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病人护理常规

工作单位要求写一篇《抢救病人护理常规》
我在网上没有查到相关资料,麻烦大家帮忙找找
100分急求,急急急!!!
拜托仔细看题目啊,这些回答完全牛头不对马嘴嘛!
谁能给个接近点的答案,采纳的追加100分!!!

  1、传染病护理常规

  按内科一般病人护理。

  病人入院后按病种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并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方可适当活动。

  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注意营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富营养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

  2、昏迷,高热者按昏迷,高热护理常规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重病护理记录,并协助医师做好疫情报告。

  做好身心护理,向陪人及病人介绍隔离消毒制度及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配合医院做好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3、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隔离至症状消失。乙型,丙型肝炎应注意血源性传播,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废弃,用具应严格消毒。

  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直至黄染减退,症状基本消失。

  给予低脂,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饮食,重症肝炎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有腹水时,给低钠饮食,限制入水量。

  向病人宣传防治肝炎知识,如一般隔离,消毒常识,禁用对肝脏有害药物,严禁饮酒,定期复查等.对重症肝炎,更要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情绪。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出血及神志,性格,行为等改变,提示为肝昏迷先兆表现,要立即报告医师.如出现昏迷,则按昏迷护理常规。

  有消化道大出血时,应先安定患者情绪,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脉搏,血压的变化,详记出血量,同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4、肝硬化护理常规

  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卧床休息,做好心理护理,克服悲观情绪。

  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勿进尖硬食物,以免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呕吐物,大便颜色及量,若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肝昏迷前期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吗啡,四环素等)。

  随时准备好抢救药械,如三腔二囊管,止血药,输血输液器等。

  病人躁动不安者,应加床栏,以防坠床。

  做好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并发症。

  腹水病人应取半卧位,并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

  合并肝昏迷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禁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灌肠。

  http://med66.org/html/2007%5C12%5Czh64710244016217002680.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6
根据我个人的实际操作,本人认为:在抢救病人时:将抢救车推至床边, 立即给氧,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用0.9%NS), 保持呼吸道通畅, 测生命体征(同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准确无误的执行医嘱,(口头医嘱必须重复一次)及时做好各项记录, 时间必须记到分钟,(有人的情况下可以一人记录,一人操作)有口头医嘱的要督促医生及时补好医嘱,抢救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除以上几点外,还要现场发挥,灵活运用,
第2个回答  2008-10-16
急救护理
目录
急救护理学
急救护理的研究内容
急救护理实践的工作方法
急救护理学发展史
我国急救医学寻求更快发展

编辑本段急救护理学
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急救护理学确定了急救护理实践的角色、行为和过程。它已经成为护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
编辑本段急救护理的研究内容
论述急救实践的必要性,它所发生的环境和急救护理的患者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急救护理可以发生在医院急救室、院前或战地环境、门救部、健康保健机构。急救科工作范围跨度大,内容涉及多学科,实践性很强。急救病人可以是所有年龄段的病人,也可以是有明确医疗救断的或尚未做出明确救断的病人。
编辑本段急救护理实践的工作方法
是一种系统的实践活动,包括护理程序、决策制定、分析、科学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分救。急救护理实践的范围涉及评估、救断、计划、实施评价预感到的、实际的或潜在的,突然的或紧急的,身体的或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急性发作的,可以发生在任何环境中。这些问题可能只需要很少的护理措施,也可能需要紧急的生命支持措施,或者需要病人教育或转救。
编辑本段急救护理学发展史
急救护理学可以说始于南丁格尔时代。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交战时期,前线战伤的英国士兵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土前往前线医院救护,使死亡率明显下降,达到2%左右。说明有效的抢救及急救护理技术对伤病员的救护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大流行,许多病人伴有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相应的特殊护理技术,效果良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60年代,电子仪器设备的发展,急救护理技术进入了有抢救设备配合的新阶段。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的应用,使护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也得到相应发展。到了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促进了ICU的建立。70年代中期,在国际红十字会参与下,在西德召开了医疗会议,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和标准化的方针,要求急救车装备必要的仪器,国际间统一紧急呼救电话号码及交流急救经验等。
我国急救护理事业在早期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急救室,以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将外科手术后病人,先送到术后复苏室,清醒后再转入病房。以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开始了急救护理学发展的新阶段。
编辑本段我国急救医学寻求更快发展
从今天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急救医学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获知,我国近年来急救医学发展迅速,在全国各城市普遍设立了“120”急救专线电话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已开始试行医疗急救电话“120”、公安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以及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等系统的联动机制,一些发达城市还积极探索海、陆、空立体求援新模式。
我国地处自然灾害高发区,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急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就此,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说,我国各级医院已普遍设立了急诊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开通“绿色生命通道”,以急救中心及急救站为主体的院前急救网络也已建立,急救设备、车辆、通讯设施等得到改善,从业人员技术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逐步缩短反应时间,提供及时、便捷的院前急救服务,有效地降低了各种急慢性疾病以及意外伤害事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但他也认为,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差异大,急救医学的发展尚不平衡,部分地区急救医疗网络不健全。
目前,在加强学术交流,引进先进经验的同时,我国在急救医学领域同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不断加强:根据中意两国政府间无偿援助项目协议,意大利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先后在中国援建了北京、重庆、南昌、宝鸡等医疗急救中心;北京医院急诊科等医院急诊科室等。与此同时,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也先后与优普环球援助公司、世界急救公司等国际组织开展医疗救助服务合作。
这次中国急救医学发展国际研讨会由我国卫生部、外经贸部、意大利外交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召开,会期将延续至11月14日。
背景资料:急救医学
急诊医学于1979年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学科,是一门边缘或跨科专业,它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灾害医学等多项内容。作为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急救”的含义是: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院前急救从广义上是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从狭义上则是专指专门从事院前急救的医疗机构、人员为急、危、重病人提供的医疗急救、运输和途中救护服务。
目前,我国的院前急救模式总体上与英美类型相似,普遍配备医务人员随车。由于各地的经济实力、城市规模、急救意识、服务区域,以及传统急救模式的影响,各地在设立院前急救医疗机构时,所采取的院前急救模式亦不相同。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大体上可分为特大城市模式(如北京、上海、重庆和广州)和中小城市模式。我国院前急救机构统一使用急救电话“120”;用于急救的车辆是救护车,一般可分为监护型、普通型和运输型三种;救护车配备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驾驶员,或只配医生和驾驶员各一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服务的要求逐步提高,急救对象更加广泛、复杂,难度加大。我国目前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在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无专门的院前急救法规,对从事院前急救机构、人员、业务、救护车与装备等方面准入制度的规定不够完善,存在着全国院前急救工作发展不平衡,网络建立仍不完善,资源配置不甚合理,缺少对院前急救从业人员的特殊的培训及配套政策,筹资渠道不畅等问题。
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急救护理学确定了急救护理实践的角色、行为和过程。它已经成为护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