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有障碍咋办?

如题所述

1、多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项目之一。
2、多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多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语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多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多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4
表现是无法将文字与读音联系起来,很难在所看、所说和所写之间建立联系。
看起来有了阅读障碍,人生就有一种“玩完了”的感觉。但是你根本想不到的是,我们熟知的很多厉害的人物都患有或轻或重的阅读障碍症。
就像维珍集团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在学校的时候曾经被老师们嫌弃,他们觉得布兰森又懒又笨。因为布兰森有阅读障碍,所以不能在阅读上集中注意力,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实际上,在我们普通人群里,大约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十的人“读不好书”,也就是说,假如在一个三十人的班级里,可能就有一到三个人“读不好书”。
我们也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读不好书、记不下来东西、理解不了别人的话,但这不是阅读障碍,真正的障碍,是我们越来越依赖便捷的电子产品而不肯多动用我们的脑细胞。
日本的一位脑科学大师园善博,他也是阅读障碍症患者,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缺陷,让他专注于大脑研究。
他认为聪明的大脑其实是由习惯构筑而成的。并且,通过极其简单且易操作的训练,即可让大脑变得更加聪明。
举个例子。在工作会议上,你经常能看到记性好的人会时不时在笔记本上做着重要的记录。几乎所有人都会简单地认为,“他是怕忘记才做笔记”“他是想回顾记下的东西,所以好多信息才会记得住”。
但事实上,记笔记这个行为本身就是训练短期记忆力的一种极高效的方法。可以这样说,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决定了此人大脑的灵活度。而记笔记的人与不记笔记的人大脑的灵活度完全不可比较。
因为我们不可能用与发言者语速相同的速度记下笔记,于是通常会采取先将领导的发言消化吸收,再写到笔记本上的方式(也就是从记忆中提取内容)。而这一过程给大脑增加了负荷,因此成为一种对提高短期记忆力极其有效的训练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他独创了一套记忆机制学习方法,每天都去反复练习。32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能大量地读书。他凭借这一经历,创办了属于自己的“速学·速读”班,向大众传授以大脑科学为支撑的记忆机制学习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4
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发现有些孩子读课文时结结巴巴、丢字落字、错字错行,还以为是孩子看书不认真造成的,就经常训斥或讥讽孩子,要不就认为孩子的脑子有毛病,实际上孩子的这种行为不是态度问题,也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不足造成的。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阅读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习惯
1、朗读时摇头晃脑;
2、朗读时读着读着不知读到何处;
3、朗读时情绪不安;
4、朗读时用手指着字读;
5、不喜欢读书;
6、读书时捧书太近或太远;
7、读书时头部歪斜或书本歪斜。 二、朗读声音
1、朗读时声音过高或过低;
2、朗读时音色单调;
3、朗读时声调过高或过低;
4、不能清晰地发音。 三、朗读错误
1、朗读时添加字词;
2、朗读时遗漏字词;
3、朗读时重复字词;
4、朗读时某些字词用其它字词代替;
5、朗读时经常自己错了又纠正。 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生物学方面的因素,例如,视觉功能障碍,眼球振动不平稳,就造成读书时跳字、串行等;听觉功能障碍,造成读而不闻,读而不懂;另外如失语症、大脑麻痹、智力迟钝和运动失调等大脑神经功能障碍也会造成阅读困难。 其次是情绪因素造成的,例如有的孩子有严重的胆小、自卑情绪,不敢在课堂上朗读,结果越不练就越有障碍。还有的孩子非常敏感,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意,生怕读错了引起同学笑话,所以,朗读时忧心忡忡,不能够轻松流畅地阅读。
第三是教育方法问题,对于那些智力或能力低的孩子,如果家长和老师一味地逼着孩子练习阅读,而不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特殊训练,长时间不见成效,孩子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对阅读更加有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而对于智力和能力高的孩子,如果仍然让他们重复简单的课文,他们也会变得敷衍了事。 对于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要学会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孩子的问题,尽早求助于心理医生进行科学的神经功能训练,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逼孩子多阅读,这样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第3个回答  2020-11-04
减少上网时间,少看快餐新闻,少发手机短信,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做平心静气的书面阅读,不用逼迫自己一定要坚持看多久,坚持看多少,顺其自然,看到哪走神了,或者只看了一行就根本没心思再看了,那就不用继续了,放下书本去做别的事。等有空闲了再回来接着看。建议从情节非常吸引人的小说开始锻炼,祝你早日克服。
第4个回答  2020-11-04
对于小儿阅读障碍的儿童学习进步的现象,应立即给予奖励。开始奖励的要求不能定得太严,应使儿童有获得成功的机会,然后逐渐增加对儿童的要求。奖励可以是玩具、图书和卡片等,大的奖励应根据老师的反映、家长的观察而定,奖励应持续至儿童能达到某种内在反馈性满足,如能自觉做作业而感到满意、取得好成绩感到高兴、受同学和老师的表扬而自豪等,在这种情况下,物质奖励可停止。

近年来基于学习障碍儿童的大脑组织协调感觉信息不良的假设,提出感觉统合训练来控制感觉的输入,特别是刺激前庭系统和本体感,如肌肉、关节和皮肤等,儿童能统合这些感觉,产生适应性应答,用于治疗儿童运动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和学习不良。
相似回答