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交战,不斩来使”,如果真的杀了“来使”是什么结果?

“不斩来使”的规矩从何而来?杀了真的会造成大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使者的用途就是在两国之间传递信息,一般情况就是,劝降和投降,而且使者一般就地位不高,杀与不杀对派出使者的那一方并没有多大影响,但是杀使者的那一方将会承受对方的更强的反扑,毕竟杀死使者也就意味着不死不休了。

其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是我国古代战争中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基本是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但即使交战双方杀红了眼,也都不会轻易去破坏这条规则。前面也说到斩杀来使的话就会承受另一边最凶猛的攻势,因为斩杀来使的一方真的实力一定要强过对方,所以来使的目的大部分都是为了投降而来,斩杀来使就表明了不接受投降,那么对方就会加强攻势,用最强的力量进行反扑。

不斩来使,这个规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战争以车战为主,交战双方需要通过战书来约定战争的时间,以及选定的交战地,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来充当一个“快递员”的角色,来传递这一份战书。

即使是到了战国之后,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了这种下战书的战争了,不斩来使的规定仍然有效,那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古代,信息传播不发达,使者就是传递战争双方信息的重要媒介,加上使者本身的地位就不高,不存在任何威胁性,所以斩杀使者不仅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斩断了自己的信息来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5
古代双方交战是不斩来使的,这个也是约定俗成的约定!古代是因为要斩了来使,就是要死战的意思,就是不是你死是我亡!没有回旋的余地,唯一的结果就是有一方代死亡!都是为两国交战,都投降了,就可以开一面,如果你斩杀来使,就证明你不投降,也不接受投降。开战战到死为止。
第2个回答  2019-09-15
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弱的一方主动派使臣求和,那很有可能这个使臣会有去无回,因为强的一方占有主动权,动不动你完全已经是他可以掌控的事情,那杀了使臣也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尤其对于一些游牧民族之的使臣来说,中原王朝若杀使臣,无非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国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15
古代交战前,一般会派使者来和谈,谈的拢说不定就不打了,如果真的杀了来使,其实也不会太严重的后果,只是给人的印象不太好。
第4个回答  2019-09-15
古代打仗又讲究一个精气神,讲究一个英雄气概。如果杀掉来使,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一种胆怯。而在战场上,没有勇猛无畏,军队就丢了魂,就没办法再打仗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