)

http://news.cntv.cn/2015/11/13/VIDE1447428067043480.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