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雅舍》和刘禹锡的《陋室铭》有何不同

如题所述

    【不同之处】《陋室铭》表达了刘禹锡超脱世外,不愿与世俗为伍的隐者气质;而《雅舍》则不具备这一层意思。《雅舍》表现了作者对所处战争年代的无奈,流露出随遇而安的洒脱和豁达。

    【《陋室铭》和《雅舍》比较阅读】

    【原文呈现】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雅舍》(节选)

  梁实秋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

    【比较赏析】

  这两篇文章作者一位是唐代文学家、诗人,一位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时代相去甚远,但两文都道出了面对逆境时的随遇而安、洒脱自如、对人格的坚守。

  《陋室铭》洋溢着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陋室不陋”提挈全篇。这篇短文的首尾两处类比,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可见作者言外之意是将陋室与“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等同的,只因主人德馨;结尾处再与先贤诸葛、子云相比,足以表明作者以贤人自况的境界。主题部分又极言陋室环境清幽、来往人物高雅、作者生活情趣高雅,极尽衬托之能事,暗示陋室不陋。

  《雅舍》选自《雅舍小品》,作于1940年的重庆。梁实秋在重庆北碚,与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合资购房,因为没有门牌,就以龚业雅的“雅”为名,写上“雅舍”两个字。雅舍,实则是半山腰的陋室。这表现了作者对所处战争年代的无奈,流露出随遇而安的洒脱和豁达。选文部分,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介绍雅舍位置的优势,可观月色,营造出清辉遍洒、恬静幽绝的意境;可在蒙蒙雨时欣赏迷蒙山色,恍然米芾的山水画;陈设简朴,可读可写可睡即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雅舍的切切情意和爱。

  两篇文章题材相同,但在表现手法上却不尽相同。《陋室铭》中的陋室到底简陋到什么程度,文中无一字描摹,反倒是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高尚情操,以至于流露出孤芳自赏、孤高自诩的倾向。而《雅舍》却正面描写其简陋,选文部分写出了其陈设的简单与主人的不以为意。

  总之,这两篇文章在认为陋室不陋、安贫乐道的审美心态上是极为神似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梁实秋虽然受传统影响甚深,但他仍是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刘禹锡生逢中唐,逃不掉中国传统士人的命运,其得失荣辱与皇权政治紧密相连,一方面他要通过为执政所用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另一方面当自身被政治权力排挤出局的时候,又藉士人所坚守的“道”对来自皇权政治的压力进行潜在的对抗,所谓“道尊于势",所谓“笃信善学,死守善道”,《陋室铭》正是这样一个在逃避、自慰之外,还试图以标榜“德馨”来“尊道制势”的混合的产物。但政治之外,刘禹锡能得到的回旋的空间则几乎没有,所以《陋室铭》里所表现的“苦节”情结就比较浓厚,今人看来,这份“陋室”情怀可仰慕而不必仿效,前文已说,类似这样的自虐倾向也与时代精神有格格不入处。而梁实秋则是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因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也就是那些以独立的身份、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有社会参与意识的一群文化人”所以《雅舍》里的人可以自苦,也可以自嘲自谑,甚至“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把自苦、自谑也消解掉,这才是真正的梁实秋,既怀有对传统的一些留恋,又具备颠覆传统的现代眼光。总的来说,区别在于两位作者深处时代相差太大,一个是中国古代,一个是现代,人的思维也不能超脱时代的束缚,所以根源就是由时代差距所产生的思想超脱,从而体现了时代进步与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8-17
雅舍是为了表达自己身处困境的释然
第3个回答  2015-06-21
在情怀上有不同,一个更突出志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