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心,肝,脾,肺,肾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不一般

如题所述

1、心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
心为君主之官,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以营养全身,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裹护血液循经而行,内溉五脏六腑,外濡四肢百骸,周流不息,奉养全身,既不溢于脉外,又不停滞瘀阻,心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若劳倦、忧思过度,损伤心脾则易致气血亏虚,使心脾失其主血、统血功能,导致血液不行常道而溢出脉外。
2、肝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

肝既能藏有形之血,又能疏泄无形之气。肝职司血液的储藏与调节,全身各器官组织功能的供血、血液分布及调节与肝有关,多余者藏之,不足者补充之。肝主疏泄,调节气机,保持人体气机正常升降出入,脏腑的功能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血的流通、精气的敷布都必须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才能实现,因此肝对于维持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肝阳亢盛,相火妄动;肝虚藏血失职;均可导致出血症状。
3、脾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脾胃运化正常是维持气血充盛的保证。《血证论》中明确指出血证的病因、病机、病位在脾,其治亦在脾。脾为中土,主运化水谷;脾有统血之功,使血运行于脉中,而不致外溢,脾气虚损,统摄血液循行不力,气不摄血,则血不归经,溢于上则鼻衄、齿衄,泛于肌肤见紫癜,渗于下则尿血、便血。
4、肺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

肺主卫气宣发,外合皮毛;肺卫气虚,肌表不固,容易招致外邪侵入;入里化热,则血热妄行。尤其多见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容易外感,这也往往是临床疾病加重或反复的主要诱发因素。
5、肾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

“肾藏精”“所谓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肾精不足则生化无源,肾阴不足则虚火内盛,灼伤络脉,肾中阳气亏虚则推动无力,脏腑功能衰竭。慢性期血小板减少或由于长期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或由于反复发作,使得脏腑机能受损,阴阳失调,气血不足,尤以脾肾气虚为主,因气属阳,气虚日久致脾肾阳虚,温煦失职,脏腑功能低下,无力化生气血,且统摄无权而出血;或有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肾阴虚,虚火灼伤络脉而见出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