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我是一名初一新生,前不久的半期考我让语文拖了后腿。(三科成绩:语文95/120,数学98/100,英语99/100,排名:年段77)我想向大家请教,到底怎么才能提高语文成绩呢?我要立竿见影的方法。

要多积累,多背一些知识,多看作文,我写作方法,希望你能全看完,对你写作一定有帮助。
初中语文知识分类

1. 第一部分 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一、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二、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三、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四、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部分 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语气或语调。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三、概括段意

(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 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第三部分 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四部分 说明文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 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1、分类和作用:一、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 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 先主要后次要。

C、 先原因后结果。 D、 由现象到本质。 E、 由性能到功用。

F、 由一般到特殊。 G、 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第五部分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第六部分 语文知识

1、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例1: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 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例1: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3、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1: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例2: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例1: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例1: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例2:“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1: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例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例3: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10、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例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1、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例1:“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例2: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12、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语文不可能一下子很好,要每天进步一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5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一、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我们觉得至少有以下五个理由:
第一,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
第二,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第三,因为高考要考语文。
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然而,既然高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全国的高考方案有很多中,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第四,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第五,语文是一门很好玩的学科。
http://17hhxx.cn/group/list/keyword-%D3%EF%CE%C4/
语文这门学科乍看很简单,因为是母语,大家从小就接触它。然而,如果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里面有无穷的乐趣在等待着你去探讨。
二.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 ”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通过多读课外书籍,我们就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层次。
下面是一篇学生的随笔,写出了她对读书的认识。

99级2班 石宇玺
书有很多种,有些书我是彻底妥协的,比如科技类的书,各种文献,比如各种专业论文,我面对它们会不知所措,会茫然,会头晕,因而我离他们远远的。
有的书很神秘,很有魅力。我从小就开始读,每读一次都 有一种新鲜感,每读一次都 发现它更不可捉摸 了。比如《呼啸山庄》,我被它的激情一次又一次震憾,它深 深地吸引了我。
有的书很雅致,很隽永。他向你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向你缓缓述说一段凄迷的往事,比如罗 兰的散文,张爱玲的小说,席慕容的诗歌。每读到此时,像 一股清泉流入心田,像一首乐曲佛过耳畔,我承认,这很美。
有的书很睿智,很文化。面对他你会感叹自己的愚昧,崇尚作者的智慧,比如秋雨散文,我是很敬仰,很虔诚地对待他。
有的书会让人变成读书的傻子,会让人忘我的投入,会随着他一起大笑,一起落泪,比如金庸的小说,这种空前绝后的作品,我深深迷恋他,甚至对他产生更深的类似人与人之间的依恋,每当入下书本,回到现实,那份失落与茫然就像与亲人挚友的离别……
书有很多,面对包罗万象的书,我们很渺小,人生短促,我们只有去读我们喜欢的,这也就够了。
下面我们再来鉴赏一篇歌词:
弯弯的月亮
李海鹰词 刘欢唱
遥远的夜空
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
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
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悠悠
是那童年的阿娇

阿娇摇着船
唱着那古老的歌谣
歌声随风飘啊
飘到我的脸上
脸上淌着泪
像那条弯弯的河水
弯弯的河水呀
流进我的心上

我的心充满惆怅
不为那弯弯的月亮
只为那今天的村庄
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故乡的月亮
你那弯弯的忧伤
穿透了我的胸膛
《弯弯的月亮》,曾经风靡了大半个中国。这首歌曲调优美、歌词动人,内涵丰富,被音乐界公认为中国通俗歌曲的一首代表作品。歌词第一部分“遥远的夜空…… 流进我的心上”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将一幅故乡的美丽的画一点一点地展现在读者和听者面前。先看到的是“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接着看到“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之后是什么?“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小船之后呢?“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现在画中出现了一个女孩儿,女孩儿在做什么?“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这首歌谣怎么样?“歌声随风飘啊,飘到我的脸上”,从画讲到了看画的人,就是“我”,听到古老的歌谣,我有什么反应?“脸上淌着泪,像那条弯弯的河水”,画和歌谣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思乡怀旧的忧伤,连“我”的泪水都让“我”想起故乡的河水,“ 弯弯的河水流呀,流进我的心上”。这一段歌词,用顶真的手法抒发悠长不绝的情思是再合适不过的,让人不断地期待,一幅画卷徐徐打开,令人回味无穷。这一部分歌词的内容充满了怀念故乡、怀念童年那种淡淡的忧伤。
歌词第2部分“我的心充满惆怅/只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歌词的着眼点和风格都有所改变,从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转向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从淡淡的忧伤到深深的忧患。“我的心充满惆怅”,是因为“弯弯的月亮”没有变,“今天的村庄”也没有变,一切都还像过去一样古老,一样落后。因此,作者进一步感到,“故乡的月亮”是“忧伤”的,而“我”,面对故乡落后的面貌也同样是充满了感叹和忧伤,这种情感“穿透了我的胸膛”。
歌词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怀念故乡美丽的景色和古朴的民风,后一部分忧患故乡一成不变的落后面貌,反映出作者既爱故乡,又为故乡担忧的矛盾心态和深深的忧患意识。
3、勤做读书笔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⑴摘抄、摘录,⑵做卡片,⑶写读后感。
4、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车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5、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6、勤于写日记、周记或随笔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写日记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日记往往记的是身边的琐事,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许多好的日记就是把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琐事写得具体、生动,并能从中揭示出一定的道理而被人称颂的。写日记一定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下面是一篇学生随笔,供同学们欣赏:
青春少年的高中生活录
99级2班 王楠
我带着满腔的热情和迟疑步入我的高中生活。
年少气盛的我充满了新奇的自信,就像一个背着沉甸甸的装满希望和祝福的的背包,即将上路远航的水手,心里充溢着对大海神秘的探索和追求,狂风巨浪,冰山暗礁,风雨无阻,高傲、猖狂、自信擎起一颗在寻觅与拼搏中铸造的少年的心。
我的高中生活就这样妙不可言地开始了。
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解释弹力和吸引力的差异,说道:“我这儿有一块磁铁,来吸引桌面上的小铁钉,你们说,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一种力?”“拉力”“动力 ”……同学们嚷开了,物理老师推推眼镜,极可爱地说:“错了,告诉你们这叫吸引力。”“错了,老师,那叫磁石的‘魅力’”“哈哈……”哄堂大笑。物理老师也忍不住笑起来,无奈的笑,佩服的笑,面对一群天真的学生,爱怜的笑。是的,我们有梦一般联想的翅膀,有飞翔的心绪和捉摸不透的情调,我们是大人永不了解的可爱的“傻孩子”。
刚刚轰轰烈烈“笑”过一节物理课,又要沸沸扬扬“闹”一节化学课!
“慢慢 地”老师慢悠悠地走进教室。这个“慢慢地”是我们对化学老师的爱称,因为他走路慢 ,说话慢,讲课慢,连姓氏都 有慢的意思--徐,所以得此昵称。
“课后题做了吗?我检查检查,谁在课上讲一 讲呢?”化学老师说话就这么一针见血。顿时,乱成一片的教室瞬间鸦雀无声,每个人的脑袋都快钻到桌洞里去了。
万籁俱寂,“慢慢地”老师可怜地等待着甚至期待着有一“勇士”担此重 任,可是化学老师越是等越是杳无音信 。终于,老师无奈地开口了,“你们猜个谜语吧,什么时候你们的脸蛋儿圆又圆,什么时候你们的脸蛋缺半边,什么时候你们的教室乱糟糟,什么时候你们的教室静悄悄。”又是一片骚动,谁都没答出谜底。“慢慢地”老师又开口了:“我讲课的时候你们的脸蛋圆又圆,我检查作业的时候你们的脸蛋缺半边,我不说话的时候你们的教室乱糟糟,我提问的时候们的教室静悄悄。你们听听对不对?”“对头”,大家操着陈毅的四川口音,开玩笑地吵起来。无奈,这节课讲台上抛头露面的又是他一人的主角。有时我觉得我们很过分,但我们是青春的少年,即使是叛逆,或有一些疯狂,这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让人不可思议的天真的思想。 又一节数学课,无精打采,神色惘然,昏昏欲睡,每次第四节课“磕睡虫”都吻我的眼皮。
挺有风度的数学老师正让我们判断他写的函数式对不对,见无人回答,便说:“同意对的同学 请举手。”屈指可数。“认为错的同学请举手。”寥寥无几。可怜!可悲!可叹!老师有点生气的说:“那中立的同学你们到底选择什么?”
此时,前位的某君用老师的口气对他不举手的同桌说:“你是天堂也不上,地狱也不下,你说你到底在哪里呀 ?”
孰料,他的同桌一瞪眼,忿忿地说:“在人间,管的着吗,你?”我笑着说:“你还《我的大学》呢!”
好不容易熬到放学,同学们引吭高歌--《回家真好》。
下午地理课,地理老师正在讲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为了形象起见,他叫前面的一位女同学起来当“太阳”,又叫了最后一位同学当“恒星”,他自己呢,就一边在讲台上转圈圈,一边围着“太阳”画圆圈,滑稽可笑。有的同学开玩笑地说:“这地理老师怎么围着一个学生转呢?”这个玩笑虽低级了点,失礼了点,但决没有任何恶意,对我们喜欢的人就会毫不在乎地亲近他,捉弄他;我们面对一切都胸如海洋,轻松自如,有时热血奔腾,有时汹涌澎湃,有时风平浪静,这就是轰轰烈烈,没大没小的我们--一群天真但很有人 性、个性、理性的孩子。
所有的老师里面,语文老师最有分量。往讲台上一站,真算是“威风贯八面,豪气冲九天”。可亲而不可威,可敬而不可疏,可爱而不可笑,那种深不可测的睿智的目光,折射出一位长者的风范和气质。我想,他是位诗人,是位史者。我不知道语文老师 家里有多少藏书,明智、聪慧、思维深奥的人本身就是一本书,我想我了 解的这些也许是皮毛,我认为语文老师有许许多多难以看穿的深湛,也许人有了这种深度,才值得去体味。
有的同学称“语文老师是最不珍惜时间的人。”讲台上给我们讲三峡,背古诗,评文章,查背诵,所以大家又说“语文课只有10分钟”。
不过这种教学方式很适合一群不爱学习孩子。我想,语文老师的教学宗旨是:积累在平时,功夫在课外。
有时我想:我的高中生活是一首歌,一首永远唱不完的青春之歌;是一幅画,一幅永远调 不出色彩的风景画;是一个故事,一个永远没有结局的的人生的故事。
高中生活,妙不可言。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人的一生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身享用不尽。
多读点 多写点 写背点!
参考资料:http://17hhxx.cn/group/list/keyword-%D3%EF%CE%C4/

参考资料:http://17hhxx.cn

第2个回答  2008-12-13
没办法,除了看书还是看书
这是最直接的
但其他的一点点小技巧比方说在平时的时候多注意一些说话技巧
多玩点文字游戏,对语言基础有帮助。
还有多读点古文和古诗,这些对与高考或者对于自身的文采都是很有帮助的。
语文课本少看一点,那是白痴看的书,真正脱离小学之后,语文暴强的人都不再寄托于语文课本,而是自己读,3年再3年可以让你看很多书,可以让你提高很多的,慢慢努力,希望你成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2-14
首先,应该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专门拿一本记诵本,然后,应该要有一本课外阅读书,平时要看一些名家的文章,如毕淑敏,林清玄,余秋雨等,最好是《时文选萃》最后,在考常上要对自己有信心,认真作答。我从小学一来就用这一学习习惯,现在我是初二的学生,我的语文成绩在期中考试中是113分,满分是120分。
第4个回答  2008-12-14
1 语文几乎不可能立竿见影的进步。
但按我说的做比较可能
(我中学语文非常好,经验之谈)
2 除非寒暑假,不要花时间去看名著
3 多看《读者》之类杂志里的哲理小散文
并模仿着多写作文。
体会一下,高分作文是有格式的。
(日记、随笔都行,以当天的见闻之一为主题)
4 针对扣分的题型,去找训练题。
如古文翻译,就找古文翻译题多做。
就像做英语完型、单选一样,分类集中训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