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象是什么

如题所述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形象雏形),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它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意义的形象。意象是“象”与“意”的完美结合,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象----是意象组成的元素,是诗歌形象形成的原初物质基础;意---是意象组成的元素,是诗歌意象形成和提升的意蕴基础。一般来说,在意象中“意”处于主导地位,“象”处于次要地位。 “意”决定了“象”,“象”反映了“意”。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的本质就是物象与主体情、意、理、趣、味相契合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诗歌意象是意象中的一种。“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是中西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构成诗歌艺术的基本条件之一。意象是中国古诗词创作与鉴赏的焦点,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也是现代诗的基本艺术符号。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贺天忠认为“意象”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诗学理论形态。”《意象说: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诗学理论》《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孙宝安在《融象之“美” ——中国古典美学的语言哲学之思》中认为“美”范畴与“意象”范畴都是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王耀辉在《文学文本解读》中认为“诗的文本意义正是通过意象的创造而得到传达的。”余光中说“意象是构成诗歌艺术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似乎很难想象一首没有意象的诗正如我们很难想象一首没有节奏的诗。”(余光中,《论意象》) 郑敏也说“假如诗歌是建筑物,意象就是…...预制板”。外国诗人和理论家对意象作用也都有充分的认识。亚里斯多德说过:“心灵没有意象就永远不能思考。” 英美现代诗的宗师艾略特提出了著名的“意象论”,并一度形成了著名的意象诗歌流派。英国文学批评之父德莱顿(John Dryden)认为“用意象描写,这本身就是诗歌的顶峰和生命。”(转引自刘易斯(C. Day Lewis )《诗歌意象》牛津,1958第20页。)丹尼尔·韦布( Daniel Webb)认为,“诗歌之美主要来自诗歌意象的生动和优雅。”意象作为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汇与统一,其系统是复杂而繁复的。学者们按照不同的角度都可以为意象组建一个完整的意象系统。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创作与鉴赏学等的层面看,从意象生成的角度组建意象系统是比较完善合理、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避免意象间概念的相互混淆。从这方面看,意象系统是由物象、表象、心象和语象组成的有机融汇与统一系统。
“象”是客观之“象”,即形象、物象、事象。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是具体可感的客观事物。物象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人、物、景的形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态,或各种社会生活的形态。它是作家、艺术家观察的对象,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础。物象(包括事象,指事物、事件、事理所呈现出的形象)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物象,它是客观的,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二是“意象”中之物象,是艺术家注目、发现的能够表达“意念”而选择的相应的纯自然事物。是作者在作品里借助语言形式表现的客观物质和人文的类存在物,由具体名物构成。“意象”中之物象,是意象的物质外壳,是主观内容的载体。它是客观现实的、形象的、鲜明的、将为展开联想和发挥想象创设了巨大的空间。在诗文创作中,离不开模写物象。“心境万物生”,作者的感情活动不可能抽象地进行,必须“神与物游”,附丽于物。艺术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自然物象进行选择和取舍,找寻思想情感的依附物,从而确立“意象”中之物象。物象的获得,不是凭空虚构的,凭空虚构,是创作不出生动具体的物象的。生活,是获取物象的源泉。但物象并不等同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物状。“物象”所指,是艺术作品中模写的事物形象或景象,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浸透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象”虽取之于自然,却具有人文意义;虽只是一个中间物,但人们能够通过这一中介将心中的意识情感表达出来。“表象”,有的地方叫具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并能反映出来的可触摸、可感觉的各种感性形象。具有直观性和整体性,是头脑对外界事物整体性的各种外在属性的反映。是人们五官能直接达到的事物的形态或运动形态。意象中的表象,既作者在艺术构思当中,出现于心中而未形之于笔墨的感性事物形象,属于作者意识中的象,还没有物化为可视可闻的感性形象,它是对物象在头脑中再现与反映。表象的轮廓比较模糊、暗淡、粗糙、游移不定,随意志而唤起、消失,是随意志而可以改变的。表象属于感性认识却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对直观形象的某种程度的概括,它是由感性知觉到思维,由映象到概念的过渡环节。物象是物的自然形态,它进入诗人的记忆之后,即成为表象。表象是人们对客观外物的最基本、最初步的感知。心象是心中之象,是“定墨”(物化)前,艺术家对有形之物的表像,经过艺术家审美观照、想象和联想,熔铸了艺术家的主体情思,在艺术家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意义、思想和情感的感性形象。心象是艺术家心灵的形象传达物,注重情感的传达,因此,在美学中通常也叫情象。心象不是物象,也不是意象,而是从物象到意象的中介,(其中介作用是通过抒情形象完成的)是对物象和表象意蕴的发展提升,是物象与人的审美心理的共同创造。心象重在“心”和“意”,是诗歌意象形成和提升的意蕴基础,意象美主要在于心象之美,只有具备心象的物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性意象。心象是表象、物象之上的一个概念,是诗人情感对应客观外物的一种移情符号。同一表象,由于诗人不同情感的作用,便产生不同的心象。语象-(Verbellcon)为新批评派术语,直译为“用文字的物质材料制成的像”。“语象”,即语词形象,语言本身所呈现出的象,是不脱离具体语词或词组的语言级具词性形象。“语象”,借用蒋寅先生的观点,(蒋寅《语象·物象·意象·意境》文学评论.2002.3.7)可以作这样的定义。语象是物象、心象经过作家诗人的审美观照和审美创造后,物化或固化成文学本文中的文字符号,它是能提示和唤起具体心理表象的文字符号,是构成本文的基本素材。语象是语言级的形象,它依靠语词的指物和描述功能,通过与表象的直接对位来实现。语象的首要功能是传情达意,是承载一定的意思。这点对分析诗歌中的所谓“无意象诗”很有用。其次,语象是意象的物质外壳,是意象物化或固化的媒介和载体。意象多半附着在语象(词或词组)上。在意象系统中,意象并非都是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完美结合。“意”与“象”并非绝对的统一,有时意象重心在“象”,此时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物象,特指由具体名物构成的语象;有时意象重心在“意”,此时意象在文学本文中呈现为“语象”(表情达意时的语象);只有在“意”与“象”有机结合时,才是真正意义上完美而成熟的意象,它是经作者情感和意识加工的由一个或多个语象组成、具有某种诗意自足性的语象结构,是构成诗歌本文的组成部分。意象是“立象以尽意”的形象,它以象征、隐喻、神话启喻为基本活动方式来承载或破译文化密码,是“不外于言亦不尽于言”的形象。在文学活动中,物象、表象、心象、语象、意象的呈现都有一定的随机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