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唱戏的戏子为何身份如此低下?

如题所述

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无关,比如农民也不读书,但却是“上九流”。
个人认为戏子地位低下,主要是以下原因:
1.戏子不事生产,不安乡土。这有悖于农耕文明所需的价值观。
2.戏子为了演戏会剃鬓发,这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孝道相冲突,他们又会背井离乡到处卖艺,无法侍奉父母,这也有悖于孝道,而古代非常重视“孝”。
3.戏子有时要反串,男扮女装,女戏子要抛头露面,这些都是违反封建礼教观念的。
4.戏子这一行业通常又是古代性行业的延伸,甚至包括男伶,白天为伶晚上为娼,古人也常将这两种职业相提并论。
5.戏子阶层起源于奴隶,后大多出自经济贫困、地位卑贱的家庭或者罪人家属,身份本来就不高。
6.戏子处于艰难压抑的生存环境,一边堕落,一边求荣,很多人养成了扭曲的心性,依权傍势,在古人眼里没有节操可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5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称为“九流”.
“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道、僧。
“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盗、窃、娼。

又一说法是:
何谓三教九流
"三教"无疑是指儒教、佛教和道教。对"九流"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说"九流"分三等。上"九流"是:一佛祖,二仙,三圣贤,四官,五公卿,六相,七僧,八道,九庄田。中九流是:一评书,二医,三卜筮(算命),四棋(棋师),五丹青(画匠),六仕(兵卒),七横(说客),八义(侠客),九打渔。下九流是:一高台(唱戏),二吹(吹鼓手),三马戏,四剃(剃头),五池子(开澡堂),六搓背,七修(修脚),八配(配种的)九娼妓。
还有一说法,也将"九流"分三等。上九流:一宰相,二尚书,三督抚,四藩臬,五提督,六镇台,七道台,八知府,九知州。中九流:一医,二金(算命),三飘行(测字),四推(推算立法),五琴棋,六书画,七僧人,八道士,九星相(观星相定吉凶)。下九流:一忘八(开妓院),二龟(纵妻卖淫),三优伶(唱戏),四吹(吹鼓手),五大财(耍大把戏),六小财(耍小把戏),七生(理发匠),八盗,九吹灰(卖鸦片)。"三教九流"把人分为若干等,在旧社会,受压迫者多被视作下九流,命运悲惨。

古代戏子之所以没地位是因为那时的思想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做官才是高等身份,古代的戏子是不入流的角色,他们居无定所,生活无着,妓女靠卖笑为生,他们却要卖唱还要卖笑,真是十分辛苦,
一般戏子从前都是清白人家的子女,由于贫穷被卖来当戏子,遭人取笑玩弄侮辱谩骂,他们与妓女同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戏子,旧称职业戏曲演员.这个称呼有点贬义,说白了就是唱戏的.高级点的去取悦官员贵族,低等的只能去跑跑江湖,取悦平民,混口饭吃.戏子用嘴巴用肢体去演个人,演点事.做戏子的不存在感情,戏子生存的根本只是去取悦他人,演的是别人,不是自己.下了戏台,洗了油彩,脱了戏袍,对着镜子,看着长期被油彩涂来抹去的脸,有的只是沧桑,冷漠.名与利不过是虚华的东西,可这是所有戏子的追求,花大半辈子去追求这些东西,老的时候,留下点虚名,可再多的虚名都是演戏得来的.看着因为油彩而过早衰老的容颜,感觉光阴的一去不 复返,感慨演了大半辈子别人而忘了自己的存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