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儒学和帝王之术的李斯,为什么斗不过赵高?

如题所述

精通儒学和帝王之术的秦朝丞相李斯,却斗不过宦官赵高,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李斯是一个合格的丞相,但也是一个贪念荣华富贵的人

秦始皇一统天下,李斯的功劳不小,他建议秦始皇实现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他建议统一了文字、法律、货币、度量衡等等,他精通儒学信奉法学,秦国的政治制度和律法都是他一手制定,皇帝的称号也从秦朝开始,因此他被始皇帝封为宰相,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但天有不测风云,始皇帝在出巡中身患重病,已无回天之力,李斯刚开始不屑与赵高为伍。说实话世人都不见得会看得起太监,但事实上太监才是陪伴皇帝左右的人,朝堂之上各色人等都有见识,对每个人的内心都研究得透透地。

赵高正是抓住了李斯贪恋权贵的弱点,给他分析:如果扶苏继位,蒙恬位高权重,关键和扶苏的关系还最好,蒙恬将独揽大权,李斯的宰相地位不保,何来的荣华富贵?但是伙同赵高扶胡亥上位,那么他们就是新皇帝面前的大功臣,自然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斯相信了赵高的谗言,伙同赵高篡改秦始皇嬴政留下的遗诏,使得嬴政的长子扶苏自杀,而嬴政的幼子胡亥得以继位。

第二、一朝君子一朝臣,赵高是秦二世所依赖的人

可以说秦二世是赵高一手塑造的,秦二世胡亥从小就是赵高在教育,所以对胡亥的了解非赵高莫属,赵高也是胡亥最亲近和信赖的人。赵高是他的师傅也是扶他登上皇位的大功臣,如果说秦始皇在世,李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么现在赵高是秦二世时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关键秦二世躲在深宫吃喝玩乐,懒于上朝,秦国上下几乎一切权力都掌握在了宦官赵高手上。

赵高能有这样的权利都是沙丘政变带来的结果,但是发动政变的还有李斯,“你知道的太多了”这也是赵高想要除掉李斯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经常安排李斯觐见的时候都是秦二世玩乐的时候,他就是那个最扫兴的人,秦二世慢慢对他心生厌恶。

第三、李斯信奉法家,他是一个人在战斗

制度和法律高于一切,在我们这个时代,确实如此,但早在秦国还只是发端,李斯信奉法家,秦始皇信奉李斯,可惜到了秦二世,赵高上台,拉帮结派有了自己的团队,李斯单打独斗,哪里是赵高的对手,赵高对宰相之位觊觎已久,必须除之而后快。

精通儒学和帝王之术的秦朝丞相李斯,却斗不过宦官赵高,主要是因为人心的贪恋,最终李斯没有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他做为赵高的棋子,帮助赵高达成所愿,但又因为知道得太多,最后难逃一死,被赵高灭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6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全面实行郡县制都是跨时代的进步,影响深远。这些举措的背后,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在推动,就是李斯。秦始皇任命李斯为丞相,对他的倚重毋庸赘言。而宦官赵高因为善于揣摩老板意图,成为秦始皇身边的近臣中车府令,还兼管皇帝的印玺,职位也炙手可热。

相关图片

秦始皇死后,从拥立秦二世胡亥继位起,李斯与赵高的数次“斗法”,处处落了下风,最终被赵高害死。

“沙丘之变”中,赵高说服胡亥称帝,杀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可这事儿必须有丞相李斯的支持才能办成,赵高又去劝说李斯,李斯起初不同意,最后还是参与了这个阴谋。

胡亥接班后,赵高开始给他灌输天子就应该为所欲为的思想,大获胡亥欢心,赵高的地位隐然已高于李斯。后来各地爆发起义,李斯担心获罪,做了一件极违心的事,也学着赵高的言辞逢迎皇帝。但赵高又领先一步,哄住了胡亥让他不再上朝,所有大事都要通过赵高转达上去。

赵高给李斯设圈套,故意安排胡亥正在玩乐的时间点,让李斯进去奏报国事,胡亥开始厌恶李斯。等李斯发现情况不妙,举报赵高的罪行时候,已经晚了。胡亥把李斯的身家性命交给赵高发落。这还能讨了好吗,李斯被灭了三族。

李斯得到师尊荀子的亲传,精通儒学、帝王之术,还深谙法家的学问,照理说不论文化还是心理学都是绝顶的水平,为何却斗不过赵高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赵高抓住了李斯的弱点:贪恋权位

荣华富贵人皆爱之,但李斯毕竟是荀卿的弟子,居然不能免俗。起初他辅佐秦始皇平定六国、推行种种造福后世的政治举措,的确展示了一个大政治家的格局。赵高与李斯共事的期间,大概早就以毒辣的眼光看出了李斯的弱点,过于看重功名利禄。所以沙丘之变时,赵高很有信心说服李斯站到自己这边。

李斯起初并不同意干这坏事,赵高给他分析说,如果扶苏继位,第一个重用的是蒙恬,你还能保住丞相位置吗?李斯开始犹豫,随即妥协,就是担心日后果真如赵高所说,自己的地位不保。殊不知以扶苏的品性来看,当上皇帝第一个要处理的就是赵高,赵高正是因为担心被正直仁爱的扶苏赶走,才一门心思立胡亥杀扶苏。李斯身在局中,念及自己的权位和家族利益,没有细想这一点。

李斯的内心经历了煎熬和斗争,还是被赵高带入沟里。棋差一着,满盘皆输,自此被赵高占了先机。李斯愧对荀子的教导,把荀子的理论全学到手了,却并没有做到“洒脱”。

胡亥剧照

二、赵高与秦二世关系更密切

这一点更是明显到无以复加。胡亥小时候,赵高就奉命教导他,对这个小皇子的了解没人能超过赵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赵高塑造了秦二世胡亥,他早已成为胡亥最亲近最信赖的人,秦始皇死后,胡亥更是对他严重依赖。

反观李斯与胡亥的关系,无疑是冷冰冰硬邦邦。这明摆着的情况李斯没有重视。他并非不知道,而是没考虑新皇帝是否听得进自己的话。秦始皇对李斯言听计从没错,胡亥则是个无脑的木偶,任凭赵高摆布。这方面李斯完全处于劣势。

赵高剧照

三、李斯低估了赵高

赵高伪装得太好,没人知道他的野心和破坏力,李斯低估了他。他发动沙丘之变的目标就是为了独掌大权,不允许别人分享,而且从不考虑大局,哪怕最后自己也置身火坑。赵高像是个“过把瘾就死”的赌徒,而且赌赢了一把。

李斯起初显然没把赵高当作敌人,天真地以为能与对方愉快合作,共享权力和富贵。扶苏和蒙恬的死没能引起他的警觉就算了,之后赵高唆使胡亥把屠刀对准皇室宗亲,几乎把胡亥的兄弟们杀光。这时李斯已经成了下一个牺牲品,自己还是没意识到。直到见胡亥一面都很困难时候,他才觉察到危险,已经束手无策了。

李斯不是没有心机,同门师兄弟韩非子就是被他的嫉妒心害死的。但比起赵高,他不过是一个患得患失的政客,做事还是有底线的,天良未泯。而赵高这样的人追求权力毫无底线和原则可言。李斯与赵高争斗,就是拿自己的弱项对抗人家的强项,最后被赵高一句话扳倒,身死族灭,也就不足为奇了。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交流。

参考资料:《史记》

第2个回答  2021-01-26
赵高和李斯就是土匪遇到兵

有一句俗语叫“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赵高和李斯之争基本可以遵循这个逻辑。

精通儒学和帝王之书,是要辅佐君王,用智慧帮助君王实现君王想要实现的事情。这便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君王”。而儒学的思想是讲究尊卑有序,讲究礼乐,越是在儒学方面有修为的人越会遵循这样的思想。

虽然秦朝的时候,还没有到“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程度,但不可僭越还是要遵循的。

而赵高则不然,他是宦官出身,行为并不受礼教约束。他要做的,是不惜一切地掌握权力。可以说,为达目的会不择手段。

一个不择手段,毫无底线的人,还有强大的欲望和权力,对付一个聪明、有权,但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人,结果可想而知了。

所以,李斯败给赵高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李斯被赵高说服,一开始就拜了

秦始皇病死途中,赵高想到的不是怎么料理后事,而是要废长立幼,逼扶苏自杀,让胡亥继位。

当时赵高找到李斯表达想法,李斯的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儒生,李斯表达的大致意思是:“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怎么说得出口!李斯本来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显贵。皇上现今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给你我,怎么能够辜负他呢!”

赵高给李斯列了几个要立胡亥的理由

    蒙恬的才能和名望比李斯更高;蒙恬和大公子扶苏关系更好,更受大公子信任。立大公子,宰相非蒙恬莫属;胡亥公子慈仁敦厚。

李斯最后选择支持胡亥,考虑的重点还是在自己。在这个时候,赵高已经拿到了李斯的底牌,而李斯作为儒教的人,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他的道德标准也失去了。这个时候,李斯就已经败了。

李斯被赵高所杀是必然,只是一个工具人而已

赵高只是个宦官,但是他对胡亥有绝对的影响力。但,秦始皇死的时候,李斯是宰相,是最有权力的人。

赵高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就势必要把胡亥扶上去,要扶起胡亥,就必须借用李斯。

事成之后,赵高自然是不像被人知道,也不想有人和他分享权力,那李斯就必须要死。怎么让李斯死,方法有的是。

最终,李斯劝谏胡亥被斥责下狱,赵高顺势污蔑李斯儿子李由谋反。在狱中,李斯因抵挡不住刑讯逼供承认谋反,最终被灭三族。

李斯虽是饱学之士,但气节上还是差了一些,输给赵高是理所当然。



第3个回答  2021-01-26

李斯是一个能臣,李斯本是一个小吏,而且非秦国人,却靠自己的本事一步步走上了秦国的丞相之位。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斯的谋略和行动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李斯提出了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为中国的统一文化做出了的历史贡献。随后所有的朝代,都使用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货币、统一的文字。

但是李斯斗不过赵高,最后死于赵高之手。赵高不过是个宦官,在秦始皇时代,赵高给李斯提鞋的资格都没有,因为秦始皇是明君。而赵高的机遇来自于秦始皇去世,诱逼李斯立胡亥为皇帝,而赐死扶苏。这个重大的错误,注定了李斯必死于赵高之手。所以胡亥上位之后,时刻想灭李斯是必然的。而赵高想当丞相,灭李斯也是必然的。胡亥和赵高合伙,注定了李斯的必死之路。

岳飞也是一个能臣干将,就这么一个威震金兵、运筹帷幄、精通谋略、熟读兵书、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最后死在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秦桧之手,不能不令人唏嘘不已。岳飞一生的志向,体现在《满江红》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诗就注定了岳飞的命运,岳飞一生的志向,就是一血靖康耻,迎被金兵俘虏的二圣回归。真要把二圣迎回归,赵构皇帝何去何从?岂不失掉皇位?所以赵构的心思秦桧最清楚,岳飞杀金兵越多,胜利越大,意味着赵构越想除掉岳飞,最后秦桧借赵构的皇权处死了岳飞。

从李斯斗不过赵高,岳飞斗不过秦桧的历史事实中,我们感悟些什么呢?任何一个单位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两种人最得宠:第一种是会干事能干事的人,我们称之为能臣。第二种是会玩权术的人,我们称之为权臣。会干事能干事的人,都是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用在琢磨事情上,所以他能把事情干好。会玩权术的人,都是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交际上、用在琢磨人上,所以他能手眼通天,信息灵通,关系广阔,能量巨大。

李斯和岳飞都是琢磨事情的人,总是想建功立业,总是琢磨着干事、干大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荣誉感。赵高和秦桧都是琢磨人的人,特别是琢磨领导人的心思,同时也是自私自利的人,总是想获得更大的权力,所以他们不是琢磨怎么干事,而是琢磨怎么取代他人,获得更大的权势。于是,李斯成为赵高的竞争对手和目标,岳飞则成为秦桧的竞争对手和目标,最后李斯和秦桧成功地利用胡亥和赵构的皇权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如果李斯和赵高在秦始皇面前,赵高是斗不过李斯的,甚至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那是因为秦始皇英明。如果岳飞和秦桧同在李世民的麾下为臣,恐怕秦桧不但斗不过岳飞,甚至被李世民置于死地。所以,能臣与权臣的斗争,最后谁能胜利,还需看明君。

第4个回答  2021-01-21
因为赵高不仅有才能而且还是个小人,为人处世没有底线。而李斯是饱读诗书的文人,所以在勾心斗角方面,李斯斗不过赵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