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联想到哪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仇怨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应该是“那些诗句:。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句中“负担着”把“它们”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它们”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出处:宗璞《丁香结》

扩展资料

由于这种手法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可以让被拟之物有血有肉有灵魂,“人格化”了事物,因此在所有修辞手法中,拟人是最生动形象的,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在所有修辞手法中,可能没有谁有拟人手法更贴近人了,如果说“比喻”是象“人”的某个局部的话,“拟人”应该说是真正的“仿照”人,并“克隆”人的思想情感与动作了。因此,人自出生不久,就有童话之类拟人化的语言用来形象生动的教育孩子,并伴随终身。由于它的出现,人与物间的情感才能更加融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2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3)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4)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面巷》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 (1)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2)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心。
(3)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4)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2)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心。
(3)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4)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第2个回答  2019-12-24
负担着解不开的仇园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他们拟人化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21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句中“负担着”把“它们”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它们”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