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是指哪位诗人

如题所述

通常“诗史”指的是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1、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756)唐军陈陶斜大败,继而败于青坂,杜甫有《悲陈陶》、《悲青坂》;收复两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九节度兵围邺城,看来胜利在即,杜甫写了《洗兵马》,其中提到胜利消息接踵而至,提到回纥军助战、在长安受到优待的事,提到平叛诸将的功业。“三吏”、“三别”则是在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源而沿途征兵时所作。

2、杜甫的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三绝句》中写道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未见史书记载。从杜诗中可见安史乱后蜀中的混乱情形。而《忆昔》则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刻可以补史之不足。

3、杜诗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的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的感慨,但由于他是在颠沛战乱之中,与这场灾难息息相关,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未离时局。

因此从他的感怆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从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说,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扩展资料:

杜甫曾在四川三台(唐朝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梓州)写过一首畅快的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题里的“闻”字,就是新闻的“闻”,此处如同“本报讯”“本台讯”,写的是安史之乱时期的唐朝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一史事,一家老小就可以安全返乡,结束四处漂泊避乱的日子,只是“报道的文体”是诗歌。

而此诗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之句,更有现代新闻学里说的“新闻快评”之感。不仅如此,他的《兵车行》《丽人行》甚至是唐朝颇具民生问题的监督报道,《丽人行》还直接讽刺宰相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姐妹。

他的“三吏三别”诗歌无疑是新闻里紧扣战乱这一主题的系列报道,安史之乱时期的杜甫基本上就是唐朝“战地记者”和“深度报道记者”。或因我是媒体人,所以读杜甫的诗不自然地发现了这个视角和观点,我才说“杜甫,其实是一个记者”。

当然,杜甫的诗歌特点不仅如此,还有散文化、杂文式、史诗性等多种特点,《杜诗全集》里的杜甫也有孝子、慈父、贤夫、义士、酒鬼、老茶客、青年才俊、落魄老人等多种身份。余光中说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在我看来,盛唐只是杜甫的一半,正因杜甫诗记史事,才让唐诗比整个唐朝更完整。否则,唐朝和唐诗都是手足残缺的残疾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诗史

人民网——浙江频道>>杜甫其实是一名战地记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20
  1、诗史指的不是人,后人称是杜甫的诗为“诗史”。
  2、人物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个人成就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3
杜甫--------杜甫生逢乱世,颠沛流离,他将自己所见所闻的万方多难的社会现实,所感所叹的民怨国恨,所思所想的辅君中兴,完完全全用诗歌把它们记载了下来,表现了出来,读其诗,如同读一部反映唐王朝由兴盛走向衰微的历史巨著。这就是“诗史”二字的含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3-09
如果是中国诗歌的话,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因为他的诗歌写了很多当时唐代的社会现实,就像记载的历史一样,而杜甫被誉为诗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