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工作怎么写

如题所述

家长工作

第一项内容——如何开展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

摘要:幼儿园家长工作是指幼儿教师主动地以多种形式与幼儿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向家长宣传、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一个班级的管理及孩子的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配合。而班级工作又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班级工作中老师和家长的配合,直接影响到班级工作的好坏。在幼儿园教育新《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家长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 积极引导,在交流中提升教育理念

(二) 激情参与,在合作中促进幼儿成长

(三) 有效沟通,在互动中加深理解和支持

(四) 管理冲突,在例行中构建和谐“家”“园”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 支持理解 创新沟通 合作共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终身不下岗的教师,是幼儿园、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孩子上幼儿园不是家庭教育的终止,而是新的里程。

因此,开展好家长工作,必定成为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那么,如何开展好幼儿园班级家长工作。

一、更新观念,做好换位思考。

1、宽容、理解、尊重。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噪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还要真诚的和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某小朋友在园不小心摔破,教师在和家长说明情况时可以表达自己和家长一样心痛孩子的心情,同时对家长的理解表示感谢,可以在家长会上表扬、感谢这样的家长,让每位家长体会到教师的真诚。

我相信只要教师的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做为教师我们非常清楚,家长和我们是实际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教育幼儿,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尊重平等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但在与家长的交谈中,绝不能以教育专家自居,动不动就使用专业术语,或指责批评家长的观点,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人望而生畏。在与家长交谈中,我们总是从实际出发,用最浅显的话语说明一些道理,让家长明白我们教师的观点。例如:有的家长提出我的孩子从小就不爱午睡,老师,您可以让他中午在班上玩会玩具。

另外,我们还要耐心听取家长的建议,尊重家长提出的一些看法,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以求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达到共识。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以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打动家长,争取他们对幼儿园教育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微笑服务在当今社会里是各行各业都提倡的,也是优质服务的标准,幼儿园老师也不例外。例如:早晨,当家长迎着阳光出现在幼儿园门口时,看到班上笑容可掬的老师,听到老师与孩子亲切的问候,也许家长一天的好心情从此开始,他们会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像在家一样,他们放心;下午,当工作了一天的家长来园接孩子时,老师微笑着对他说:“您的孩子真棒,今天学会了自己穿脱鞋子。”也许他的劳累立刻减轻了许多;当家长有事耽误了接孩子时,面对心急如焚,满脸歉意的家长,老师依旧微笑的说:“没关系的,您别着急!”这又怎能不让家长感动呢?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对于老师,它是你启动家长心扉的钥匙。

2、“平等对待”。

我们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所受过的教育和从事的职业也各不相同。当今社会以貌取人的现象比较严重,用穿衣戴帽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很寻常的事。例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人,当看到某人开着名车、带着名表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就会对这人毕恭毕敬,当看到另外一个旧衣旧帽就会对人家爱答不理。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应该存有这种世俗观,即无论家长相貌、衣着或职业等如何不同,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家长,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和孩子,不分贵贱、不论亲疏。

3、冷静克制,刚柔相济做好换位思考。

在孩子的问题上,家长都很重视,也能积极主动与教师交流。但是,由于家长的性格以及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程度不同,于是教师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冷静克制,刚柔相济”做好换位思考。班级的家长由于对幼儿园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又可以分为主动配合型家长,被动配合型家长,和拒绝配合型家长。

主动配合型家长乐于与老师配合,积极接受老师的建议。例如:家长在幼儿园以外的地方与老师偶遇,积极主动的与教师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主动地与老师联系,对于这类家长,我们要将“感谢”二字挂在口头,向他们更细致的介绍班级的工作,并将活动深入到家庭中去,使他们成为家长工作的领头人。

被动配合型家长有时会向老师询问一些情况,但对于老师的要求,不能按时完成,他们对老师的工作持怀疑态度,所以我们要让他们看到我们实际的工作成绩,用事实来说明问题,给他们更多参加各类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幼儿园,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班上老师的工作。

拒绝配合型家长则表现为对老师的工作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但总会以各种借口推托老师交待的事情,我们老师不能着急,可以先从这类家长的孩子入手,让孩子成为小广播,每天向家长播报幼儿园的趣事,乐事,吸引他关注幼儿园,关注老师的工作,然后请他参加一些活动,与孩子互动,与家长互动,用别人的热情去影响他。

另外还有个别“事儿多”的家长,特别是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由老人抚养的孩子,对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很不放心,不是担心孩子冷了或热了,就是担心孩子是否吃饱睡好、是否被人欺侮等等。遇到这种家长,我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工作在前,对孩子照顾得更细心,对孩子每天的活动及表现,如吃饭、喝水、入厕、睡眠、游戏等都做到心中有数,离园时告诉家长。

再如,晨练时,糖糖正玩着沙包,一位由家长陪伴的幼儿抢了过来。家长毫无管的意识。而糖糖含着眼泪。遇到这种情况,我劝慰糖糖再去拿一个。然后,我在月末的家长会上,结合当前孩子自我意识的现状列举了如下内容:

现在,我们小区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滑板车、一副轮滑鞋,孩子们滑到面前,彼此打个招呼又散开了。他们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的环境。滑板车和轮滑鞋给了他们一种自由奔跑的速度,却缺少了大家都必须服从的规则。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长大了容易耍赖?因为他们小时候处于规则之中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们跳皮筋、砍沙包都是和同龄人一起,你要是耍赖,人家就不和你一块儿玩了。所以我们会自己解决规则认同的问题。再来看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是好孩子、乖孩子,但他们在玩的时候就缺失了这种规则的协商和认同。当所有的孩子都踩着滑板车在速度中独往独来时,他们怎么能懂得牺牲和谦让?

4、“个别对待”倾述、转移。

幼儿天性好动,磕磕碰碰的事情时有发生,家长爱子心切,有过激言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个别家长对幼儿微小的伤痛小题大做,搅闹不休,遇到这类家长,可以采用“倾听”和“转移”的方法。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我儿子4岁时,在手工课上做了一个花篮。有一天他“哐当”一声把花篮摔了,花篮的一个角摔出了一个三角口子,他“哇”地哭了。我说:“我们试试,看看能不能让花篮比没摔破时更漂亮! ”我们又是剪又是贴,他还用彩笔画上颜色,最后,我们做出来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篮。他和我说,“妈妈我懂了,哭是没用的。”我听了很欣慰。让我郁闷的是,后来家里每逢打坏什么东西,他都特别高兴,说:“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让它比没坏的时候更好看! ”

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再做成比它没坏的时候更好,我们的底线只能是不让它更坏。这是一种生命的修复能力。一个人一辈子会遇上什么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但是修复生命的能力,却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们做父母,要培养孩子掌握自我修复的能力,要传递给孩子一种态度,让他们明白该怎样去面对挑战。如果你告诉孩子:“我会把你呵护得好好的,你这一辈子都不会打破花篮。 ”这就是谎言了。孩子不仅会打破花篮,还会打破他们自己,会撞得头破血流。这时候就要看他们有没有一种能力,像修复花篮一样把自己修复得更好,这种能力,我觉得在4岁时告诉他们,并不算太早

案例一:下午小风的奶奶到幼儿园园接孩子时发现孩子的脸上有个小青疙瘩,老师诚恳的道歉告诉奶奶小风在幼儿园坐凳子的时候不小心,自己从板凳上摔下来了,所以脸上有的疙瘩,老师已经做好了冰敷消肿的工作。希望奶奶能谅解,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小心注意更加仔细地的。可小风奶奶强词夺理、借题发挥,把平时对老师的不满和积怨一并发泄出来。这时候老师不必急于解决问题,只是专注、耐心的倾听。老师了解其实奶奶可能是想让老师多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诉说之后,她自己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即没有具体想要解决的问题,老师们也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诉说之后,奶奶心情平静下来,问题也就变得简单多了。奶奶与老师从这次事件后彼此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奶奶另外,从家长的倾诉当中,老师很容易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便于解决,达到令家长满意的效果。

案例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火气很大的家长,得理不饶人,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面对面的冲突是不会解决问题的。任由家长吵闹下去也不是好办法,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采取转移的办法。把话题转移到其它方面上,比如孩子谁带大的呀,是不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呀,尤其是在不经意间把孩子的在园情况,可爱之处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把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赞誉描述通过园长的语言表达出来,会令家长格外感动。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了解所有孩子的情况,鼓励教师发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通过谈话,让家长了解到,他所掌握的情况可能是片面的,不论是幼儿园领导,还是老师都是有爱心和负责任的,而且在深深的关爱着他的孩子。这样家长常常会转怒为喜,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解决问题,结果当然是容易令人满意的。 

二、不拘形式,创新家园沟通方式。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让家长参与到班级中来,是对班级工作最好的反映。

1、认真做好班级家园栏,

家园联系栏是介绍班级近期教育目标,孩子的发展情况与一些有针对性的家教指导性文章、需要家园合作的教育内容等。家园联系栏应办得生动活泼,能吸引家长,文章、资料要短小精悍,可由教师编写,可摘录家教报刊上的内容,也可以由家长提供经验、体会等。家园联系栏应设在家长接送孩子必经之处,内容要经常更新,字迹不可太小。在布置专栏时,我们不仅让家长从我们提供的资料中获取育儿的知识和经验,还给家长提供发表看法的机会,并将这些知识内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及时发放家园联系册、调查问卷等。

家园联系册是教师与家长围绕孩子的发展与教育进行书面联系与交流的形式,因此所写内容要具体不能空谈,也不能写成流水账,要侧重反映,幼儿的变化与新的情况。要围绕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近期的教育任务,结合孩子个体发展实际来写,家园不断的进场的交流信息,相互配合促进幼儿的发展,时间长了联系手册就成了反映孩子发展的宝贵资料。通过家园联系手册还可以发现家庭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我们常在手册上,发现家长向老师所反馈的大都是孩子在知识技能上的进步问题,很少关注孩子性格、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通过分析研究,可以为教师设法端正家长思想提供依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5
家长工作怎么写1、利用每周一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爱岗敬业的教育,当好幼儿的镜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潜移默化幼儿,真正做到教师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以关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全身心地投入幼教工作,有效的将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2、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修提高学历,给知识充电。建议教师经常翻阅《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等幼儿杂志,加强对园本课程的研究。鼓励教师经常上教育网,不断吸收新信息。

  3、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问题的产生——如何解决问题——反思教研活动过程等,在内容上要形成专题化、系列化;在形式上要推动全员参与和全员轮流主讲制。每两周进行一次,每次有一个主题,展开讨论。争取机会组织教师参观先进幼儿园,扩大教师的视野,抓住到市各园的听课机会,学习别人的长处,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积极参加市幼儿园青年教师评优课评比活动,以及市优秀教育活动案例评比活动。平时班与班之间进行互相听课评课活动。期初,教师制定专题研究题目,期间认真观察与探索,期末写一篇有质量的专题总结,并进行交流。

  二加强教科研工作,积极构建园本课程

  1、教科研是教育的先导,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也是幼儿园持续发展的根本的保证。本学期将扎扎实实抓课题教研,在“研“字上下功夫,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续上学年确立的——《利用当地乡土资源对幼儿教育的研究》为园本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落实,明确目标和任务,带领教师学习和探索开展教科研工作的方法与途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制定措施、按方案计划进行有效的测试工作,做好各种资料收集,保质保量进行课题实施。

  2、继续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积极构建体现园本特色并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要求教师人人参加教改,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定期交流教改经验,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实际问题。

  三加强卫生保健工作,要求班班创建平安班级,保证幼儿在园的安全。

  1、期初,做好新生幼儿和插班生的体检工作,严防肝炎病的传入。做好感冒的预防工作,幼儿的毛巾、杯子、碗筷等日用品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保持园内整洁,室内经常通风,“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常识,做好晨间检查和幼儿服药记录。

  2、组织教员工重温《幼儿教师职责》、《保育员职责》、《幼儿园安全制度》、《幼儿园教师工作条理》强化教工的工作责任心,严格做到上岗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认真做好早、晚班的护导工作,巡视幼儿安全,确保幼儿在园和接送的安全。

  3、严格按照幼教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要求,规范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健全完善卫生保健制度.迎接市妇幼保健所对我园卫生保健验收复查。
第2个回答  2020-10-25
回顾一下,我们的“家长工作小组”已经开展了两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两年多里面,我们从迷茫到摸索,到现在基本能顺利开展家长助教的工作,从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但自从上一届的孩子毕业后,新接手一个小班后,我感觉自己做的家长工作走进了一个瓶颈期,变得有点迷茫,不太清楚自己需要做一些什么。因此,我必须重新梳理一下我对家长工作的一些理解和困惑。
  两年多前,“家长进课堂”的活动是全园都有开展的活动,“家长进课堂”会已经邀请有专业技能或兴趣爱好的家长给孩子们上课,有时间和有心思的家长都很乐于参加这个活动,家长和老师对该活动也很熟悉,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这时,我们组成了“家长工作小组”,对于家长工作,我们组希望能有不一样的东西给予老师和家长。经过多次商讨,我们决定从“家长进区域”作为突破口,而“家长进课堂”为辅,小组内的人员尝试一种与家长新的互动方式。
  面对没有人做过的“家长进区域”,我们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区域活动是孩子的自主性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平时只有老师和孩子两种角色,如果在这里加入家长的角色会有什么变化呢?”于是,我们开始在QQ群上邀请家长,放学时也会和部分家长聊一聊,希望他们能抽空过来。当家长问道:“家长进区域”是做什么的时候?我只能模糊的介绍:“邀请家长进区域指导一下孩子,家长作为一个老师的身份参与到其中,补充我们的师源不足。”但是活动开展几次过后,我们发现,家长以老师的身份进区域,孩子对家长的接纳度很低,很多孩子不愿意理助教的家长,有问题宁愿自己摸索,也不愿和家长交流。面对孩子们沉默的反应,家长们对进区助教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觉得很无趣,没办法和孩子们交流。对此,我们也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做助教的家长平时和孩子们玩得挺好的,放学时孩子们看见这些家长都会主动问好,为什么这些家长进区域后,孩子们不愿意理睬她呢?
  通过多次观察活动和反思讨论,我们觉得问题出在家长进区域的身份上,家长以老师的身份进入区域,孩子们对这个身份产生了距离感,不能主动亲近家长。于是,我们改变了家长的身份,邀请家长以玩伴的身份进入区域,和孩子们一起玩,家长在玩的过程中处理孩子们出现的问题。
  改变家长的身份后,孩子们对家长进区域的接纳度大大提高,如在建构区中,当孩子不理家长助教时,家长助教自己搭建自己的房子,由于家长所搭建的建筑物比孩子所搭建的建筑物漂亮很多,慢慢地,会吸引其他孩子来观看家长的搭建过程,从而与家长进行交流。
  可以看到,家长以玩伴的身份进区,是孩子能够接受的。对此,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进入区域,给予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刺激。于是我们设计出了《家长助教报名表》,比起口头上的邀请,书面的报名表更直观,家长更清楚。逐渐地,我们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区域要求,改进了《家长助教报名表》。现在,报名表有了一个基础的模板。而我,也送走了一届学生,迎来一批新生。
  面对新生家长,必须调动起家长们参与的积极性,于是,在家长会上,我着重介绍了家长进区域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家长们也表示理解该活动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如今大多数家长都是上班一族,很多孩子都由老人家照顾,对于“家长进区域”很活动,家长们纷纷表示支持,但时间难迁就。
  而我的家长工作仿佛走进了一个胡同里,找不到新的出路。对于家长进区域,我好像有了一个固定模式:向家长介绍“家长进区域”的活动,制作报名表,邀请家长进区域,家长进区助教,小结。周而复此。有时候,我想稍微深入一下,希望能观察同一位家长进区多次后所产生的变化。但家长的时间难以迁就,每次来的家长都是不一样的,对此也难以深入研究。
  因此,我要重新整理一下思路:
  1、为什么要开展家长进区域活动
  2、对于老师而言,家长进区域的作用是什么?
  3、对于孩子而言,家长进区域的作用是什么?
  4、对于家长而言,家长进区域的作用是什么?
  5、现在的家长不积极参与该活动,为什么?
  6、家长对该活动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家长会有心理疑虑吗?
  7、家长更希望老师给予他什么?
  希望下学期中,能在实践中解决部分疑惑。
教师儿子考入清华教育心得_儿子上清华
影响孩子性格的家庭环境_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_一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