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怎么治疗

有哪些前辈在长春知道的?

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它是各种肝损伤共同的终末阶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发展而来。其特点是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由于肝硬化早期经过积极防治后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而晚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进行肝硬化的防治非常重要。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要做到以下几点:  1、休息:肝硬化处于代偿期或无症状时,可做轻工作,以不疲劳为度。在失代偿期,以休息为主,可减少肝脏的负荷,使肝细胞有机会修复和再生。  2、饮食治疗:一般每日应摄取热量2500kcal。宜高蛋白饮食,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恢复,特别是病人有腹水和低蛋白时。但病人肝昏迷时,蛋白摄入量应降低,甚至暂时不给蛋白质。应给予适量脂肪,过分限制脂肪会影响食欲,并且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适当地食用糖,可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促使肝细胞新生,增加肝细胞对毒素的抵抗力。  3、“保肝”药物:尚无一种药物真正具有护肝作用。各种“保肝”药物,在无可靠证据肯定其疗效之前,必须慎用。因为几乎所有药物都需经肝脏代谢,过多地应用药物反而增加肝的负担。但肝有活动性炎症时,应使用甘力欣、利肝泰、肝泰乐等药物。  4、维生素:服用维生素A、B1、B2、B6、C、E等,补充肌体的需要。目前国内外均有多种维生素混合胶囊或丸剂供应。  5、治疗并发症:肝硬化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并破裂出血、脾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昏迷和功能性肾衰竭(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此期治疗甚为棘手,甚至危及生命,往往需要住院抢救,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能正确处理,仍可使病情逆转,使病人能够在较长时期内处于稳定状态。6、肝移植:终末期慢性肝病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症。随着移植技术的改进和有效抗排异药物的问世,肝移植后1年生存率已达70—80%以上。肝移植目前已成为治愈肝硬化病人唯一希望所在。  7、抗纤维化疗法:近期研究肝纤维化是肝脏在损害因子作用下渐进性的病理过程。在肝硬化形成之前,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很有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8
要检查胃是因为肝硬化比较严重后因门脉高压会导致胃肠道淤血,产生消化道症状,是一种并发症
肝硬化患者饮食治疗的原则
(1)饮食多样化
由于肝硬化患者的食欲和消化能力都较差,因此,饮食应尽可能多样化,且要新鲜、味美,以刺激食欲,增进消化。
(2)进食高价蛋白质食品
在食物的选择上,首先要尽可能进食一定量的含有必需氨基酸的高价蛋白质食品如鱼、瘦肉、蛋及乳类等,以满足康复需要。
(3)保证有足够的糖类和维生素。
(4)适当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
因为脂肪的消化要靠肝脏分泌胆汁来帮助,脂肪摄入后的分解、利用又主要在肝脏进行。因此,摄入脂肪过多,不仅增加肝脏负担,还可因进入肝细胞的脂肪来不及分解,而引起肝脏脂肪浸润,从而加重肝脏损害。建议每日供给脂肪量可控制在4。0~5。0g左右,限制过严会影响食欲。
(5)严格禁食含酒精的饮料。
(6)慎食某些食物
辛辣食物(包括葱、蒜等)、生硬食物和含植物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等也应慎用,因为有刺激或渣滓过多的食物可引起曲张的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7)低蛋白饮食
晚期肝硬化并有肝昏迷倾向时,应改为低蛋白饮食。因为蛋白质是一种含氨的物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产生氨,而氨对人体是有毒的。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肝脏的脱氨作用减退,血氨增多是产生肝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8)低盐饮食
伴有腹水或浮肿的患者,要给予少盐或无盐饮食。因为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可使水在体内储留。一般在限盐的同时还需适当限制饮水量。但由于肝硬化产生腹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肝功能减退,肝脏制造白蛋白的能力不佳,使血浆中白蛋白浓度减退而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因此,对肝硬化患者来说,限制水、钠是比较消极的办法。只有增加食欲,加强消化、吸收能力,增加患者蛋白质的摄入和吸收,才是饮食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步
.
肝硬化的治疗原则
目前,肝硬化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肝硬化早期以保养为主,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失代偿期除了保肝、恢复肝功能外,还要积极防治并发症。一般来说,治疗原则如下:
(1)合理饮食及营养:肝硬化患者合理饮食及营养,有利于恢复肝细胞功能,稳定病情。优质高蛋白饮食,可以减轻体内蛋白质分解,促进肝脏蛋白质的合成,维持蛋白质代谢平衡。如肝功能显著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足够的糖类供应,既保护肝脏,又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蛋白质分解。肝功能减退,脂肪代谢障碍,要求低脂肪饮食,否则易形成脂肪肝。高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饮食,可以满足机体需要。
(2)改善肝功能:肝功中的转氨酶及胆红素异常多揭示肝细胞损害,应按照肝炎的治疗原则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合理应用维生素C、B族维生素、肌苷、益肝灵、甘利欣、茵栀黄、黄芪、丹参、冬虫夏草、灵脂及猪苓多糖等药物。
(3)抗肝纤维化治疗:近年国内研究,应用黄芪、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治疗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变,取得较好效果。青霉胺疗效不肯定,不良反应多,多不主张应用,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也有一定效果。
(4)积极防治并发症: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较多,可导致严重后果。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并发感染等并发症,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2个回答  2019-06-29
治疗肝硬化,目前最好的方法是
干细胞移植技术
。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肝硬化,是一种细胞治疗技术,也是一种高效技术。首先用专用的干细胞分离器采集、分离患者本人外周血或骨髓血干细胞,然后在无菌细胞实验室进行纯化、分离、鉴定和培养,最后通过静滴或介入的方法,将干细胞经肝动脉或门静脉输入到肝脏内,当干细胞被移植到患者肝脏组织后,就像种入肝脏的“种子”,在肝脏这块“田地”里“入乡随俗”地分化为肝脏细胞,以替代因炎症损伤、病毒损伤,而退变、坏死的肝细胞,恢复肝脏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重症肝病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病死率高。其病理基础是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导致肝功能的衰竭。仅靠内科保守治疗患者的病死率达70%。由此,重症肝病的替代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关键手段。尽管肝移植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了近期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费用高,供肝源有限,以及术后的免疫排斥使得肝移植的广泛使用受到限制。人工肝是一种靠血浆置换或分子吸附,暂时“功能替代”的治疗手段。相比而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目前认为肝脏损伤后通过如下机制修复:
1.在肝脏轻度受损时,成熟肝细胞或胆管细胞经过几次有丝分裂,使肝脏体积与功能得以恢复,但这种修复能力有限。
2.在肝脏严重受损时肝脏干细胞大量增殖并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进行肝脏修复,肝脏干细胞的修复能力也有一定限度。
3.源于骨髓的干细胞,他们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强大的更新能力,可以定向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补充受损的肝细胞,代偿肝脏功能。骨髓干细胞是肝细胞的一个重要来源,骨髓内存在大量的成体干细胞称为自体损伤细胞修复库。

治疗是采用患者的骨髓干细胞作为供体,在体外分离纯化后经肝动脉移植患者体内,使损伤的肝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该治疗兼备“功能替代”和“功能加强”的治疗作用。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疗效相对持久,是当前重症肝病治疗的重要进展和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可解决当前重症肝病患者替代治疗的迫切需要。是广大肝硬化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资料来源:南京454肝病医院
www.454gb.com
第3个回答  2019-12-24
一般治疗
(一)针对肝硬化的治疗
1.支持治疗
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液以补充热量,输液中可加入维生素C、胰岛素、氯化钾等。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病情较重者可输入白蛋白、新鲜血浆。
2.保肝对症治疗
肝炎活动期可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葡醛内酯、维生素C。
3.门脉高压治疗
(1)口服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如心得安、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补充B族维生素和消化酶。
(2)脾功能亢进治疗 可服用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如利血生、鲨肝醇、氨肽素等),必要时可行脾切除术或脾动脉栓塞术治疗。
(3)腹腔积液的治疗
(4)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5)肝脏移植手术。
(二)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治疗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
(三)其他治疗
1.免疫调节治疗。
2.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
药物治疗
1.支持治疗: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病情较重者可输入白蛋白、新鲜血浆。2.降低门静脉压力:心得安或消心痛。3.腹水治疗:可应用保钾利尿剂,输注白蛋白。4.抗菌药:适用于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主要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并兼顾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药。
手术治疗
1.腹水的外科治疗:腹腔-颈静脉引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者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创伤小,安全性高,但易诱发肝性脑病。2.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包括门-腔静脉分流术、门-奇静脉分流术和脾切除术等。3.肝移植手术:适用于常规内外科治疗无效的终末期肝病。
第4个回答  2019-03-06
目前,肝硬化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肝硬化早期以保养为主,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失代偿期除了保肝、恢复肝功能外,还要积极防治并发症。一般来说,治疗原则如下:
(1)合理饮食及营养:肝硬化患者合理饮食及营养,有利于恢复肝细胞功能,稳定病情。优质高蛋白饮食,可以减轻体内蛋白质分解,促进肝脏蛋白质的合成,维持蛋白质代谢平衡。如肝功能显著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足够的糖类供应,既保护肝脏,又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蛋白质分解。肝功能减退,脂肪代谢障碍,要求低脂肪饮食,否则易形成脂肪肝。高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饮食,可以满足机体需要。
(2)改善肝功能:肝功中的转氨酶及胆红素异常多揭示肝细胞损害,应按照肝炎的治疗原则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合理应用维生素C、B族维生素、肌苷、益肝灵、甘利欣、茵栀黄、黄芪、丹参、冬虫夏草、灵脂及猪苓多糖等药物。
(3)抗肝纤维化治疗:近年国内研究,应用黄芪、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治疗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变,取得较好效果。青霉胺疗效不肯定,不良反应多,多不主张应用,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也有一定效果。
(4)积极防治并发症: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较多,可导致严重后果。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并发感染等并发症,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